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也随之进行体制调整和改革,开始向着管理具有高效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各种市场发展风险,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升国企预算管理效率,逐渐实现国企既定的财务战略目标,推动国企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国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企实际情况,提出将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全面提升国企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逐渐实现国企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国企;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问题;具体措施
一、国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国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引进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国企各项资产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国有资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企的资本构成中,国有资本占据着大多数份额,规定出资人职责,保障国有资产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便国企更好的履行职责,推动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国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直接对国企各个生产运营环节产生影响,增强国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通力合作完成国企发展目标,并为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确保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现阶段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当前,有的国企在预算编制时,依旧将企业往年的财务数据作为预算编制基础,使得预算编制过于形式化,预算编制没有与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状况相融合,无法体现出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国企很容易忽视外在市场环境的影响,未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预算计划,导致预算目标与国企的实际运营状况不相符,很难有效发挥出预算编制的价值[1]。在预算内容编制过程中,将重点集中在国企的经营业务预算方面,而忽视了企业资金预算,增加了国企资金链的风险性,不利于国企资金的安全运转。
(二)预算目标不明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企将业务经营重点放在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扩大经营范围,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能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将预算管理目标集中在短期发展目标上,而忽视了长期的预算管理目标,这样很不利于国企的长期发展。
(三)预算执行比较差
预算执行是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和协作完成的,部分国企将预算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管理层面,而忽视了执行层面的监督管控,导致预算执行效果差,不能充分发挥出预算的控制作用。再加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对预算执行偏差不能深入分析,无法及时找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使得预算执行浮于形式层面,很难发挥出应有的预算执行效果。
(四)考核机制不完善
国企虽然建立起相对应的管理考核机制,但是在预算管理考核指标、考核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将考核重点集中在企业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等方面上,而忽视了预算管理考核,不具备相应的预算考核意识,很难全面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五)全员参与度不高
部分国企的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管理部门担任,企业员工参与度不高,认为预算管理与自身没有实质性联系,不愿意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这样很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再加上全面预算管理职责没有细化,企业各部门不会主动参与预算管理,很难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科学进行预算编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国企需要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确保预算编制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首先,要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成“按期上报”、“逐级审批”的预算编制流程,确保国企资金的集中管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2]。其次,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既要参考企业以往的数据信息,又要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数据信息,制定出最贴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预算方案。最后,要合理规定企业资金使用周期,国企预算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企业现状,根据资金使用实际状况,明确规定企业的资金使用周期,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推行年度内滚动预算管理,而月度资金预算,要结合国企实际,及时调整预算机制,形成滚动预算管控机制,并定期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增强企业资金活性,提高国企资金利用效率。
(二)明确预算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内部组织机构
首先,国企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前,要明确预算管理目标,既要包含短期性目标,又有包含长期性目标,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并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指引方向,全面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完善国企内部组织机构,将全面预算管理职责细化分解至国企内部各职能部门,均衡企业各方面利益,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职责,真正落实预算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周转效率。最后,增强国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有效传递预算管理信息,各部门要定期将本部门的资金使用数据上报至预算管理部门,为国企后期制定预算指标提供依据,确保预算指标的科学性。
(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健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由于国企经营规模比较大,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将国企的业务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相融合,加快数据信息更新,形成有效的数据交互,提高管理效率。在进行业务结算时,要对其的资金预算进行选择,确保资金结算数据与资金预算数据的一致性,加大预算执行力度,设置相应的预算额度,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实际收付资金额度,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3]。同时,健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做好业务审批,定期将业务预算执行数据上报至主管部门,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借助监督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确保资金集中管理的高效性。
(四)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推行全面预算考核评价
在制定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时,要从预算执行、预算结余、预算编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到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又要考虑到预算可用余额使用状况,将这些数据作为预算考核指标,对企业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设置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同时,要确保预算考核指标贴近员工工作实际,采用量化分析指标,明确预算管理职责,划分管理权限,定期考评,注重预算执行结果的应用,不断完善现有的预算考核体系。
(五)引导全员参与管理,组建专业预算管理团队
“全员参与”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种重要特征,国企要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定期进行预算管理知识培训和宣传,提升员工预算管理意识,让员工主动地参与预算管理,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预算管理热情,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同时,还要选聘高素质的预算管理人才,组建预算管理专业团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實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国企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国企的资金管理水平,确保国企资产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国企经营风险,强化国企财务管理职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将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搭建起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效果。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明确预算目标,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构建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活动,培养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确保预算管理质量,提高国企资金利用效率,推动国企的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玉梅.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策略探讨[J].纳税,2018,12 (29):231.
[2]王晓雷.大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 (02):105.
[3]阳小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 (19):134+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5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