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栗士伟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占据显著地位,会计风险也随之增大。本文对会计风险的特征、分类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有效管理会计风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会计风险会计人员防范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在会计活动中,无时无刻不面临各种风险。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当现实的财务报告与理想的财务报告之间存在差异较小而不至于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损失时,对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当这种差异较大,以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时,有关方面就会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并对其进行惩罚甚至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时会计人员就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会计风险与日剧增,只有充分了解会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正确区分会计责任,更好地保护财会人员的利益。目前,会计风险研究已经成为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有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会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能完全消除它们。首先,会计假设与现实生活中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不一致,决定了会计反映不可能尽善尽美。其次,由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只能近似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最后,由于所有者、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利益追求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他们都有可能对会计行为施加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偏离客观真实、导致会计信息的错报、漏报;同时,会计人员也可能为谋取或者保护自身利益而故意或被动提供误导信息。
2.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会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漏,但是没有被发现,或虽是被发现却未被追究。会计人员不会或不会全部承当由此造成的损失。只有被追究这种责任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3.会计风险后果的严重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会降低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如对于假报会计信息的企业,银行可能限制对其贷款,投资者可能不愿意注人资金,原材料供应商可能不愿意赊欠货款等,这些消极反映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误导资金流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会计风险的可变性。会计风险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计风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会监督机制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的会计风险变为可控的会计风险,但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又会导致新的风险的产生。
二、会计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由于会计理论自身存在无法克制的局限性而导致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失实而使会计从业人员遭受损失的风险。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的行动指南,其体系是由一些抽象的概念构成的,如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技术等。其中会计假设、原则和准则使得会计核算的依据并非完全牢靠;而作为会计处理基础的权责发生制导致了一系列的主观估计、判断和选择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工作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过多运用职业判断,必然引发他们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观随意性。这决定了固有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无法主观地将其消灭的。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使其遭受损失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企业工作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之所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防止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性目标、财务报告目标、遵循性目标等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能合理地保证董事会及管理阶层了解该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程度,以及对外公开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内部控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会计人员素质风险。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有时是因为本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不能十分准确地理解有关准则、法规等,甚至有时是误解,从而造成会计方法选择不当或运用有误;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不注重会计知识的更新,相关知识贫乏,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能理解和解决;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无意的失误,使数字核算错误,形成误差;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判断能力不强,没有查出存在的会计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职业道德风险。指会计从业人员因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而违背职业道德原则,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其遭受损失的风险。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使得他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活动本身的支出低廉,当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就会主动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使得他们面临风险。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
防范会计风险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消除会计风险产生的条件,二是规避会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1.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和法规体系,降低固有会计风险。通过对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不断补充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使之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减少会计的不确定性程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提高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实用性与预见性,尽可能地减少会计政策与会计选择上的随意性,降低由于会计理论和法规的原因形成的固有会计风险。
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与内部稽核制度,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通过企业内部各项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使会计工作做到规范化与制度化,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3.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它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查堵漏洞,减少单位内部的会计风险。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国家监督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只有内外结合,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会计造假和违规行为,整顿会计秩序,净化经济环境,才能有效地降低会计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1)在会计人员的聘用上,应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并视“德”为首要条件。应着重考查会计从业人员的诚实度,只有诚实的会计人员才能谈得上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同时,会计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聘用还应考查其专业胜任能力,做到德才兼备,从源头上把好会计人员素质关。(2)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此约束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3)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及时了解会计政策,掌握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4)营造宽松会计工作环境,减轻会计职业道德压力。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压力主要来自会计人员自身财务压力和企业管理部门施加的压力,因此,一方面,企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待遇,引导和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财务困难;另一方面,资产委托人对受托经营的企业管理部门应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使管理部门不必为谋求解除受托责任而干预会计工作过程,也不必为非法谋求私利、变相提高待遇而逼迫会计人员合伙舞弊,给会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