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虞利娟
[摘 要] 作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出口创汇,减轻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发展。县域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扶持好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高一直是制约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提出了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县域中小企业 企业融资 困境
一、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
1.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机构的放贷不足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过高,外源融资比例相对不足;外源融资中缺乏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2.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严重缺乏长期权益性资本
现有金融体系只对中小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
3.中小企业融资以内部融资为主,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家企业。抽样总有139家高新企业,这139家科技项目达1912项,其中R&D项目146项;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15.9亿元,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分别为14.3亿元和1.2亿元,占90.1%和7.8%;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仍然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
4.担保主体单一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应不失为搭建银企沟通的桥梁。然而,当前担保主体的单一化令人十分担忧。具体表现为:一是注册资本结构单一化;二是数量少,规模小,业务承接能力差。多数县域最多不过两个担保机构;三是经营单一化。各担保机构间不但缺乏竞争,而且还缺乏必要的联合,难以承保中小企业大型项目。
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自身原因
(1)市场竞争力不强。县域中小企业初始发展阶段,靠自身的内部资金作为起动资金,规模较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研经费投入较少,很多产品只是参与简单的生产与加工,科技含量低,都很难形成自己的发展市场和核心竞争力。
(2)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少、负债能力低,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软件企业其净资产大都偏低,人力资源又都偏高,在贷款时,往往少有抵押资产。
(3)经营风险很高,大都对项目起初的验证较少,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7成~8成生存期不过3年~5年,1成~2成在5年~10年内关门,能坚持15年以上的约占5%。
(4)信用等级偏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包括个人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健全的瓶颈之一。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必然包括一个完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而且还要包括全社会成员对信用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规范。
2.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银行方面原因
银行在对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上大都以我国大企业贷款为标准,相对于县域中小企业表现在:
(1)贷款手续复杂、门槛高。银行在信贷政策导向到操作流程一直套用大司法人客户设计,许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因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审批程序等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贷款手续复杂,且各自为政, 没有实行通用性、标准化管理。中小企业在贷款时, 要承担高额的抵押、登记、评估、办证等费用。而各家银行评级授信标准却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 互不认可, 因而增加了重复评级成本。
(2)嫌贫爱富,“抓大放小”。由于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考虑,使得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经验不足,是市场规律作用下最易受到冲击的群体,因而风险大, 以及其贷款数量少、频次多,所以成本高出于以上考虑,银行只得“嫌贫爱富”,宁做大的,不要小的。
(3)缺乏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银行。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
三、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企业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选择融资策略呢?应该说多元化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
1.县域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积极改善银企合作关系,争取银行青睐。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必须改进自身不足与缺陷,练好内功,用实际行动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一方面,要强化财务管理,杜绝做假账现象;另一方面,要强化经营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要努力寻找企业自身在市场发展中的位置,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和积累能力;再一方面,要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信誉。
(2)要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第一,积极寻找风险投资。县域企业通过风险基金和民间资本融资,可加快成长、发展壮大;第二,努力与大公司联合,成为其子公司,或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
(3)积极利用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减少融资成本。目前,我国出台了一些关于财税,投资政策等方面优惠中小企业的政策,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对缓解资金短缺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2.商业银行要在以下几方面服务于中小企业
(1)针对县域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修改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信用等级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一大批规模虽小但业绩好、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2)改进贷款管理制度。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完善对信贷人员的考核制度,鼓励信贷人员发展中小企业客户,调动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3)变存款立行的观念为“存款与贷款并重”的全新理念。目前,存款立行在业内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吸引存款不仅成了员工的工作重点,也耗费了员工主要精力,也使银行失去了大量的获利机会。毕竟,只有贷款才能获利。
(4)建立和健全社会信贷服务体系。主要是融资担保、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服务中介机构,解决银行与县域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银企间信息传递。
3.政府方面不断改善融资环境,服务县域中小企业
(1)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完善县域经济融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社会信用。一是营造适合经济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融资服务环境;二是激活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特别是培育和形成县域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认真开展整顿经济秩序的工作,特别是要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银企关系;四是规范政府的职能行为,严禁对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行政干预。
(2)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当前信贷市场上,产品有销路、经营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是各家金融机构争相投放信贷的对象。融资难问题主要集中于创业、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因此,要加快发展,促使众多中小企业顺利过渡到加速成长期,现阶段还得依靠担保中介,让它们打通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梗阻。
(3)齐心协力整治社会信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中小企业融资难源于多方面,从根源上看,还是由社会信用体系缺失造成的。因此要彻底解决融资困境,必须整治社会信用、重塑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完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要在现有的央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打造统一、高效、覆盖全面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并共享信息;二是重拳出击企业逃废债务行为。要对失信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惩戒制度,使得他们因畏惧于过高的失信成本而诚实守信经营。
参考文献:
[1]刘锡良: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2006.11
[2]李彦儒 王永富:降低县域中小企业成本的思考与建议.河北金融,2007年第1期
[3]田秀娟 许施智 王 宾: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7年第5期
[4]柏强忠: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现代金融,2007年第五期
[5]申义、糜仲春:中小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1)
[6]葛大江 肖传亮: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三大困境.中国金融,2008年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