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海沧确定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沧;生物医药;对策
  中图分类号:TQ46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387-01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成长性好活跃性高的领域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沧区已成为福建省、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在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海沧应该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抓手,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一、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政策优势持续凸显。海沧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生物与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市、区两级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招商引资、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扶持。
  2.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先后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基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构建了“创业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建成后生物医药专业园区通用厂房建筑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
  3.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聚集各类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167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团队,是福建省生物医药专业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建有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16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2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
  4.产业化成效显著。已完成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或正在进行注册申报的生物医药企业77家,获得产品批准文号1406个。特宝生物自主研发的四个品种基因重组蛋白药物及万泰沧海全球第一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已成功上市,2价宫颈癌疫苗进入申报生产阶段;另有包括9价宫颈癌疫苗在内的4个新产品正在申报临床或已进入临床。
  二、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小。截至2018年底,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累计聚集企业322家,实现产值仅19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实现产值142.3亿元。从事“三品一械”(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并已取得营收的企业仅86家,其中药品生产领域的规上企业只有三家。全行业产值高度集中在少數大中型企业,26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在全行业工业产值占比高达90%。
  2.龙头企业少。虽然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形成了局部优势,成为全国该领域的领跑者之一,但总体上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品种单一,单品小、企业小。在作为产业主流领域的制药、医疗设备等行业缺乏大品种产品,虽然也有几家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但市场尚未充分打开,或仍处在产品创新期,难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集聚度不高。现有企业研究发展方向差异大,企业之间相对孤立,缺乏互动,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和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聚。园区内缺乏对产业集聚有重大牵引作用的专业第三方外包研发、合同加工外包企业,以及技术研发、临床试验、贸易流通等服务性企业,尚未形成合作互补、良性循环的规模化产业集群。
  4.中层人才少。现有的人才政策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在吸引中层骨干人才方面缺乏“量大面广力度大”的政策,加之随着厦门居住、教育等生活成本的快速攀升,许多企业人才引进难度持续加大,面临中层骨干人才不足、不稳定的情况。
  三、促进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较好地完成了初创阶段,初步形成了自主发展和自主提升的能力。海沧区应该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盘点分析,明确总体思路、细分重点等,推动产业从“初创期”走向“起飞期”。
  1.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应持续深耕药品研发制造和医疗器械领域,推动由孵化为主向产业化为主转变。对此类项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龙头项目可以给予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地出让底价、加层改造费用、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现有园区内进入产业化阶段的项目,可以给予租金补贴或其他支持。要加大对产业的投融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贴息、担保金补贴等方式,鼓励银行机构对生物医药企业优先予以信贷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融资。
  2.积极扩大对外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区域为重点的布局,海沧区存在一定的区位劣势,资源相对较弱。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依托国家有关部委或者专业机构,举办产业交流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扩大厦门生物医药港影响。主动对接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上级部门,争取部委专家到海沧开展培训授课,争取国家部委对优势产业项目和技术平台建设的支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补充招商机制上要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熟悉产业现状、掌握产业政策的招商和服务团队。招商对象上要强化龙头项目招商,围绕大型跨国药企和国内主要制药企业品种研发布局情况,紧盯获得临床批件、完成I、Ⅱ期临床试验的大品种,力争引进2-3家品种梯队布局好、市场前景好的大企业。积极对接上海、北京等知名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或企业,争取成熟项目的转化环节和制造环节落户海沧。
  4.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产学研医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合作,通过在海沧设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鼓励辖区内医院等医疗机构承接临床试验,围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方向、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健全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完善涵盖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中试放大和生产的药物创制平台体系,大力引进合同研究组织、合同加工外包等外包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技术服务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5.加强人才吸引集聚。突出高端人才、企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建立重点人才项目协调机制。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企共建、成本共担、资源共享”模式,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实施个性化人才培训培养。探索与高校开展产教融合试点,通过实习实训、定制课程等形式向高校延伸人才培养链条,做好人才储备。优化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营造尊重重才爱才浓厚氛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5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