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管理是零售企业应对数字技术革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零售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发展的现状、合理的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针对当下国内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模式及其发展走势,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国内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评价体系,构建出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测度模型。并对河南省郑州市10家本土零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提升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做出具体指导,并为完善国内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
一、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大爆发,作为连接社会生产与消费桥梁的零售行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市场新需求与新竞争、怎样更为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全面提升零售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诸多问题,急需理论界给出答案。要解决此类问题,零售企业就需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零售下属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对信息的监控力度,进而实现零售企业下属公司之间资源管理的合作与协调。
信息化管理实施不单单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还关乎着企业之间相互沟融,具体上来讲是在保证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相关业务流程,构建与企业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挖掘发挥企业管理人员的潜能,拓展企业信息化管理资源,进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成效,实现零售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此环境中,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学者Poter (2001)借助“五力模型”阐述了互联网(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信息系统(MTS)的完善,并指出互联网与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改善零售企业服务价值、提升企业运营绩效等。2006年,国外的诸多学者通过长期跟踪企业的研究发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极大的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成效,因为这不但革新了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工作思维,使得他们工作的战略性更强,而且随着管理成效的提升,他们将拥有更宽松时间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现今,信息技术井喷式发展,国内诸多零售企业也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也逐步成为热门话题。国内学者在结合国外优秀理论研究成就的前提下进行了扩充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结论。盛利强(2017)以HB公司为实例,研究了服饰类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整体架构,并提出HB公司信息系统发展信息管理计划和整体实施方案[1]。葛妮(2016)指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企业全程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路径,进而可以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同时也是零售企业在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生存及发展的关键所在[2]。张靖(2014)将企业内部管理与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合理结合,分析了其原理及效用,并延伸了企业内部控制范围,进而实现了企业全面性风险管理与员工全员性参与的自我化控制体系的建设[3]。王毅(2012)通过阐述国内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在新版GSP标准下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4]。廖诗群(2015)通过分析国内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信息化可以把零售企业内外资源有效整合,进而可以提升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
三、建构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测度模型
(一)变量界定
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测度标准囊括了诸多评判因子,依照经济学理论中成效影响因子的理论分析,可以将投入与产出两因子纳入到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测度模型中。具体上来讲,因子可以界定成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要素的投入,因子二可以界定成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之后所带来的各种产出。
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投入因子具体集中在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员工信息化技术能力与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关注度三个因子,分别界定为:CNT、EIT和EIM;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产出因子具体选用企业信息流通速率、企业经济提升效益、业务流程革新能力、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与企业市场竞争性这五方面去测度,分别用ICR、EIB、BPE、PIA与MCE来表示。
(二)建构模型
本文选取河南省10家零售企业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于是就有10家DMU来表达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此外所有DMU均包含三种投入变量与五种产出变量组成。根据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参数,可以建立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的数据包络模型:
模型(1)中表示第l个 DMU决策单元的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xm=x1m,x2m,x3mT]、[ym=y1m,y2m,y3m,y4m,y5mT]表示第m家零售企業信息化管理的DMU投入与产出指标,[DC2R]意为零售企业DMU 的技术成效,技术成效具体上指的是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综合性成效。[a]与[b]分别为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指标的权重量,且[a=a1,a2,a3]、[b=b1,b2,b3,b4,b5]。
于是可以界定出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的纯技术成效的数据包模型:
模型(2)中[D′C2R]表示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纯技术成效,纯技术成效是用来显示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好坏程度,其中[hl]值是用来判定规模成效的状态,当[hl]=0的时,决策单位的规模成效不变,[hl]>0时,决策单位规模成效减少,[hl]<0时,决策单位规模成效增加。有公式:技术成效=纯技术成效*规模成效,便可得出决策单位规模成效值。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调研对象选取河南省郑州市10家本土零售企业。问卷设计主要是借助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主要对这10家本土企业管理层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调查。调查范围主要围绕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投入变量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员工信息化技术能力与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关注度,与产出变量企业信息流通速率、企业经济提升效益、业务流程革新能力、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与企业市场竞争性展开的,具体搜集其投入与产出变量数据。
(二)数据分析
借助于构建的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效评判模型,将搜集上来的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与产出变量数据带入进模型(1)与(2)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DEAP2.1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DEA分析,分析结果见详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1.基于成效值的结果讨论。
从表1中数据不难发现,10家样本中零售企业1、零售企业2、零售企业本9三家的综合技术成效值、纯技术成效值与规模成效值均是1,证实这些零售企业的DEA是有效;零售企业3的纯技术成效值等于1,但其他成效值均不是1,证实零售企业3信息化管理实施的規模成效状况居于弱DEA有效态势;零售企业5的综合技术成效以及纯技术成效值都在0.5之下,就暗示着此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基于成效状态的结果讨论。
参照表1中DEA核算结果可知,零售企业1、零售企业2、零售企业本9三家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规模成效是不变的,据此可知这三家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要素之间存在恒定关系,故而可以实施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策略;零售企业3、零售企业4、零售企业7三家零售企业的规模成效状态是居于增加的态势,意为随着信息化管理投入量的增多其产出成效是在持续增加的,故而此类零售企业可以采取进取型的信息化管理策略;而零售企业6、零售企业8、零售企业10三家零售企业的规模成效状态是在降低的,表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这些企业不管投入多少要素,都难以提升企信息化管理成效,故此这类企业需要采用收缩型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五、企业启示
首先,采用差异化信息化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地域、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发展态势不同,所以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并结合差异化的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需要制定采用差异化信息化管理实施策略,以结合企业自身差异分别采取进取型、稳定型或者是收缩型的实施策略。
其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鉴于零售企业中部门众多,信息化管理条件下企业每个部门将共享同一个技术信息数据库,故而,零售企业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企业的信息共享体系。此外,信息化管理实施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传递、找寻信息, 故而零售企业需要有效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硬件水平。
再次,持续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既需要知识丰富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故而,企业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持续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利用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来打造专业化人才。同时零售企业还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激励机制进而提升员工的创造力,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不断强化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养,尤其是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刍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05):139+144.
[2]刘爽.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实施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8(23):147-148.
[3]闫嵩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10):123+126.
[4]彭宇.浅析大数据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和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9):103-104.
[5]胡鹏翔.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解析[J].电脑迷,2018(10):145.
作者简介:
侯亚茹(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职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商贸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1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