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的推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深刻影响,尤其体现在会计制度的统一,双会计工作模式的建立,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大,以及绩效管理观念的强化等方面。因此,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衔接工作,规范现有财务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其财务工作是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实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需要迈上更高台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会计核算基础,提升财务报表的编制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当认真研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进而制定系统的改革措施。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意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涵盖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政府会计核算时,难以准确反映单位的成本投入、资产负债等会计信息。而且各单位会计核算科目存在很大差异,可比性不强。因此,为清晰反馈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政府会计改革工作逐步推进。
自2015年开始财政部出台《政府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提出详细的核算要求,并于2017年实施。另外在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政府储备物资方面也推行相应的准则。从2017年起《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并于2019年起施行。随着政府会计改革体系建设初具成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改革日益深化。《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行政事业单位承载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其成本投入的核算应当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情况。但是收付实现制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本观念不强,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缺少统一的标准。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对各类支付活动进行划分,明确费用支出所属的期间,增强各单位成本核算的可比性,同时也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对经济业务活动的管理。
第二,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相关费用支出应依据年度预算执行,防止预算执行超过计划标准。采用收付实现制,很多费用支出难以按照实际发生的期间体现,而权责发生制更利于准确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各单位根据实际要求,编制预算和决算报告,依照新的会计准则所编制的会计报表能够更为真实的显示成本情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充分体现资产负债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从会计报表中准确反馈资产及负债情况,才能使国有资产状况得到真实体现。新会计准则不仅对资产及负债的核算要求更为细化,而且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使资产减值问题受到重视,防止国有资产维护不力出现流失。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在制作报表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深入配合资产管理工作,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政府会计改革以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深刻影响,尤其体现在会计制度的统一,双会计工作模式的建立,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大,绩效管理观念的强化等方面。
第一,促进会计制度的统一。事业单位不仅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核算依据,同时还涵盖学校、科研院所、学校等众多机构,其会计制度的分类相对复杂,会计核算科目以及方法并不统一,这就导致核算工作缺乏可比性。而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则促成了核算工作的统一,使事业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对于反映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资产负债情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的过程中,会计制度的统一也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第二,建立双会计工作模式。实行新会计制度以来,事业单位需要应用“平行记账”的模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既有日常的会计核算,也有预算会计核算。其中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另外在会计报告方面,事业单位需提交双报告,即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为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预算收入、支出、结余的预算会计核算,充分展现本单位对预算计划的执行结果,并应用双分录方式,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政府会计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对资产负债的核算需使用相应的会计科目。例如负债核算增加了“预计负债”,资产核算需使用“政府储备物资”“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这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有着紧密的关联,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体现单位资产负债比例。另外《政府会计制度》还规定将基本建设投资统一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再是单独建账,从而使会计核算程序得到简化。
第四,深化绩效管理观念。权责发生制强调费用支出的对应时间,所发生的支付活动要进行划分,更要根据配比原则,不归当属当期的支出不可以列入到当期费用。这就更加强化了绩效管理的观念,会计工作中相关成本、费用的核算都与绩效密切相关,正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现金流量信息得到更清晰的呈现,进而也使绩效评价工作获得依据。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对策
政府会计改革实施后,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衔接工作,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并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第一,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衔接工作。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较原先产生多方面的变化,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到会计报表,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适应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必须积极转变思维,明确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为此,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升级财务软件,做好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
第二,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不仅要健全会计科目,而且要实行双会计工作模式,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及时规范现有财务管理工作,深化制度建设,制定细致的工作流程,使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一系列工作遵循严格的规范,从而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例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要认真核定资产原值,选择合理的折旧年限,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
第三,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改革工作的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复杂,日常需要处理的会计核算内容较多,相应地也需要深化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而且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资产负债等分析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高效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利于事业单位及时开展财务研究工作,促进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完善内部控制及监督管理。
第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多方面影响,为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的制度和准则,明确需要增加的会计科目,以及双分录的具体方式,以便尽快适应改革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激励,定期开展业务考核,鼓励财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
四、总结
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为标准和规范,但同时也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当深入研究新的制度和准则,做好会计核算改革的衔接工作,加速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调整,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傅红英.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8 (35).
[2]路则刚.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纳税,2019 (1).
[3]宋菲菲,史红.浅谈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动[J].預算管理与会计,2018 (10).
[4]田园.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经贸实践,2018 (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0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