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之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外资医院与民营医院不断冲击主流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在经营中逐渐暴露出各种运行机制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以促使公立医院在经营中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新医改 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一、新医改对医院总体目标的内部控制要求
如何实施医院的内部控制,解决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思考的首要问题,新医改对医院总体目标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依据: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老百姓的满意率;第二,保障医院资金的合理配置,使其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第三,与国家实施的相关法律政策保持一致,不能逾越或者徇私舞弊;第四,保障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其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减少公立医院资金风险。
由此可见,医院内部控制为医院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减少了新医改实施后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公立医院涉及的部门较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同时,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这就导致公立医院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在采购环节中,许多经销商为了个人的利益,对医院各科室的人员进行商业敲诈,从而导致医院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购入设备和产品,甚至出现产品质量不佳的情况;医院信息系统设置的不完善,导致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无从查证,增加了人员受贿、私自挪用公款的发生概率;病人退费手续不健全、医院领导在签字挂账过程中发生欠款无从追踪的情况,公立医院由于内控不健全,引发坏账,增加了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
随着民营医院的增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立医院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显得更加困难。究其原因,公立医院在编制和执行预算制度时,会受到预算内容单一(局限于业务收入和支出)、预算编制范围狭窄(只针对财务部门的人员)、预算执行受到阻碍等情况,从而会出现职能科室的人员随意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和更改,对预算内的项目支出进行随意的挪用等情况。
(三)收款工作模式发生改变,收入安全受到挑战
近几年来为了方便老百姓就医,响应政府“最多跑一次”的号召,公立医院推行了各项惠民措施,如“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同时运用网络进行预约挂号平台的建设,让看病流程变得更加便捷、易懂,如整合办卡、预存、就诊、检查、收费(或直接采用“诊间自助结算”)、取药等环节,使看病流程一体化。这种政策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节约了医院的人力成本,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不够完善,医院的收入出现了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安全受到挑战,由于患者资金是预先存入医院账户,门诊收费由实时结算变成预存扣款,患者在没有结清余款的情况下,预存账户就变成了一个医院长期往来账户,若医院收费人员抓住网络信息漏洞篡改收费记录,就可能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第二,收入票据管理手段落后,医院收费人员利用票据管理漏洞盗刷医保卡的现象屡有出现;第三,采用传统的收入内部控制措施,致使收入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
(四)医院缺乏系统的监督审核体系
新医改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为了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需要加大公立医院的监督审核体系,但是仍有部分公立医院缺乏系统的监督审核体系,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院将承担重大风险。例如,一些公立医院为了增加业务量,忽视医疗风险,导致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具体表现为: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手术;没有对患有疑难病症的患者进行多科室的会诊;没有对病人及其家属就治疗的方案进行及时的沟通等。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在监督审核的过程中一旦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将会给公立医院带来重大的困扰。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优化措施
(一)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要涉及全部的医疗业务活动,特别要控制关键环节中出现的各项风险,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加强药房的管理,完善合理换药、用药的流程;在采购药品的环节中,加强对药品的监督和防范,同时完善药品采购的管理制度;对高耗材的产品进行信息跟踪;防止人员舞弊的现象,以免危害到病人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内部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才能进一步实现医院的长足发展。
(二)规范预算的执行,严格监督控制
医院的预算应该以医院的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预算不仅是开展医疗业务活动的起点和依据,而且贯穿医院经济活动的始终。因此,规范预算的执行,建立起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控制为核心的体系,加强监督控制,是医院提高自身经营效率、保障收支平衡、合理配置资源等的有力保障。首先,医院要对各项费用最初成本和最终效益进行分析,例如,对人员培训费用、办公用品費用、水电费用、差旅费用等相关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预算,做到“无预算不支出”。其次,对特殊任务(政府下达的突发救治事件)产生的成本进行调整,以免发生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风险,增加医院资金周转的压力。
(三)完善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收费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手工收费变为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助机、微信、支付宝等自动缴费模式,所以在内部控制时仅仅依靠相关的票据和费用进行控制,这就导致了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在内部控制时,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手段,例如,对收费员提供的交费款项、收费系统的结账收据等进行核算,确保收入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第二,针对药品、票据、退票、押金、应收账款等产生的收入建立管理制度,以明确各项收入的真实性。同时,还需要对各项活动产生的票据进行审核,通过查找原始票据和原始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第三,内审人员应对收费人员进行突击检查,对电脑系统中每日结账的总额与实际剩余的资金进行核对,杜绝收费人员私自挪用公款的现象。第四,会计人员需要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对HIS系统中的收入、会计系统中的收入、医保系统中的收入三方进行核对,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若有异常情况要汇报上级追究到底。
(四)建立有效的内审制度和评价机制
新医改实施后,深化了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为了进一步保障收入安全,促进医院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制度和评价机制。其一,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监督。例如,对收入流程进行常规的监督检查时,调整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经营理念、业务活动、职责岗位等,对收入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其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体现出监督的效果如何,因此,在建立的过程中,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预期的内部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实施措施进行评价。例如,监督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还应对科研、业务、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审制度和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四、结语
新医改实施后,深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其不仅仅以盈利为主,更加关注对新医改实施后存在的医疗风险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控和监督。因此,只有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医疗风险,才能保障病人的安全,推动医院的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单位为乐清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龚呈雪.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9):55-56.
[2] 于洁.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18(02):14-15.
[3] 韦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路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2):53+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5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