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手段在外包供应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新保

  [摘    要] 在现代设备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且通过信息技术,使得社会运作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前提下,社会资源供应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其追求更快、更准确地供应资源服务,此时外包供应商作为资源供应单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也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项目单位需求,且积极与项目单位沟通,挖掘需求信息内涵,由此即可提高资源供应的效率与准确性。本文为了了解信息化手段在外包供应商管理中的运用,将了解某实例中外包供应商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现状,再针对其中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手段;外包供应商;资源供应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3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087- 02
  0      引    言
  在任何领域当中,资源供应都是得到高度重视的环节,因为当资源供应出现问题,则代表业务项目无法开展,例如在机械加工、产品装配等项目当中,如果设备、材料、套装制件供应中断,则无法继续运作,由此可见资源供应的重要性。那么外包供应商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单位的资源、产能不足,对此如果外包供应商无法及时满足相应项目需求,会使得单位增加成本,甚至出现计划严重拖期,而这一现象在传统人工模式下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对此在先进理论当中,提出了信息化手段应用建议。
  1     供应初期信息化运用
  1.1   运用步骤
  在供应初期,首先单位要建立统一化的信息平台,由此与外包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流,此举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一致、信息重叠的问题,还能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在此前提下,外包供应商与单位之间就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任何需求上的变化都可以及时协商,说明其具有实践意义。而要实现上述要求,需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具体内容见下文。
  1.1.1   系统设计
  为了建立外包供应商与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一个优秀的系统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初期阶段,需要先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具体来说,单位应当根据自身选择的项目,结合自身资源需求,分析各外包供应商的自治,在整合之后形成资源清单,随后开发数据库,并将清单数据导入其中,最终开发功能模块,例如信息留言、数据检索等,以满足沟通与业务处理需求。此外,为了确保系统实用性,单位需要对自身操作水平进行保障[1]。
  1.1.2   实施内容
  在实际业务条件下,基于不同业务项目在流程上的差异,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外包供应商的资源特征,随后依照特征,制作资源供应流程表,将该表通过系统平台发送给外包供应商,经其确认,该流程表可以满足业务条件之后即可通过。此外,为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流程表当中的信息内容必须详细,例如资源供给量、资源供给审批流程,审批时长等,此举可以避免日后的纠纷[2]。
  1.1.3   实施关键点
  综合上述两项,在实际操作当中要重视两个关键点,即数据整理、单位类型分类。在数据整理方面,因为系统平台设计与项目实施,需要外包供应商与单位一同参与,此时外包供应商作为服务单位,其有必要保障后续资源供给不出差错,而在通常情况下,供应商与单位之间,相互都很难了解双方详细信息,所以容易出现信息重叠现象,相应就会拖延资源供给效率,对此在进行数据整合时,必须对重叠信息进行处理,确保整个供给流程顺畅;单位类型分类,即外包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种类较多,而单位的资源漏洞也不相同,对此如果将与单位资源漏洞不匹配的资源供应给单位,这显然是无意义的行为,所以在应用当中,单位必须依照自身需求,对外包供应商进行分类,以防出现错误。
  1.2   运用功效
  围绕上述供应初期信息化运用步骤内容,此处将分析信息化手段在其中的应用功效,具体包括:信息实用性增加、控制力度增加、工作效率提高。
  1.2.1   信息实用性增加
  外包供应商与单位提供的信息,是否在实际业务项目当中起到了作用,使评估信息实用性的重要指标,而关于这一点,在早期资源供应当中,因为沟通渠道简陋,且没有明确规划,容易出现信息不全、信息错误等问题,甚至业务双方还会依照自身主观思想,对对方想法进行猜测,此举显然会加剧问题影響。而在初期阶段当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保障双方沟通通畅便捷,可以及时核对信息,避免上述问题,同时双方提供的信息,也会短时间内发送给对方,由此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1.2.2   控制力度增加
  在资源工艺当中,外包供应商需要严格控制资源工艺业务,尽可能不出现差错,但事实上因为一些因素的干扰,传统外包供应商的控制力度并不强,例如某外包供应商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出现了清单造假现象,导致项目单位资源供给量十分紧缺,而限于当时沟通渠道,单位没有及时发现,直至经济亏损较大时才发现该问题,由此证实了传统单位在业务方面对外包供应商的控制力度不强。而通过信息化手段应用,单位可以要求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定期将供应信息发送给高层,由其进行审批,例如资源出库量等、消耗量等信息,由此在信息数据条件下,任何造假行为都会反映在其他信息当中,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说明单位对外包供应商的控制力度增强[3]。
