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我们对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实践证明农业的产业集群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然而,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相比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国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还亟待解决。
关键词: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化 瓶颈 发展对策
一、农业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并运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是一种能够企业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在我国一些地区,例如山东的寿光蔬菜产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集群优势。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还未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面临着诸如政府引导力度不足等问题。
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一)农业发展受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局限
产业集聚要求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理临近性,尤其是农业生产经营需要大面积连片的农地进行规模化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产业带来了迅速发展,却也暴露出土地的细碎分割化问题。农民各自分管一块土地,严重制约农业的规模经营,密集划分的田埂造成的农业用地的巨大浪费。再者,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很少有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农业用地,一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二来不利于农业生产链的中间环节的发展。
农业是一个天然的弱势产业,而产业集聚往往对农业的自然禀赋要求很高,一个地区如果缺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盲目发展产业集群反而会制约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中各类资源的浪费。
(二)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产业集群优势发挥的前提是集群内部的各成员的利益一致,且有共同需要达成的目标,而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进行交易的频率和次数有限,决定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对彼此合作关系的忠诚度不高。再者,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时滞性,而一般农户只能根据当前加工企业的需求来进行当年生产,而收获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偏离预期,这增加了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更严重的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并未签署纸上合同,大多数只是口头协议。当发生农产品滞销问题时,农业企业经常发生违规行为,否认合作订单,不顾农民的利益。而一些农民在畅销时不向企业出售农产品,企图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使得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关系十分脆弱,对整的农业集群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农业产业链延伸困难,支持性产业发育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结构简单,精深加工方面的创新能力薄弱,同类初级农产品的加工流程差异性小,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拔准定位并发挥出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出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缺少竞争力。大多数产业集群,只是大量同类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之间并没有建立合作互助关系。可见,在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完善方面仍存在明显缺陷。
三、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与引导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的整个发展生命周期中都起到市场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制定税收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围绕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制定相应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以支持精深加工企业成长,为初级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和开发促进合作竞争的项目计划,营造创新氛围;调整和完善股权分配结构机制,从而吸引社会民间资本的投入,争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龙头企业在规模、资本、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实力;完善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以便推进规模化经营。同时进一步构建农村金融市场完善风险机制,鼓励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借助信贷产品来减轻资金不足的阻碍;搭建好农业产业集群政策平台,及时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相关信息的发布和政策章程的普及工作。
(二)完善产业集群内部利益机制
首先,政府可以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企农利益联结的中介组织,协调企业和农民之间关系,代表农民同企业沟通。形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此外,农业企业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户参股,达到企农利益一致的目的。在形成不同层次的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初级加工企业可为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形成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产业集群。
(三)形成区域品牌战略以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才能给农业产业集群带来最大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联合高校和农业机构,结合产业集群的区域条件研发和推广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种植技术和新型種苗,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农户要学习现代化种植技术,节约生产成本。企业要具备自己的专业团队,加强区域品牌塑造意识,做足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产品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改良,推陈出新。同时做好品牌商标、知识和发明专利的申请工作,防止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产业集群各成员要对品牌建设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宣传品牌。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生态旅游业,做到农旅结合,增加品牌附加值。建立科研创新、加工、推广、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