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等院校资产负债模式及风险防范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不少高等院校借此机会进行规模扩张,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大量投入提高了高校资产负债率,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内部管理的欠缺致使高校的经营风险加大,这些都不利于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剖析了我国高等院校资产负债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资产负债模式 问题 风险防范
  教育的准公共性产品特征决定我国高校的建设资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近几年,国家对学生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受教育人数增加,并且他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需要设立大量的高等院校来满足人才教育需求。但是国家财政资金有限,不能满足每个高校的资金用量,这便要求各个高等院校要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张建设,从而造成我国高等院校的负债经营模式。近几年,高等院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不断进行基础性设施建设,外部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负债比例逐渐增加,又因为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价值增值空间较小,高校到期还款的压力增加,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资产负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高校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能力受限
  自1999年我国实施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以来,高校纷纷进行扩张、并校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招生规模的扩大便要求高校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基础性建设,如教学楼、学生公寓、实验设备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虽然高等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资金来自国家财政,但是国家投入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高校的资金需求,高校还需要外部筹资,以弥补资金缺口。目前我国高校外部筹资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向教职工集资,另一种是向银行贷款。教职工集资虽然成本不高,但是筹资额度有限,一些大型项目还是依赖银行借款,这便会加大高校的资产负债率,由于高校的经营收益在各个时期都很稳定,为了减轻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高校会通过压缩教育、科研经费来提高资金持有量,科研水平的降低会严重影响高校的办学效率。随着高校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其财务风险逐渐加大,为了减少贷款风险,银行会提高贷款利息或者要求高校进行资产抵押,甚至会降低对高校的贷款额度,这些都会限制高校的融资能力,致使一些有价值的项目投资搁置或延期。
  (二)资产管理不善,降低了资产价值增值能力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资产产权不明晰,高校在扩张、并校的过程中往往会投资入股一些民办学院,由于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民办学院资产与国家投入资产会混在一起,难以区分,有些高校也会趁此机会将国有资产转为个人收益,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二,高校资产重复购置、长期闲置或者提前报废等现象并存,高校的基础性资产应该在各个院系之间共享,但是目前高校不能对各个院系的工作进行协调,经常会出现资产重复购置和使用频率不高的现象,此外,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比如,在购置资产时未能按照国家行政法规进行有效评估和审批,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内部监督,造成资产使用不规范,固定资产提前报废、账实不符现象严重;第三,对外债权的处理不及时,造成呆账、坏账比例较高,降低了资产的价值增值能力。
  (三)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加大了财务风险
  第一,到期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由于债务到期需要还本付息,而高校的收入比较固定,且主要为学生学费收入,一次性筹集较多资金比较困难,不能定时还本付息将会加大高校的财务风险。第二,债务融资成本较高。随着高校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外部债权人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往往要求高校付出较高的借款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要求高校将一些优质资产抵押,一旦高校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第三,违规收费现象普遍,损害了高校声譽。
  二、我国高等院校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严格规范高校建设行为,合理安排资产支出,确保高校稳定发展
  首先,国家需要针对高校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高校的项目申报应严格按照行政法规进行审批,从源头上控制高校盲目扩建的行为;其次,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科学定位,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专业,形成系统的发展战略规划,并根据战略计划协调资金支出情况,避免出现财务短缺的情况;最后,高校在资产购买和扩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标准进行建设,从根本上抑制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注重高校财务管理,对负债归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第一,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的流动性最强,是偿还债务的最佳选择,所以高校要对拥有的现金资产的使用和留存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并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项目申报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第二,加强对未收账款的管理。高校应该对未收账款进行追踪管理,对到期确认不能收回的账款进行核销,而其他的未收回账款应该及时催款或者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债权,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财务部门应该注重对资产的盘查。通过定期盘查了解校内资产的现存情况,尤其是对固定资产,不仅要定期盘查还要进行减值测试,保证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可靠。第四,确定高校的财务分析指标,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高额负债会加大高校再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本,还会加大财务风险,为了减少高额资产负债情况带来的各种风险,高校需要借鉴以往的经营情况,并对市场进行合理预估,用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构建风险预警系统,从而帮助高校在经营过程中规避财务风险。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资产管理职能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规范高校的各种经营行为,提高高校的办事效率,还能降低各种风险。在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得各业务流程都有确定的负责人,其次,要强化高校审计部门的职能,通过审计人员的监督工作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以此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后,高校要规范筹资审批程序,在高校需要外部筹资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内部规定进行规划和论证,保证高校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以降低企业的外部筹资成本。
  (四)利用高校资源拓宽外部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
  第一,设立高校基金会,通过基金运作提高资金收入。校友资源是高等院校的独特优势,高校可以通过校友捐助成立基金会,并对这些捐赠基金进行合理运用,可以提升资金的价值创造能力,并且,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这些资金还能缓解高校的财务压力。第二,通过社会捐赠获取资金。因为高校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不少社会人士愿意将资金运用到高校的发展中去,所以当高校有好的项目投资时,可以借助社会捐赠来获取资金,为了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需要对外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方便外界监督。第三,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经营收入。在财政不足以支持高校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高校会开展一些业务获得额外收入以维持日常开支,比如场地、设备的出租或者利用学校资产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取得相应的收入,这些收入属于高校的经营性收入,不必全额纳入财政体系,所以高校可以利用这些经营性活动取得一定的资金,缓解外部融资压力,从而降低负债率。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政府也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开始设立新兴学科,并加强了基础性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负债率越来越高,加大了经营风险。为了缓解高校的还债压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国家需要规范高校的建设行为,同时高校也要合理安排资金结构,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此外,高校还需要注重财务管理,比如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负债的归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利用审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以此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确保其能在市场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林斐斐.高校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应对策略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7(4):37-38.
  [2] 余琦.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基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169-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0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