  1.2.3   工作效率提高   因为大多数业务项目都有时间限制,如果因为资源供应而延长时间,会导致单位承受相应的经济损失,所以外包供应商理应保持自身的工作效率,但现代业务项目单位对于资源量的需求很大,且消耗速度较快,对此传统外包供应商在确保供应质量的条件下,其工作效率很难满足当前需求。而通过信息化手段,资源供应质量的控制环节变得更加便捷,代表外包供应商可以更早地进入正式资源供应当中,同时项目单位对每个环节节点的管理也会相对轻松,有利于工作效率提高[4]。
  2      供应二期信息化运用
  2.1   准备工作分析
  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外包供应商可以与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相应地即可进入正式资源供给环节,即代表业务项目进入了第二期。在第二期阶段当中,为了保障后续工作质量,单位应当针对各项目任务建立相应的档案与资料,并将其输入信息平臺当中备用,相应在持续性的资源供应当中,建立信息化资源供应质量评估指标,定期对每个供应商进行评估,如果某供应商连续数次不满足指标标准,则可以考虑终止合作。此外关于外包供应商工作质量评估指标内容,一般包括:业务量、计划保证能力、质量情况、价格水平、合同履约、服务情况、异议处理、单位意见、应急处理、生产制造能力、技术能力、检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每个指标都需要具备评估标准,否则将不具备实用性。
  2.2   信息数据收集
  综上可见,为了避免信息造假现象发生,单位需要定期进行信息收集工作,而这一点需要延续到二期应用当中。具体来说,因为资源供给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突发性因素而出现变化,面对此类现象,单位应当要求外包供应商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由此帮助单位判断事件真伪,并根据相关情况调整与外包供应商的合作条约,保障项目可以继续运作,而在信息收集方法上,建议单位需要依照实际项目需求,先设立信息列表,并将其交于外包供应商,后外包供应商需要收集日常工作信息,定期汇总后将其填写进列表,反馈给单位,而如果发生了突发性事件,则需要第一时间与项目取得沟通,共同协商处理对策。
  2.3   运用功效
  因为不同业务项目的资源供给需求不同,在功效表现上也存在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对此本文将结合案例,对其功效表现来进行分析。某机械加工单位因为市场条件限制,需要长期通过外包供应商来满足自身的生产、设备、产能需求,相应地在信息化技术尚未普及之前,该单位就与很多周边城市的外包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业务开展当中,不同供应商的供应表现存在差距,其中有部分供应商表现不满足项目单位需求,经常出现错误,但当时因为影响不大,且较难追查,因此单位没有深究,而随着时代发展,该单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其必须更换供应商,对此其需求进行外包供应商筛选。相应该单位出于便捷性考虑,结合了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外包供应商进行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外层筛选。
  具体表现上来看,该单位先建立了工作评估指标,指标内容包括:业务量、质量情况、价格水平、服务情况、生产制造能力、技术能力,后导入历史记录,依照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以往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由此给未来外包供应商管理工作优化提供方向;通过系统平台以及管理措施,来实现信息获取与沟通,此时说明每个外包供应商的信息资料都会更新,并依照一段时间内的信息更新,可以得到外包供应商工作质量曲线,准确判断其质量趋势,相应依照指标做出准确选择。
  3      创新建议
  综合上述可见,信息化手段在现代外包供应商管理中的运用具有良好表现,但结合先进技术来看,其依旧存在待改善空间,对此本文将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建议单位在建设系统平台时,尽可能加入大数据技术部分,此项技术具有深度学习与信息挖掘能力,对此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系统平台可以自动对各外包供应商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且预防一些问题的影响,提高外包供应商管理质量。此外,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当中,本文建议项目单位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可拓展性以及网络协同性,否则无法实现这一点。
  4      结    语
  本文主要对信息化手段在外包供应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目前信息化手段在外包供应商管理中的运用共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应用与二期应用,在两个阶段中,信息化手段可以以平台化形式,对接项目单位与外包供应商,在两者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利于项目单位对外包供应商的管理质量;围绕先进技术,本文针对实例中信息化平台的可拓展性以及网络协同性的缺陷,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建议,进一步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价值进行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庄华.信息化手段在供应商管理中的阶段性运用[J].中国市场,2015(24):131-132.
  [2]刘述忠,党全荣,曹燕玲.银行信息科技外包供应商的分类与分级管理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16(9):41-43.
  [3]王刚.基于过程控制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7):93-95.
  [4]倪雲.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66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