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辉 陈晶莹

  [摘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融资问题又是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我国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县域角度分析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之外,建立适合东北地区发展的区域资本市场等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融资
  
  一、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制约因素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实施振兴战略,东北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没有或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不稳定等问题,使企业信息透明度低,银企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尽管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很大,但由于缺乏规模经济,加上所有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虽然政府采取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缺乏问题,但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的金融体系相比,显然是不够的。目前,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企业自身问题。(1)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管理者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少数人控制或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业法人与自然人资产很难区分。由于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企业逃避债务行为大量存在,国有银行贷款谨慎。(2)抗风险能力差,县域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受市场环境影响程度较大,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经营随之变化,导致经营业绩不稳,银行贷款风险增大。(3)企业有效资金不足,产权法律文书不完备,无法办理抵押担保,缺乏相应的资金保证,银行不能违章放贷。
  2.金融环境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有自己的经营原则并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约束。(1)银行的信用扩张要受信贷资金来源的限制。新增贷款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而银行信贷又需要通过负债来筹资,贷款的收益要弥补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并能带来利润。银行势必将有限的资金在众多企业中择优扶持。(2)银行只能在国家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只向能识别并防范风险的客户提供资金,满足部分企业的部分资金需求。(3)信贷员的责任权利不对称,抑制积极性。各家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制定相应的权责和奖励机制,致使慎贷、惜贷甚至惧贷、恐贷等现象还存在。
  3.社会环境问题。(1)社会信用较差,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一些企业和个人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少数领导认为企业改制甩掉银行债务的“包袱”减轻了地方负担,贷到款就增加“利润”,致使逃债现象普遍;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缺乏统一的信用体系,影响银行贷款的信用调查和决策。(2)法律服务较弱。对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力度不够,银行经常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增加了优化地方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的难度。(3)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建立完整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鼓励县域中小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和风险投资存在困难。
  三、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议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基础。(1)加快县域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企业产权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2)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要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力度,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2.更新银行观念,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首先要把优良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把有效拓展县域企业的信贷市场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其次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信贷服务。商业银行要根据县域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改进贷款制度,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加大对中小客户的授信面和额度。要在落实信贷风险措施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3.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机制是关键。首先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通过银行筹集资金仍是县域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信用保证制度是发达国家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直接促进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东北地区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设立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其次大力发展政策性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联邦政府机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可以掌握更多中小企业信息。我国中小银行数量很少,东北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能单依赖政府担保,应根据需求,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民间团体甚至个人投资兴办社会化金融机构,改造成合法的民营商业银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最后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之外,建立并完善适合东北发展的区域性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在常规的股票市场之外设立二板市场,是发达国家发展创业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通行做法。东北地区应扶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人资本市场。拓展债券市场,逐步放宽规模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使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4.支持产业集群经济,改善融资难的现状。集群经济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东北地区县域范围分布着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群经济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介入经认定的级别较高、产业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主体有资金实力的县域工业园项目,通过加强银政合作提高入园企业的效率。抓住产业链核心企业,利用辐射效应,选择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核心企业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准入条件,推动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勇: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马德伦: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发展[J].中国货币市场,2007.6
  [3]柏强忠: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金融,20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