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深入推进和落实财政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文章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保障政权运行的基础。目前全国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近百万户,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到行政事業单位,形成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相对于企业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涉及的过程环节较少,也没有成本控制和利润核算,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常存在资产管理上不规范现象,产生一系列问题,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严格管理制度,挖掘资产潜力是当前推进财政改革的一件大事。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拥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被法律认可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家资产的有效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是健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对于推进财政改革,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采购预算缺少论证
各级政府都对资产配置做出了明确的标准,在采购环节与资产使用环节都已作了有效管理,但对资产采购预算制定缺少详细论证。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遵循有预算才有支出原则,在每年的九月份左右,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下达下年度采购经费额度,由单位上报采购计划,再严格监督单位执行采购计划。单位财务部门通常会按照完成采购额度的原则,统计下年度各使用部门的采购计划,却没有按资产配置情况和资产使用性能状况以及各部门可否进行调剂使用等实际情况编制采购计划,导致盲目采购资产,有时很多尚可使用的资产被闲置或淘汰,有时无资产可用或资产更新不及时,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或短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与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明确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资产后,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对资产进行验收,验收入库后没有进行卡片式管理。有些单位的使用人在领用资产时会有登记,资产在日后的使用人或使用部门之间进行调剂变更的过程中,没有在台账中变更责任人和存放地点,导致资产管理混乱。有些单位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常常会出现资产账实不相符情况,领导层无法准确掌握单位的资产数量及使用状况。有些资产的报废效率低下,往往提交报废申请后数月,才能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审批,报废的收入也常常没有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有些单位没有建立资产使用权责制,资产使用的权责不清,没有养成普遍爱护资产、保养资产的意识。有些资产维修过于频繁,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政府部门还缺少一套完整的资产分配调配制度,以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各项资产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是无偿的,也没有相应的成本和利润核算,单位领导并不重视,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不充足,缺乏专业性与主动性,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单位缺乏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能力不强,导致国有资产无法依照要求被合理处置,影响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隐患较大。
(四)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虽然都在推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电子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资产统计与汇总。但资产信息登记工作并不完善,一般系统只登记资产的原始信息,按固定时间折旧或摊销,没有登记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实际使用情况与性能状况,体现不出资产的实际价值。资产信息的登记口径不统一,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财政部2017年颁布《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只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范围,而2018年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中《中小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明确规定每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而浙江省财政厅管理资产的资产管理云服务平台采用的又是另一种折旧年限。这就导致浙江省中小学校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数据与财政厅统计的数据存在差异。各单位资产统计系统与单位内部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政府财务报告、政府采购、经费统计等数据没有实现关联,数据重复录入,各自运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论证购置预算
财政与主管部门应经常开展大范围的资产实物清查,全面掌握所属系统或行业的资产存量与状况。对于清查时发现资产减少现象,必须理清资产去向,并由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清查时多出的资产,及政策变化等原因产生的账外资产,必须及时补记入账。在摸清资产家底,解决与理清历史遗留问题,再严格审核各单位提交的新增资产购置计划,审核过程中需要各单位提交资产购置论证详细意见。论证新增或更新资产的必要性,淘汰资产不能使用或不能通过单位内部调剂的理由。论证意见需要单位领导签字盖章确认。各级资产监管部门结合单位特点与资产论证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再进行新增资产购置计划审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购置计划和资产购置论证意见审批下年度购置预算计划,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或配置不足。 (二)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遵循的是财政部2015年1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的各自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有些已不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参考发达国家在政府资产管理方面的經验,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法律体系,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法律对违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各行政事业单位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相应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明细制度。明确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记账、维修、调剂、出租、出借、报废等各环节的规范流程,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增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资产全面清查制度,加强对于各类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真负责地对待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内部各级工作人员中去。选择有电子信息技术并有较强责任心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员,并将资产管理纳入到年末人员绩效考评工作,与评优挂钩,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地位,激发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强化资产管理员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各级财政和主管部门要对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员进行政策、制度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抛弃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更新国有资产管理先进理念。
(四)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政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协调联合,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口径,并建立统一云平台,使资产购置、出租、出借、调配、投资、报废都在同一平台运行。运用大数据计算,逐步开发集资产管理、资产决算、部门预算、财务核算、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经费统计、政府财务报告、绩效评价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通过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跨部门的资产系统信息进行融合整合,使行政事业单位不同部门间的资产能互相调配利用,健全资产共享渠道,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程度。建立配套云平台管理制度,组织培训一批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又熟悉资产管理的人才担任资产管理员,通过绩效考核与日常监督,严格制度执行。
四、结论
随着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变革,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势在必行。只有科学论证国有资产购置预算,完善适应新时期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监管督查,增加资产管理意识,培训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资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体系,实现节约财政资金、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邝凤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12).
[2]舒敏.浅谈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8(33).
[3]张宜锋.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06).
[4]丁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8(20).
[5]闫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8(15).
(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1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