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高职院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校园的危机管理。本文对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充分结合温江三所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高职院校校园危机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危机;危机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危机主要是指严重威胁组织或个人的正常发展状态,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干预,阻止危机的爆发或限制其破坏性后果的蔓延。校园危机管理本质上就是对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提前预判,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危机发生时候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在发生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指导处置,事后进行完善和调整,最大限度减少校园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高职院校管理者不仅要重视日常管理,还应重视高职院校校园的危机管理。
1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危机管理的区别
虽然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都包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下,但高职院校却因为自身的不同给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实行单招以来,这部分学生不经过高考而直接进入大学,生源的复杂化导致部分學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更加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2师生危机意识不及本科院校
在高职院校中,师生的危机意识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在访谈中发现很多老师认为危机管理是学校领导、保卫、学生处等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中有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听过校园危机。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科学有效危机管理体系,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也缺乏可操作性。
1.3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复杂化,其中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他们不成熟的“三观”更易出现危机事件,高职学生异常心理也会激发危机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难度。
1.4校园危机成因有别于本科院校
在导致校园危机的成因中,其中网络原因导致校园危机在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比较突出。通过走访和网络查询成都地区部分本专科院校得知,2017年全年发生在成都地区高职院校的网络贷款、网络诈骗的案例远比普通本科院校高出很多。
1.5不同的校园文化造成影响
在普通本科院校中,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氛围较高职院校强一些,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创作。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比较活跃,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喜欢好动和交往,学习氛围不强,很多学生陶醉于各种网络游戏、泡吧、谈恋爱等,这些因素无疑加大了危机事件的发生,增加了管理难度。
1.6人才培养方向不同造成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在进行部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专业技术的锻炼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操,学生外出实习时间增加,实践工作量增加,这在具体实践中,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增加,而普通高校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很少,存在这类危机事件的概率较小。
2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校园危机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校在校园危机管理方面还有一些弊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生源复杂且差异较大
通过对高职院校招生方向的研究可以看出,“单招”以及五年制学习招生的考核难度相对较低,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层面能力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自身未来发展道路不清,进取心不强。这类学生本身的纪律意识较为淡薄,社会责任感较低。
2.2危机协同治理体系没有形成合力
学校没有专门负责与外界联系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和组织,当学校危机事件发生时,学校与各部门不能很好的进行协调和配合,不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应对危机。
首先,危机管理缺乏“大校园安全观”理念。“大校园安全观”就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工人、家属等,在教学场所、家庭、交通、娱乐、公共场所、宿舍等领域中应具有的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和安全行为,就是要建立集学校、社会、社区、教育行政部门于一体的防危体系。从目前情况看,温江几所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其次,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而高职院校对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只会引发社会、媒体的胡乱猜测,即使最后公布了危机处理结果,也会让人产生怀疑。再次,没有认识到社会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社会组织来自民间,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基层自治性的特点,能够处理政府不愿意做或者不熟悉领域的事情,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温江高职院校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很少把社会组织引入到其中。最后,院校问交流合作不够。由于三所高职院校目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各学校问的学习交流很少涉及危机管理的做法和思考。
2.3校园危机管理的立法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在高职院校中,大多只是印制了一些安全责任宣传手册,用于强化学院中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手册本质上并没有法律效力,出现问题不能作为保护自身权利的依据。如在校园贷事件中,社会、学院、涉事人以及被骗学生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2.4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从危机管理的4R理论研究中可以看出,校园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了爆发前的预测防控、爆发时的处置应对以及爆发后的完善恢复。从对温江区三所高职院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这个工作得到了学院乃至各主管厅局的重视,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应对机制。 3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对策
3.1创新复杂生源学生的管理方式
学校对单招生、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实行单独分班,有针对性的管理,发挥他们灵活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把学生的心力和精力转移到学习和参与课外活动上来。为他们配备综合能力较强的专职辅导员对他们进行管理,提升风险驾驭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危机意识培养时发挥班级干部作用。
3.2建立高职院校危机协同治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危机协同治理体系需要政府、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兄弟院校、学院本身五位一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政府方面:转变思想,树立“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国家政府需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支持,通过对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来推动工作的开展。媒体方面:树立新媒介沟通意识,做好校园内部媒体宣传工作、与外界的信息互通工作、与媒介的沟通工作。公开、坦诚的态度和积极配合是处理媒体关系的关键,让媒体成为危机事件的新闻咨询顾问。社会组织方面:着力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危机合作治理。在危机发生前,如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本身就有专业的救援经验,这些专业经验在进行医疗急救方面作用显著,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在危机发生时,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学校应对危机,并给一些意见和建议。在危机事件处置之后,能够进行专业指导,为校园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提供帮助,为避免同样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经验。兄弟院校方面:强化危机对策交流意识,加强合作。院校自身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危机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中的规定涵盖面要广,要涉及校园的各个角落和各个领域。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变化,对这些制度进行实时的更新,确保制度的有效适应性。同时还要确保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3健全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立法
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的法制建设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由于高校本身特性,这就要求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校园危机事件的各方面,从爆发前的预警管理到爆发时的积极处置,以及爆发后的妥善安置等等,这些流程必须都在法律条文中有所涉及,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界定。明确高职院校校园危机管理的法律责任。一旦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这些问题将会有效解决,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也会比较主动。
3.4努力构建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有了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才能沉着冷静,按照方案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校园危机管理工作自然就从容应对。在具体应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自己院校特色的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包括日常管理干预和学生心理干预。校园日常干预需要建立专业的危机处置机构和形成专门的处置方案。加强学生心理干预,学校心理干预机构要对受到影响的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评估和疏导,减少他们的顾虑,引导他们释放不良情绪。
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首先,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当校园危机爆发的时候,应及时有效的开展处置活动。其次,建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事后恢复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反馈工作,了解学院教师与学生目前的情况,推动危機事件的最终处置完成。
建立危机评价机制。校园危机事件处置结束后,应该迅速行动,对整个处置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4结束语
尽管危机不可避免的存在,给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干扰,但通过专业的预警准备和及时处置,同时与社会媒体密切合作,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将其变为促进发展的有利契机,从而为稳定和谐的校园提供坚实的支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5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