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风险也在趋于上升,而金融行业对于金融风险把控的能力却逐渐匮乏,传统的风险把控手段已经不适应新发展的要求,因为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需要一套符合信息经济的风险管控手段。面对大数据环境,其具有覆盖广、维度多等特点,能够实时监控金融风险发展,利用大数据热点应用,渗透到管控体系之中。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加强风险管控能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F832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是如今信息时代最为热门的技术,互联网时代以及5G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如果不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与整合,就会失去掌握第一手信息的能力。供应链金融行业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从而合理把控风险。
  1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现状
  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利用供应链技術与方法,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行业提供服务,从而达到服务目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运作方法是以企业为核心服务对象,从而提供真实的金融交易,为每个企业提供属于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形成一整套供应链系统,对于不同企业的特色提供不同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之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特色,也是其优点。[1]
  1.1 实现金融服务与物流的融合
  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的相互结合,其主要包含了金融物流、融资租赁、贸易融资等等一系列金融物业融合服务体系,主要是依靠双方综合实力与经济基础实现共赢,利用这种强强联合模式,即实现了物流企业的业务发展,也拓宽了金融行业的受众面,使得利用金融服务保障物流行业货物交付的准确性。
  1.2 供应链金融进入电子商务
  目前我国互联网市场兴起了许多互联网贷款公司,其主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依托金融公司提供融资平台,为双方提供抵押贷款活动,而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完全摆脱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束缚,它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平台,受众更多、条件更为宽松、交易时间也更为简短,实现即时贷款即时消费,从而降低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本与时间,为自己加持了诸多优点。
  2 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
  在过去十多年中,供应链金融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大幅度促进了供应链经济中各个环节的壮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不可只看到其优点,而完全忽视了缺点,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市场提供大量市场的时候,其经营模式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可控的风险。
  2.1 供应链金融外生风险
  外生风险我们可理解为大环境影响下不可控的风险,一般都是因为整个经济环境受到政策、市场变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不可控的风险诞生,属于第三方影响的风险。
  2.1.1 宏观经济周期
  供应链金融服务往往形成自己的一套供应链网络,在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其涉及行业、服务多种多样,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其将重心放在传统交易模式中,并投入过大,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者经济周期到来,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体网络必将造成灭顶之灾。如果市场出现经济衰退、经济疲软、市场需求下降,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行业便会面临经济收入不足、收支不平衡、资金短缺乃至破产,从而造成金融活动产生巨大风险。
  2.1.2 政策监管环境
  供应链金融服务活动虽然属于新颖的金融服务模式,但其仍然受到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服务不论如何发展,只要符合金融业务许可经营,便可在监管范围下从事金融服务行业,比如供应链企业进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但是,如果监管政策发生大变化,提升了金融行业进入标准和融资标准,供应链金融服务活动便会受到巨大影响,从而产生风险。
  2.1.3 金融环境变化
  金融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其瞬息万千的特点,使得金融行业发展总是大起大落,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来说,只要其融资成本小于利息收入时,变使得整个金融活动获得利润,并且利润较大,而如果市场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市场整体资金流动小,使得资金成本增加,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融资成本便会增加,使得其利润变小。而如果出现融入环境大波动,便会造成供应链中各个资金处于紧张状态,会出现融资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2]
  2.2 供应链金融内生风险
  内生风险我们可以理解为供应链金融企业自己将整个经营活动的融资风险承担下来,并且赚取高额的利息费用,从而形成一套供应链金融融资体系。
  2.2.1 经营风险
  第一,供应链内部关联风险。在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活动中,其整体体系配合度较高,属于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在资金流动正常情况下,各个环节形成闭路模式,企业可通过对各个环节风险的把控,将整体供应链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形成紧密的配合,但是完美的供应链网络形成较为复杂,所以,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旦一方出现资金流动较少、资金短缺,整个金融网络系统便会出现整体伤害。
