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欣悦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张欣悦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西安  710100)
  [摘    要] 以我国人口数据及老龄化现状为研究背景,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影响;并进行未来老龄化速度、水平,抚养比等的发展趋势分析,从采取合理管理人口政策、社会保障、发展老龄产业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及个人意见。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不足无法满足经济需求,需激发高龄创新思维,用科学技术来弥补现实的不足,提高生产效率。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政策可以缓解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科学、合理地缓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社会稳定等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83
  [中图分类号] C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5- 0195- 05
  由图1可知,中国2005-2015年65岁以上人口数不断增加且绝对数量大,2015年达到14 434万人,比2015年广东与陕西这两个全国人口大省的总人口之和还多(广东10 430.03万人,陕西3 732.74万人),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大与中国人口基数大密切相关。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并且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家实行的惠民的医保政策,因此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增强,就医得到保障,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据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1.2   地区差异大
  总体上看全国各地的人口老龄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迁徙与流动,城市化水平不均匀等原因,全国老龄化程度在城乡和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1.2.1   城乡差异大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198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乡5.00% 、市4.68%、镇4.21%,199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乡、5.64% 市5.53%、镇5.49%,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乡7.74%、市7.00%、镇6.25%,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乡10.06%、镇7.79%、市7.69%。1982年-2000年乡和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镇,2010年乡和镇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乡村的老龄人口居高不下,全国老龄化城乡不均匀。最大的原因与人口的迁徙和人口流动有关。改革开放后,城市先与农村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高于乡村,城乡收入不均衡,城市的基础建设高于乡村,就业机会多,人民生活质量高,加之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增强,大量乡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农村老龄化程度相对高于城市。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农村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大量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农村得不到相应的照顾和赡养,老人除了物质的缺乏外情感上也极度匮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近年来城市的劳动力吸纳逐渐饱和以及城市压力的增大,农村迁入城市的劳动力人口会逐渐降低,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会随之减慢。
  1.2.2   各城市老龄化程度差异大
  人口流动和迁徙对地区之间的老龄化有影响。近年来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老年人口占比由原来的东,中,西部由高到低分布逐步转向中部和西部和二为一,总体为两大板块的分布格局。
  虽然老龄化的地区分布总体格局大致不变,但可知中西部老龄化程度逐渐上升,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逐渐缓慢,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逐渐缓慢与改革开放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加上改革开放的机遇和本身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原因,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期东部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大;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少。因此中西部地区青壮劳动力迁入东部地区,使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偏低,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愈来愈加快。但预测,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政策可以缓解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
  1.2.3   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
  如表3所示,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數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我国老年抚养比较大且增速快。2000年较1995年增长0.7%,2005年较2000年增长0.8%,2010年较2000年增长1.2%。我国劳动力负担不断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2      人口老龄化趋势分析
  2.1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水平高
  老龄化的速度高:国际上通常采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界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为7%,深度老龄化的标准为14%,届时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20%;超级老龄化的标准为20%,届时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达到30%。预计到2020年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7.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54%,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3.8%,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7.14%。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7.1%)到2030年我国将迈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只用了30年;德国从1950年进入老龄化到2010年(201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进入超级老龄化用了60年;英国从195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5年(2025年预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2%)进入超级老龄化用75年;美国需要85年(1950-2035)。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之高。   老龄化水平高:①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另一半的大于37岁),小于德国的46.2岁和日本的46.5岁,而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高达49.6岁,此时英,美等国家才40出头。②2050年预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27.14%,比世界平均水平16.0%高出11.14%,比发展中国家14.6%高出12.54%,比发达国家总体水平26.2%高0.94%,仅低于日本37.8%等老龄化水平高的国家,跻身世界老龄化最高水平之列。
  2.2   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
  由图3可知,2011-201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缓慢上升,2015-205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幅度较大,据预测2050年将达到27.9%,老年人口负担越来越重。2020年我国的失能老人将达4 200万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2 900万人,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达1.18亿。计划生育的政策下,80后,90后平均一对夫妻要赡养两对父母,供养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持而且需要关注老人的内心世界,这对于80后,90后形成巨大压力。
  2.3   老年人口高龄化更加突出
