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内部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全面绩效管理等背景要求,本文通过管理会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预算優化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全面提升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作用,保障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 管理会计 预算管理 业财融合
一、管理会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是现代财政的要求
财政是国家收入分配、调节资源、保障社会供需平衡的重要支柱。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推进提升现代财政治理,使财政资金治理行为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以规范化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财政治理。信息技术的革新提升了政府投资决策与公共运行效率,管理会计基于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分析研究背离的现象及原因;同时,为形成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是现代财政的必然要求。
(二)管理会计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
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2011年初,中央公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公益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发展健康的公益事业迫切要求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截至2020年前改革全部完成,公益一类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单位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转企业。分类改革后,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管理会计基于规范化的事业单位,进行内外部风险防控、降低成本、资金跟踪、重大决策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规范化的支持。
(三)管理会计是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要求
全面预算公开制度以及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门及社会公众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通过原始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业务活动及资金流向,还要求根据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整合分析进行战略规划、内控建设、资金管理、风险预警以及自查监督等。由传统的经验与直觉的管理需要转化为当前的信息数据管理。管理会计通过全面预算跟踪、执行和管控,确保事业单位决策层获取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明确,追踪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整体目标并提高效率。通过建立预算平衡机制,使预算与财务报告数据联系密切,优化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领导对预算缺乏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足,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能发挥协同作用,制度未能内化于整个资金预算过程,决策管理层更注重业务发展,会计人员更注重核算与事后监督,事前、事中管控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收入与支出,轻管理与绩效,导致在实际预算编制工作中,规划与决策不能与财务整合,预算不实、用款计划与资金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资金供求等矛盾,预算以科目为导向的居多,预算管理缺乏全年工作计划的支持,在全年的预算执行中出现支付进度不达目标的情况,导致资金积压或突击花钱,前十个月靠业务部门,后两个月靠财务部门的情况,资金使用不安全、不规范。项目资金缺乏可研前期立项论证,缺乏实施方案,绩效评价实施后成本控制与核算欠缺。
(二)预算编制与实际相脱节
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年度预算在制定预算时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多,所规划预算单位目标不明确或目标脱离实际。财务与业务未做到深度融合,管理财务工作的不管业务,管理业务工作的不懂财务,导致预算脱节情况,追加资金或退回资金随意性较大。对于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类别较多,专属性强,特定用途、目的性强,对于不同类别的专项资金虽然已经实施了绩效管理,但是现行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方法照搬老旧不灵活,没有科学的依据作支撑,绩效目标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整个流程的管理与监督,盲目预算导致资金浪费或重复投入等情况,甚至出现在资金使用中变更项目,与预算不符的现象。
(三)缺乏预算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专业化不足,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强的综合化、系统化的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经济学、管理会计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周期较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人才断层以及现有人员缺乏预算管理全局思想和创新精神,专业知识普遍单一,依赖上级部门管理,普遍没有业财融合思想,运管效率、风险防范等意识淡薄。现代财政要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是管理会计理论、手段和方法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管理人才以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科学性、严谨性。
(四)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现依据《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大多数事业单位未建立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没有建立预算评审与决策、分析与控制、绩效评价与监督,同时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综合制定收入预算、支出预算、三重一大、专项资金等预算管理办法,未能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方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预算管理流程不能执行到位,导致预算管理混乱,在实际预算执行当中,思想不能上下统一,目标制定不明确,程序管理不严密,相关制度未健全。
三、基于管理会计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优化的措施 (一)提升决策层的重视度
树立权威性的预算管理思想,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视度,领导决策管理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将单位所有的经济业务纳入预算管理中,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同时,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搭建预算管理平台,制定预算申报审批流程,引进财务核算与控制系统,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召开会议进行反馈,分析原因与责任,决策层及时收集掌握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预算调整应当真实合理,变更预算不随意频繁。
(二)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行政事業单位的预算涵盖收入预算、支出预算、项目预算等一系列预算。对于收入、支出、费用等预算应根据规划目标,以业务为导向、科目为辅助,全面引进业务项目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如工作人员变动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学习与价值提升情况、员工的技能评价、新业务项目与技术研发投入情况、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与维护频率等等。全方位分析内外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科学合理地制定单位预算。建立本单位的数据信息库,以便于预算事前、事中、事后随时提取、使用与比对。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基础的财务数据准确与严谨,对于办公费、培训费、业务招待费、交通费等费用,根据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细化到人头定额标准;对于项目经费等“三重一大”费用,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内容、标准都应按部门细化分解。全面梳理流程,分别建立各归口部门申报预算,部门汇总审批流程,可以根据费用、项目的类别,区分为严格控制的预算项目、适度控制的预算项目、弹性控制的预算项目,根据信息库数据汇总,对收支结构、预算评价预警、绩效考核,重点支出,成本费用比对、三公经费等,利用管理会计作出详尽的指标数据,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三)培养预算管理专业化人才
核算会计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财务管理与现代行政事业财务知识体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现有财务人员学习,以达到根据管理人才运用财务指标与熟悉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环境,对各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体系辅助决策层分析与预测行业未来的趋势,为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现有的人才管理应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既要引进懂经济、会计、工程、信息技术的专业学习型人才,也要培养已工作多年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学习补充强化知识体系。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应有健全的制度保障,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保证公开、透明,制度的建立能使各部门工作产生协同效应,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责权分明,同时制定预算奖惩制度,科学激励优秀部门与职工,形成良性循环。如制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明确组织机构权责、单位预算管理流程图、网上审批流程,运用“表单—审批流程”,建立预算单位资金风险评估管理,建立本单位的绩效评价模型。完善制度的目的是利用规范的财务数据与大数据进行分析,达到精细化的预算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将管理会计思想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能够实现科学全面预算、准确决策、动态管理、降低成本、项目规划等,对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最终达到业财融合一体化,实现单位统一的战略目标,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深化到资金使用的每一个角落,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产品及高效服务。
(作者单位为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
[作者简介:王文星(1982—),山西太原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 王铁栓,王治中,谢闯,杨金丽.规范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调研报告[J].财政监督,2016(1):45-52.
[2] 张爽.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19(30):107-108.
[3] 许博.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30):61-63.
[4] 吴海燕,刘燕.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9(320):3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8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