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开放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开放银行商业模式应运而生,掀起了大数据时代第二波金融科技大潮,将会使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业务发展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从而为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梳理了开放银行的概念及相关文献,总结了开放银行的发展历程、建设路径选择及监管的国际经验,并从战略、客户、业务、技术、盈利和风控角度分析了开放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加快向开放银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开放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1.004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0)01-0033-08
一、引言
全球产业链目前正处于深入变革时期,数字经济以爆炸式的速度高速发展,成为了全球各国拉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源动力。据2018年9月在中国西安举行的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公开了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7.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高达55%,从事数字经济相关就业人数超过1.7亿人,数字经济显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就业增长的主战场。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人类的衣食住行、思维偏好、认知行为都会产生数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涌现,让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数据成为了人类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金融业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资源的产业,如何使大数据变为金融业发展的有效生产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促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升级,成为了当下金融业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商业模式应运而生,掀起了第二波金融科技大潮,引领着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开放银行的本质是将大数据视为如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利用现代新技术、新工具对大数据进行重组配置,通过金融数据共享的方式,发现新需求、寻找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二、文献综述
开放银行最初起源于国外,国际在线支付服务商PayPal2004年推出PayPal API,很多学者将其视为开放银行发展的开端。开放银行在中国发展相对较晚,中国银行在2013年成功推出中银开放平台1.0版,成为了国内金融业首个提出开放平台概念的商业银行。总的来说,开放银行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新业态,对开放银行的研究相对匮乏。
OBWG(2017)认为开放银行属于金融科技领域的金融服务术语。Chen & Gavious(2016)认为开放银行的核心内涵是以场景搭建为载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平台。开放银行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和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简称SDK)等主要技术方式,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整合内外部资源,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范围,让用户在无感知的情况下获得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Gartner(2017)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数据共享平台,银行通过API或SDK等技术与金融科技公司、商业合作伙伴“抱团取暖”,共享金融数据,强化各方的市场服务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Brodsky&Oakes(2017)认为开放银行应包含三项标准:一是以数据共享为本质,这些数据是由支付、储蓄、信贷等一系列行为所产生;二是以开放API为技术支撑,开放银行的本质为数据共享,而开放API是实现数据共享目标的前沿技术手段;三是以平台合作为模式,开放银行通过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Mensi et al.(2017)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数据共享的开放化商业模式,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平台、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金融数据,重构銀行生态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Dimachki(2019)认为构建开放银行的核心重点在于金融数据的访问、共享和处理,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新的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半径,提高了银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开放银行,不同的学者纷纷给出了开放银行的核心内涵。陈翀(2017)认为开放银行是指银行利用API和SDK等主要技术方式,将金融服务开放给合作伙伴和客户,实现金融数据共享。易宪容等(2019)认为开放银行的核心内涵为金融数据共享,让数据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创造金融服务的新业态。董希淼(2019)认为开放银行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放银行是一种技术,银行运用API或SDK等技术,可以使用户直接链接到金融机构数据系统;二是开放银行是一个平台,银行通过整合生态,提供更智能、更聚焦、更开放的共享平台,一站式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开放银行是一种开放理念,银行突破物理网点局限,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金融获得感。周琰(2019)将开放银行视为一种“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是由银行、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构建的金融生态系统,通过开放与金融数据共享,可以有效衔接线上线下产生生态链,实现产品、用户和服务的完美结合。对于银行而言,该平台处于金融服务链条的中后端,主要是金融媒介,用来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防控金融风险;对于合作伙伴而言,该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场景融合,提供全方位和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对于用户而言,该平台可以使用户同时管理不同的账户,在无感知的情况下获得金融服务。
开放银行虽在我国刚刚起步,其发展也面临数据彼此割裂、操作风险较大、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但未来开放银行依旧是一片蓝海,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应对,加快开放银行转型升级步伐。 三、开放银行的发展历程
英国对开放银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世界上首个非营利性开放数据研究所(The Open Data Institute,简称ODI),可以接收和存储海量数据,方便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2014年,ODI研究所对中小企业贷款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开放数据和API有助于中小企业和银行共同发展。201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开放银行工作组(Open Banking Working Group,简称OBWG),旨在帮助银行开展金融业务。2016年,OBWG发布了由数据标准、API标准和安全标准共同组成的《开放银行标准框架》。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简称CMA)制定了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促进金融机构创新与竞争相关措施。2018年,英国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等9大银行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共享金融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成为了全球首个实施开放银行理念的国家。
