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始进行重构性的机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和理顺,单位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总体数量减少,单位规模扩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国有资产规模也有所扩大。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摆在行政事业单位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結合工作实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管控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立的,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其运行经费由国家财政资金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就是由国家无偿提供、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或其他来源形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经济来源,如电脑、汽车、办公家具、房屋等都属于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人为国家,管理、使用人为行政事业单位,监管人为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不同于企业,是国家资金来保障的,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无偿性和非营利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进行有效的国有资产配置,扩大调剂使用范围,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财政资金浪费。一个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否规范高效,能够直接反映其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反映其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反映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反映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成本,反映其履职绩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以有限的财政资金保障政府公共职能的有效发挥,是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设节约高效型政府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支配的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对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保障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非经营性资产,由于没有严格的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标准,也没有资产创收的任务指标,只要账实都有,对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产的使用状态、使用效益都不是太关注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有些单位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形成了即便有资产管理制度,也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新增资产不按规定入账、资产随意处置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是由各单位独立编制采购申请,列入本单位部门预算来实现的。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单位预算根据职能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就会造成单位间资产的配置贫富不均,从而形成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的闲置与短缺并存。国有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调配、合理整合,造成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双重浪费。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全面,或虽有制度,但受人员岗位限制,没有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资产只在购置时登记入账,管理使用阶段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资产登记使用台账,造成账实不符。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责任追究机制,造成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责任意识淡漠,资产管理人员仅把自己当成记账员、资产保管员,认为只要资产不丢、数量对就行;资产使用人员不爱惜手中掌握的国有资产,造成资产完好率、利用率不高。
(四)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受岗位、人员限制,资产账目管理人员由财务人员担任,实物资产管理人员一般由其他人员兼任,不设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一人数职,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资产管理的制度规定不及时学习,对资产管理系统软件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不能按时参加资产管理业务知识培训,造成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认识不到位,忙于其他工作,不能对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定期进行实物实地盘点,往往造成资产的账实不符。
(五)不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
资产的日常管理重点在使用和处置环节。一是台账登记不及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财务账目金额、资产账目信息登记清晰,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资产台账登记不及时、不全面,如在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存放地点发生变动时,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登记台账,造成台账信息与资产实际信息不一致,给资产核查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资产流失。二是资产处置不规范。不按规定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不掌握单位资产总体运行状况,对不能用的资产不及时进行报废核销,实际上是虚增了账面资产;而对已达到报废年限但尚可使用的资产,不考虑资产的实际情况,简单进入报废程序,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对盘盈盘亏资产不及时按规定处理,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浪费。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纳入对行政事业单位年终考核体系中。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将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与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以此强化单位领导层及全体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损失,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二)建立健全资产统一调配机制 由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建立统筹调剂使用机制,明确资产配备标准,对超标准购置的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间调剂使用。对达到报废年限但尚可使用的资产也要纳入统一调配范围,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来保障。必须从资产的采购、配置、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资产配置制度(资产配置标准、购置审批流程)、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资产使用人员、使用地点、资产运行状况等信息)、资产核销管理制度(申请核销资产的范围、标准、程序,批准核销的权限、流程,残值处置规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要设立资产管理监督岗位,配备监督人员,外部监督要联合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定期考核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履行情况,把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依靠标准的资产管理流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四)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资产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统筹考虑,在人员配备上要向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倾斜。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资产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经常进行交流学习。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管理国有资产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定期对单位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人都树立爱护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将国有资产当成自己的财产去使用和管理,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资产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财务人员要强化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其具备规范、完善账务处理,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业务能力,以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五)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资产的使用环节,要明确资产台账登记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时全面做好资产台账的登记工作。根据资产使用人员、放置地点、资产状态等信息的变化,认真登记资产台账,并充分运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水平,根据台账信息及时变更资产卡片信息,为资产核查提供真实的账务信息,保证资产管理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严格执行资产报废处置制度,按规定定期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核查,对发现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国有资产,查明原因,按规定程序及时报批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及时作出账目调整,做到账实相符;对申请报废的资产,要严格审核,不能单纯以年限作为报废处置的标准,而要结合资产的技术状态、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核销手续,并将处理残值按规定统一上缴。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国家资产,是用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能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对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的建设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处在结构改革时期,国有资产的配置也在不断进行整合、优化、组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给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好手中的国有资产,为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焕琼.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體经济,2019(35):24-25.
[2] 高瑞琼.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33):95-96.
[3] 颜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33):105-106.
[4] 杨丽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2019(11):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4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