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与发展情况,其是保障城乡民众身体健康的“安全卫士”。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往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会管理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工作开展需要。自2019年初起,便开始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故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财会人员,需把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要点,及时进行工作调整,确保固定资产核算以及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并非将财会科目体系建成,直接将初始数据“复制-粘贴”过去这么简单。对于一些业务构成简单的单位来说可能相对轻松些,可对于业务流程复杂一些的事业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需要抓住工作要点。毕竟,财会工作再也不是传统印象中的“账房先生”,除了需做好财会管理本职工作,还担负着协同内部管理的责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搭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会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我们更需推进精细化管理,以提升财会工作的开展效率。
  一、简析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新变化
  (一)分类新变化
  之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基层医疗单位的固定资产较笼统的分为四大类,其分别是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房屋和建筑物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在新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分为了六大类,以通用设备代替一般设备;对专用设备未进行新的调整;在房屋和建筑物中,需要对产权主体加以说明;将其他固定资产类进行细分,产生了新的“装具、用具、家具及动植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档案”分类项[1],这也更符合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现实情况,有助于推进对固定资产的细节管理。
  (二)增设累积折旧
  新的财会制度中增设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科目[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针对采买设备依据平均折算法,对固定资产按时间计提折旧,本月开始新增的固定资产,本月开始便应计提折旧;本月中有固定资产的减项,便不可再提折旧。当其折旧提足后,之后是否继续应用,都不用再提折旧;假如有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亦不需要再补提等。这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更具灵活性、合理性。
  (三)关于对固定资产购入的会计核算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与原制度有所不同。应用自有资金新购入固定资产时,需要在会计记录中做好科目归类;当新增了上级部门的无偿调拨设备时,对于已经进行完评估的,需如实进行税费的记录;尚未评估的,需依据原账面价格+相关费用,并加以说明和注释;针对来自社会方面捐赠的固定资产,则需按照市场同类或相近产品的价格及税费情况加以注释。
  (四)对固定资产中盘盈、盘亏等处理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新会计制度,当出现盘盈、盘亏,出现折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需要计入相应的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中。当完成对资产的处置后,相应的数据需如实填入对应的资产科目,在完成编制后报送给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再转入上级财政部门报备、审批。如产生折损、报废残值的,还需将其上缴至财政管理部门,同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录入。新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让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更加直观,使资产使用情况变得一目了然。
  (五)对正在建设的工程核算实施调整
  面对新旧工作的衔接,新制度的实施要求把之前没有并账的基建项目并账,无需再单设账套核算[3]。在过渡中,将属于工程建设物资支出的放在“工程物资”科目下,并对属于预付账款的从原来的“在建工程”中摘出,放在新制度中的“预付账款”下,其他仍在“在建工程”科目中进行核算。这样一来,保证了在衔接过程中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与真实性。
  二、浅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要点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与调整。笔者依据自身在益阳赫山区沧水铺中心卫生院从事财会工作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一)重视对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与后续评估
  一如上述,新制度的实施,其对固定资产施以累积折旧记录,并不再细分资金的来源,而是一并将其计入到医院的成本开支中,这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筑高医院的成本[4]。故此,医院应以财务手段进行内部控制,具有成本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体系性固定资产的采买、评估流程。例如:首先,在进行医疗设备的购入时,应结合广大受众(患者)的就医需求,并将其与自身的业务发展融合,从而进行具体的设备购置预算资金调拨,从根本上杜绝应用财政资金便一定要购买最先进、昂贵设备的想法。其次,在进行设备购置前,还应对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情况加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考虑在新设备的购置后,会不会对现有设备的应用产生相应影响,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病患的长远利益为先,认真核算开支与收益。最后,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产生效益间“性价比”的把控,若出现设备购置浪费、新设备的闲置等问题时,应严厉问责。从而,以完善内部管理,确保固定资产购置工作的科学性,杜绝资金浪费。
  (二)加强对现有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为落实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核算,需进行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为此,应展开全面的对全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并依据新制度的分类,将其进行重新归类。以沧水铺中心卫生院为例,应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有两套:一套为湖南财政局推行的,另一套便是医院内部用于日常管理的。其中,前者是严格按照国标进行六类标准进行归类的,后者部分还是依据原有制度的四类进行分类的。为满足新制度的工作要求,医院应对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重新归类,建立财会账目的原始数据,再依照新国标代码对每样固定资产进行梳理、编号,以便后续财会管理工作的推进。
  (三)重视财会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随着新的财会制度贯彻后,医院账目记录时采用“双基础”的平行记账方式,即同时记录权责发生制的财务账和收付实现制的预算账[5]。但很多医院的财务系统还不能满足该工作要求。因此,需重视财会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我认为,基层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可依据使用的实际需求,将预算会计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都涵盖在账套之中,其更便于财会人员工作开展、账目的录入,提高固定资产盘点、核算工作效率,并对相关凭证资料进行附件上传,形成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同时,系统设定时还需增设一定的判别功能,对不同财会人员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对于需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工作提醒,避免产生遗漏项。
  (四)不断的细化折旧费用科目的核算
  财会管理新制度的实施让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更精细。医院财会人员也需依据自身工作特点,推进对资产折旧费用的特色化管理。例如:可依据新的分类原则,对折旧费进行归集和统计,以便于对成本构成的分析。此外,还可以依据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进行归集和分析。从而,对医院的固定資产核算进行梳理与业务架构设置,充分发挥财会工作的价值,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内部决策等提供支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会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内控作用,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促进对资金及固定资产的合理应用,加强对采购、使用、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其物尽其用,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韦凯.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19 (8):15.
  [2]申龙池.关于基层医疗机构贯彻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 (8):20.
  [3]张希.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8 (10):10.
  [4]沈燕.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集中核算[J].时代金融,2018 (5):31.
  [5]马昕.医改背景下LY县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改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6):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1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