  第二,供应链内部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供应链企业内部如果处于良好的信用状态,具体表现为良好的借款与偿还能力,那将为供应链资金融资业务提供正常的运转资金,确保供应链金融服务活动能够具有相应的经济基础。但是,我国目前是许多中小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往往无法具有良好的偿还能力,或者偿还周期过长,使得供应链金融企业需要自己承担融资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加大资金流失。
  第三,供应链金融服务背景风险。在供应链金融资金融资活动中,往往存在虚假交易,其利用虚假交易凭证来获得融资款,而融资款会被转移到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其他投资业务获得,使整个供应链企业资金断裂,造成财产损失。
  第四,供应链金融服务获得运作与管理风险。从供应链金融服务活动中可以看出,整个供应链运作模式,是需要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与管理的,在供应链企业紧密调动与配合下,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从而完美实施金融活动获取金融利益,这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调控与管理能力,及时把控易出现的风险,做到万无一失。[3]而如果企业在运作与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不可控因素,那对于供应链内部体系的各个环节必将是灭顶之灾,许多企业运营无法得到有效调控,将会失去政策支持,从而进入恶化阶段,一旦整个体系恶化,便没有回天之术。   2.2.2 财务风险
  第一,供应链金融企业流动资金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企业进行金融活动中,往往需要为中小企业垫付金融融资服务资金,而企业处于一种有钱收不回的尴尬状态,这种提前预支与延迟回收的金融融资手段,前期或者能够起到业务快速开展的作用,但是后期随着预支资金累计过多,由于整体流动资金变少,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不利于企业拓展其他业务,限制了企业发展。
  第二,供应链金融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在进行金融服务活动时,会需要大量外部资金支持,利用债务融资方式来保證企业正常运作。其主要通过利用自身较好信用资质来向银行获取贷款,从而再将资金下放到金融业务中,从而获得利益,而其承担的债务比较沉重,如果出现一个环节没有正常资金回笼,会使得债务资金水涨船高,使得风险日益加大,所以这种运作方式弊端较大,对于后期进行资金活动限制与打击影响颇为严重。
  3 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3.1 利用大数据匹配用户需求,设计个性化金融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可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用户需求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发展动态与企业需求,来为企业寻找精准客户,根据大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3.2 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交易征信,降低信息不对称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利用后台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动态可持续的有效数据,从而提升完善的交易征信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与信息虚假情况。
  3.3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量化授信,精准把控风险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通过数据模型构建与分析,将企业信用情况与企业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合理分析市场行业与未来波动,进行实时监管借款企业的交易活动,准确把控风险因素。
  3.4 建立授信主体数据库,完善数据交互
  供应链金融活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构建全方位体系的数据库,利用后台云数据模式,进行交叉数据构建,从而只是匹配中小企业信息数据,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有效帮助,降低金融风险。
  3.5 利用大数据判断预期交易量,精准渠道分配
  在供应链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方位数据库之后,需要利用数据库对整个行业金融信息进行分析,并实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分析整个数据链之间的影响程度,提前判断交易需求与交易量,从而合理分配资金,形成资金流动合理顺畅,提升整体供应链资金风险管理的效率。[4]
  3.6 优化风控技术,实现高效自动化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自身采集信息优势,将信息转化成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之中,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整合,完成数据清洗,合理优化风控,实现自动化需求。
  总之,供应链金融企业金融活动存在诸多缺点,而大数据技术正是解决诸多缺点的方法,虽然并不完善,但是更为强化管理金融风险,并提升供应链管理风险能力,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这便是最大的优势,将供应链与大数据相结合,必将实现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把握资金流动的每一个细节,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巫菲菲.供应链金融:融资创新促进外贸发展[J].国际商务财会,2012 (09):51- 54.
  [2]吴昭蒙.当前我国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J].商,2013 (03):194.
  [3]徐海艳.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 (05):80- 81.
  [4]谢琴,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间交易联动分析[J].时代金融,2013 (12):391, 4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7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