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强

  摘要:随着全球期货与期权市场的蓬勃发展,期货期权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迫切要求对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该类金融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前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了一套“双语+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实践”的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新模式,以期为普通高校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期货与期权 慕课与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随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舞台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这也迫切要求金融人才与国际接轨,并赶超国际金融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培育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从商品期货的萌芽到20世纪70年代金融期货的诞生,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迅猛,并逐渐成为一国(地区)金融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1]。期货与期权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类课程,也是中国普通高校金融学相关专业以及金融机构资金运营人员、期货经纪人、企业理财人员等岗位培训的主干课程之一。然而,中国期货与期权课程起步较晚,其传统教育模式以中文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这也导致培育出来的金融人才难以有效适应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因而,有必要对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进行综合改革,以期为中国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输送优秀的金融人才。
  一、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期货与期权是一门以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设计、金融产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以现代金融学、数理和工程方法、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基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组合和分解[2],以创造性地解决现代金融问题为根本目标的应用经济学类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了期货与期权的基本理论和运作实务[3],且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性较强以及定量分析要求较高等特征。这就要求期货与期权课程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尽管部分高校的金融相关专业开设了期货与期权课程,并对其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期货与期权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金融市场逐步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这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精通两种以上语言的金融人才,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作为一种高校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有效手段,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毕竟全球高水平的科技文献多数以英文呈现,用英语掌握科技可以使中国学生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更有效地了解全球金融发展动态并参与国际金融交流。而期货与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有力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且欧美国家引领了全球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的新潮流。这就需要将双语教学模式有效融入到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自主使用英语学习期货与期权专业知识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充分了解全球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的新动向。然而,传统的期货与期权教学大多采用中文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英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难以达到国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而,有必要对期货与期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
  (二)学生难以提高对期货与期权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期货与期权课程强调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期货与期权定价和各种金融风险问题,且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学生难以自发地对期货与期权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传统的期货与期权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课件和板书相融合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新颖,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师生互动偏少,且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之间针对期货与期权专业知识进行交流互动的情景缺失。
  (三)不够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能力的培养
  期货与期权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期货与期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包括期货与期权的概述(基本概念和交易机制)、定价(无套利假定和相对定价法)以及运用(套保、套利和投机),对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与此同时,该课程具有专业知識抽象、难点多,讲授时间短、难度大等特征,使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一些老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偏重期货与期权基本理论的灌输,而轻视其实际操作。这样仅是提高了学生解读理论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并未真正学会如何运用期货与期权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
  (四)期货与期权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期货与期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掌握期货与期权理论、具有在金融混业经营和民间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从事期货与期权业务经营、投融资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然而,当前期货与期权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以笔试为主,且期末测试成绩占到总成绩70%左右。这容易造成学生步入学习误区,即在考前“临阵磨枪”、突击记忆大量公式和习题,进而难以有效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因而需要改革期货与期权课程的考核方式。
  二、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设计
  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期货与期权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期货与期权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借助中文、外文文献数据库以及权威网站了解国际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新动态。二是按照国内和国际“期货公司客户经理”、“经纪人”等工作岗位规范和标准,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熟悉各类期货、期权交易的基本流程,掌握期货、期权交易结算操作;掌握期货、期权市场行情分析软件操作,并有效获取、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资料;具有独立规范撰写期货与期权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并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一定社会交际、团队协作以及妥善处理与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关系的能力[4]。其次需要“对症下药”,科学设计期货与期权的教学改革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如期货与期权专业课程)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增强英语能力的双重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方式和难度的差异,双语教学的模式可划分为沉浸型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英语沉浸模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和双重语言模式等几种类型[5]。结合当前中国西部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期货期权的学科特征,期货与期权课程的双语教学应采用“汉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的模式(类似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中文教材,英文PPT,英文讲授课题、重要概念等,中文讲授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浏览期货与期权的权威外文网站(如CME Group官网)和利用外文数据库查阅外文文献(如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充分了解国际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案例分析和小组展示等交流讨论环节中,让学生主动使用英语汇报、提问和辩论,这不仅有利于将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有效地融合起来,还可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双语教学课堂氛围、使用专业外语交流并解决金融问题的情境。
  有效检验期货与期权双语教学成果离不开完善的课程考核机制。对于该门课程,可借助在线平台,有效衔接期货与期权的学科特征,科学设计在形成性评价指导下的双语课程考核方式。它主要包括期末测试(45%)、期中测试(15%)、案例讨论(15%)、小组展示(10%)、在线测评(10%)、出勤率和课堂表现(5%)六部分。其中,期末考试采用中文试题,期中测试、案例分析和小组展示采用外语考核方式。
  (二)利用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近年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日益流行,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2012年美国相继成立了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国内也不断涌现出“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它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为目的的在线课程,且借助网络技术,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在线实现[6],其主要适用范围为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综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规划的网络教学模式,认为知识讲授和内化可相互转化,强调知识讲授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在课堂完成[7],其主要适用范围为实体课堂。
  期货与期权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适合运用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实现学生在期货与期权课程中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并有效突破以学生“听”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在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扮演主体角色。但两种教学方法应“对号入座”,即是说,在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搭建方面采用慕课方式,且在实体课堂教学中辅以慕课视频,同时搭配翻转课堂方式,促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掌握重难点知识,以期收到较好的期货与期权教学效果。其具体方案为:课前,任课老师将本节课所授内容的慕课视频和课前作业网传至本校网络课堂教学平台,以供学生预习。强调的是,课前作业以认知型题目为主,即为了了解学生课前对慕课视频中知识点的熟悉情况,并帮助老师相应调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中,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由老师主导课堂的进行,并以一个案例贯穿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为他们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促使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从而实现该课程的有效“翻转”。值得关注的是,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慕课视频质量的高低。因而需要由任课老师打造专业的慕课视频录制团队,提升慕课视频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度[8]。
  (三)强化课堂实操、实习和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金融实践能力
  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其具体思路如下:一是将Excel实际操作穿插于期货期权定价内容的课堂教学,并开设上机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期货与期权的模拟交易。二是聘请期货公司从业人员为学生开讲座,让学生了解期货与期权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是联合多家期货公司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并有效落实实习事宜。学生通过期货公司现场实习,增强他们的期货与期权交易的现场感,熟悉期货与期权的实际交易流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成学生自主专业学习在质方面的飞跃。四是积极开展期货与期权知识竞赛以及期货与期权投资模拟交易大賽,并多举措鼓励学生参赛。通过这些学科竞赛尝试,提高学生对期货与期权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增加其对期货与期权高杠杆盈亏效应的心理刺激,从而帮助他们初步树立期货与期权的风险防控意识,并完成其对该行业的初体验。
  三、结语
  本文结合期货与期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设计了融合双语、慕课+翻转课堂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期货与期权课程综合改革方案。这为普通高校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中,笔者将尝试微观调查研究,获取更多有说服力的经验数据,并争取设计一套期货与期权分章节的详细教改方案,以提高其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旭程,封之远.期货与期权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57-58.
  [2]郑振龙,陈蓉.金融工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4.
  [3]高淑兰. 项目教学法在“期货与期权”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教学刊,2016(21):172-173.
  [4]刘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期货期权投资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金融经济,2017(2):178-179.
  [5]范钛,陈小凡. 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418-421.
  [6]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45-146.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8]袁怡闻.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会计”双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107-113.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2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