  如图4所示,一般称60-69岁的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1990年8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68%,2000年8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0.95%,比1990年上升了0.27%,2010年8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7%,比2000年上升了0.62%,由此预测2010年以后8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并且增速也会越来越快。我国的平均寿命的延长对将来高龄化的突出也由影响。1990年平均寿命为69.03岁,2000年平均寿命为71.73歲,2010年为75.01岁,预计2050年平均寿命将达到接近80岁。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出现顶部的堆积,人口老龄结构顶端老化,人口高龄化更加突出。
  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3.1   人口老龄化对全国经济的影响
  3.1.1   劳动力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力是社会生产最主要的因素,劳动力短缺会制约经济发展。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不如青年人,反应迟缓,劳动能力衰退,无法适应繁重和快节奏的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下降。其次,老年人容易摔倒生病而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利润。
  3.1.2   加大社会经济负担
  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12亿元用于老年福利支出,2017年公共财政用于养老支出的资金规模达到246亿元。十三五期间公共财政用于养老支出的资金规模年平均增长13.0%。老龄化发展使用于老年人口的医疗设施费用,养老金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社会服务费用增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1.3   影响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年轻人的冒险创新,不断进取,激情活力不同,老年人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慢,有较强的固化思维,学习能力弱。老龄化程度较深极易在社会上形成保守自封的氛围,不利于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3.1.4   老龄化进程影响消费结构,进而影响未来的生产方向
  随着老龄化的程度加深,一定程度会影响消费和生产。老龄化会影响消费总量:首先老一辈的人经历过国家物质极度贫困时期,节俭意识强消费欲望比年轻人低;其次老年人的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有限且比青年人的较低,消费能力低。因此老龄化加深使我国的消费总体逐渐缩减。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老年用品消费会增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高达2.3亿位居世界之首,未来养老需求空间无限。中国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仅为16%,有近84%老年需求还没有满足,因此未来老年服务产业会蓬勃发展,生产有关康复保健,特殊助行器械,护理类,日常生活类用品。
  3.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1   家庭伦理道德遭到冲击
  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反而出现大量子女忽视老人,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的现象。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以传统的大家庭为主,长辈是一家之主,长辈抚养子女,子女赡养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庭的意识淡漠,加之老龄化加深,一个家庭可能要赡养多个老人,家庭赡养经济负担重,因此传统大家庭被现代小家庭代替,出现重小轻老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传统家庭伦理道德遭到冲击,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3.2.2   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需要向巨大的老年群体支付巨额养老金,除此之外,随着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将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严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4      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4.1   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
  ①为了填补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现阶段应鼓励生育。比如近年来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鼓励生育也要控制人口在合理范围内,使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人口结构不断完善。②采取积极的吸纳优秀青年的移民政策对于富有才华和能力的各国年轻人要有积极的移民政策,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口的压力还为我国带来高精尖人才,对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有益处。   4.2   加强社会保障
  ①政府积极主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保护老年人。②责任合理分担,形成共建共享格局。例如国家给予老年人养老金,医保,住房等方面的补助,对于高龄老人和失能,残障老人国家应积极组织和发挥家庭,社区,社会志愿服务团体的作用,家庭子女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社区或志愿团体定期为老人做相关服务,给予老人情感的支持,调动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③维护公平,做到城乡老人补助一致,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使边远山区的老人也能享受到福利。
  4.3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目前失能,半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发展老龄产业。
  4.3.1   政府的做法
  ①完善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老年人的许多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国家应出台和努力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老龄化产业大多以40-69岁的低学历女性为主,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度不高,大多数无法科学合理地照顾老人,甚至还会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养老服务产业的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并加强思想道德教化。③财政要支持。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起居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护理,因此国家应给予养老机构费用的补助。
  4.3.2   企业的做法
  ①适应市场需求,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养老服务业的核心是照料服務产业,企业应先考虑老年人的需求。重视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吃饭,穿衣,洗澡,料理家务等,更要挖掘老年人的刚需——失能护理,健康护理,心理咨询,法律服务,财产处置等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刚性需求,进行严谨细致,科学的调研,摸清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真实有效需求。②更加注重服务。企业应该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情感化服务。老年人对产品的实用性和服务的可靠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有较高的要求,企业要重视提高为老年人直接服务的水平,还要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
  本文分析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提到了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但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不足无法满足其经济的需求时,创新就会被激发出来,用科学技术来弥补现实的不足那么生产效率也会提高。还提到老年人的创新能力弱,但现实生活中不乏老年高龄时期仍在科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他们处于高龄但任富激情和创新思维,对我国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从现状和趋势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我国人口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面对老龄化积极对待,并且缓解这一问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用较长的时间去实践。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乐观,相信国家会合理科学地解决和缓解老龄化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田雪原.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黄健元,王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王进龙,秦谱德,丁润萍,等.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3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