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鸿雁 曲喜和 耿建芳

  [摘要]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指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现象和道德风险行动,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信息经济学
  由于民营企业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金融机构给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所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要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运用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体系,使得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胜出,而使成长性差的中小企业淘汰,从总体上有效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一、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信息不对称指的是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按其发生的时间和内容,信息不对称性可以划分为两类: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从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导致逆向选择,事后非对称信息导致道德风险。
  在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民营中小企业与银行对融资项目的信息是不同的,民营中小企业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银行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1.民营中小企业贷前的逆向选择现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银行贷款潜在风险加大。
  在贷款合同签定之前,银行会对民营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项目进行贷前审查,而在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评级制度缺乏的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融资成功的机会,则会隐瞒其真实信息,有时候为了顺利通过金融机构的资格审查,甚至提供虚假的业绩报告利用其信息优势误导银行的审查,这直接导致银行的审查成本上升并使银行的潜在风险加剧;由于银行很清楚民营中小企业的理性行动,加之民营中小企业总体的高风险,从而拟订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具有较低风险和较高信用的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可能无法接受这个利率而退出贷款申请,转而寻求其他的融资渠道。这就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信贷市场就充满那些具有较高项目经营风险、资信状况比较差、成长性不一定很好的中小企业申请者,从而加大了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2.民营中小企业贷后道德风险行动,导致其贷款利率偏高或者申请失败。
  在贷款合同签定之后,而理性的中小企业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采取利己行动,银行则面对道德风险;银行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民营中小企业选择对银行最有利的行动,比如向银行报告真实的现金流量。而在当前的环境下,民营中小企业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薄,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和舞弊欺诈行为,虚假财务信息泛滥成灾,令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经营状况;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完善,其市场立法及执法体系还不健全,使得这些投机和不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这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非货币成本(声誉成本)几乎为零。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银行倾向于保守地“惜贷”,加大资格审查的力度,减少贷款数量以降低风险。因此,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行动,要么导致较高的货币成本,即贷款利率,要么导致贷款申请失败,其融资显得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其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银行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市场失衡的程度就可能越深,中小企业融资可能就越难。
  信息经济学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甄别机制,通过信号传递和签订相关的契约,要求企业做出可行性承诺,能减少企业隐藏行动、隐藏信息、逆向选择和帮助投资方解决信息不对称。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运用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机制。
  
  二、运用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在他的论文《劳动市场信号》(1973年)和论著《市场信号:雇佣过程中的信息传递》(1974年)提出了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备信息的一方如何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即解决逆向选择的一种方法。
  信号发送是借款者向贷款者发出的信号,是优质借款者的一种主动行为。优质借款者一般有动机向贷款者发出真实信号,以使其与劣质借款者区分出来。中小企业拥有对其贷款项目的私人信息,比如项目的风险、现金流量水平、自身的信誉水平、道德水平和个性等,银行不能确切地知道,或者虽能知道,可能花费巨大成本而不必要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项目质量以及其他有利信息,中小企业必须选择某种信号;银行在观测到该信号以后,即与中小企业签定贷款合同。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能充当这样的信号。因此,在我国,应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具备信息的一方――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准确的传递给银行,使得优质的高信用水平的中小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得银行融资。
  2.斯蒂格利茨和罗思切尔德合作关于逆向选择的经典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全信息经济学》(1976年)中,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甄别”模型。信息甄别(screening)模型,也叫信息筛选模型。斯蒂格利茨对这一理论作了开创性贡献。他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不具备信息的一方如何通过调整合同的形式来“筛选”(screening)有信息的一方。
  就信贷市场而言,信息筛选是银行贷款的事前行为,就是银行根据借款者发送的信号来选择贷款者。银行通过筛选可以将借款者的风险类型和质量区分开来。目前,各家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自成一体、评定标准不一、评定要求不符合中小民营企业特点,在操作层面上出于争夺客户的考虑,许多信贷营销员人为地调整甚至操纵客户评价等级,定性分析不深入,定量分析搞拔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银行对客户甄别与管理的效率。因此,应积极扶持、培育专业性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建立适应中小企业信息甄别体系,使银行通过信用评级市场获得众多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
  3.戴蒙德(Diamond,1984年)曾在风险中性的条件下建立最优债务合同,其目的在于求出中小企业真实显示其现金流量的激励相容条件。该模型假定现金流量是不可观测的,即检查成本无穷大的;同时,贷款合同中包括贷款人强加给借款人的非货币成本,例如声誉损失等,由于借款人融资的总成本即偿付水平R就等于货币成本R(y)加上非货币成本r(y),即R= R(y)+ r(y),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借款人向贷款人报告何种水平的现金流量是无差异的。于是,有效合同就是使非货币成本期望值最小的合同,即银行的目标在于,寻求一种机制或者环境使非货币成本越大,中小企业说假话的成本越高,从而激励借款人报告其真实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非货币成本较高,货币成本则相应地较低,从而基于真实的现金流量的贷款利率就较低,这也是一种对说“真话”的激励。
  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应健全社会信用的惩戒机制,提高违约导致的声誉成本(非货币成本);另外按照戴蒙德的模型,违约应该导致较高的货币成本,即贷款利率相对较高,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放宽贷款利率上限,因此中小企业的货币成本也会提高。这样,就提高了中小企业说"真话"的激励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

  
  三、完善信息甄别机制的几点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小企业的运作,增加其信息可信性。
  中小企业信息是否可得、易得、以及信息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直接影响信息搜寻和加工的成本,及其产出,从而影响其贷款合同的拟订。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中小企业的运作,并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其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其财务及相关信息,而相应减少私人信息;并通过完善《会计法》,加大对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处罚力度,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检查,并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2.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市场信号传递机制。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是其私人信息的显示信号,建立健全信用主体的信用评级制度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尽快建立所有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并对信用档案的记录与移交、管理与评级、披露与使用及评级机构与被评级单位的责任与权益做出明确的规定。准确界定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和技术构成,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客观地评价不同生命周期中小企业的应有级别,准确定位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同时,应支持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信用管理服务业,积极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受某种行政监管的专业性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并利用行政和法律的力量引导或强制其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
  3.建立社会信誉机制。社会信誉机制是指参加交易的双方,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向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一方做出的一种保证和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融资方对投资方做出的不滥用资金的保证和承诺。换言之,信誉是企业或个人不得不为自己说假话、欺骗行为付出的代价(文中称之为信誉成本)。一个企业的信誉越好,意味着信誉成本越高,即说假话、欺骗的代价越大,因而就越能得到买者、投资者的青睐。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信誉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大对借款人遵守银行信用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金融债权维护工作,对于有不良历史纪录的企业,要增大资格审查的力度,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让赖债、逃债者无利可图。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大各个商业银行联网合作的力度,对于恶意欠债不还的企业,打入“黑名单”;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信用的惩戒机制。也就是说,不仅要构建企业本身信用机制,而且要构建整个社会的信誉机制。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失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违约成本,使其远远高于其违约收益,从根本上抑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郭其友张晖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经济学思想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
  [2]吴昆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一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二[J].经济学动态,2001
  [3]斯蒂格利茨:信息经济学与范式变革比较(第四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熊文王筱金:风险企业家逆向选择隐匿信息的有效甄别[J].工业技术经济,2005(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