为向用户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欧洲议会在2009年通过了《支付服务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简称PSD)。2015年,欧洲议会又通过了《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Revised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简称PSD2),要求欧盟区的商业银行开放API,进一步提升支付产业竞争力。2018年,PSD2正式生效,要求商业银行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应向满足条件的第三方平台开放数据访问权限,PSD2的生效成为了数据开放共享的前提。2019年,英国金融业协会(UK Finance)和开放银行实施组织(OBIE)发布最新文件,要求开放银行发展需要满足PSD2的要求。
与英国和欧盟相比,美国金融数据共享很早就成了美国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国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得早,实力强大,其中Mint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用户通过授权后,可以在Mint公司网站上管理很多账户,包括储蓄、车贷、房贷、股票、退休金等。除Mint公司外,Prosper Daily、Yodlee和Penn等多家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数据共享商业模式。2016年,美国花旗银行推出CITI开发者中心,开发了七大类API,包括用户账户、信用卡、花旗点数等,不仅能够帮助花旗银行存储大量数据,还可以使第三方金融机构利用不同的API拼凑最佳金融程序。2017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简称CFPB)出台了《消费者金融数据共享和整合原则》,明确了金融数据共享9条指导原则(简称《原则》)。该《原则》对数据访问、授权、使用范围、安全性、透明性、问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目的是在用户授权下实现金融数据共享,鼓励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可见,《原则》不仅明确了美国开放银行的基本原则,同时规定了美国开放银行发展的基本路径。
开放银行的发展在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纷纷开展开放银行建设,希望在开放银行引领的第二波金融科技大潮中迎头赶上。从2016年开始,西班牙对外开放银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简称BBVA)开放数据和接口,提供发布API,全面开展开放银行业务,成为了全球首家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API银行。2017年,BBVA银行对外开放了八大类API,快速实现了“银行即平台”(Bank as a Platform)战略。2017年,澳大利亚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简称KWM)为了响应政府制定开放银行政策的要求,发布了《开放银行调查建议》。2017年,新加坡星展银行推出了API开放平台,横跨20个范畴,包括实时付款、奖励、转账等。2018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联合新加坡银行协会共同发布了API应用手册(API Playbook),该手册提供API的设计、选择、使用环节的指引及相关数据和安全标准建议。在中国香港地区,由香港金融管理局(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简称HKMA)负责开放银行实施计划。2018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了《香港銀行业Open API框架咨询文件》和《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框架》,以API方式实现金融数据共享,促进中国香港地区开放银行有序发展。2019年7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了《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框架》的实施进度及未来计划。
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都加速向开放银行转型升级。2013年,中国银行成功推出国内金融业首个开放平台1.0版,致力于将金融服务嵌入第三方平台,构建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系统。2018年是中国银行推进数字化银行建设的丰硕之年,推动了10项数字化重点领域工程及项目。2018年,中国建行银行正式上线“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将建设银行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务以标准SDK|API的方式对外发布。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打造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新时代。2018年,浦发银行在京正式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不仅是中国发展开放银行的引领者,更是国内金融行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重大工程。2018年,平安银行内孵KYB服务体系在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展上展示,该体系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平安银行在“金融+科技”双驱动的战略布局下,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举措。2019年,平安银行零售推行全面AI化,通过科技手段打造全方位的AI Bank。2018年,招商银行在京正式推出掌上生活App7.0,全面探索零售金融3.0转型升级。此外,为了建立开放银行生态系统,国内领先银行开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国内有五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2018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分别成立了建信科技和民生科技;2018年5月,华夏银行成立了龙盈智达;2019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了工银科技;2019年5月,北京银行成立了北银科技。 随着国内外商业银行加速向开放银行转型升级,由开放银行引领的第二波金融科技大潮,将会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发展模式发生颠覆性革命。
四、开放银行建设的路径选择
不同的商业银行因自身资金实力水平和其他禀赋特征存在差异性,建设开放银行的路径各不相同。Gartner(2017)根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力和行业影响力,将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的路径划分为自建研发模式、投资并购模式、合作模式和参与模式等四种。其中,风险承受力高和行业影响力强的商业银行选择自建研发模式、风险承受力低和行业影响力强的商业银行选择投资并购模式、风险承受力高和行业影响力弱的商业银行选择合作模式、风险承受力低和行业影响力弱的商业银行选择参与模式。
(一)大型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
目前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主要选择自建研发和投资并购模式。自建研发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研发实验室,通过利用新技术完善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对外开放API,使得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合作机构或商业生态圈内的其他合作伙伴根据自身需求搜索、体验金融产品和服务。自建研发的优点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地研发系统,安全性能较高,而相应的缺点是技术创新容易受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限制。目前,巴克莱银行(Barclays)、西班牙对外开放银行(BBVA)、汇丰银行(HSBC)、第一资本(Capital One)等都选择自建研发模式发展开放银行。
投资并购金融科技公司是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对金融科技公司或第三方开发者实施投资或并购,整合创新资源,可以快速实现平台开放和资源共享。美国和欧洲的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和并购一直非常活跃。花旗银行专门设立了花旗创投,用来从事投资活动,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非常活跃。西班牙对外开放银行(BBVA)通过风险投资部门对互联网银行、设计、支付等初创企业投资非常活跃。然而,投资并购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商业银行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
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有限,建设开放银行时多数选择合作模式和参与模式。合作模式不像自建研发和投资并购那样需要建立商业生态系统,而是有针对性地嵌入具有特殊功能的API,如在用户支付频率高、支付需求大的电商网站中嵌入支付功能API。其优点是业务功能性比较强,适合于风险容忍度小,短期内能利用API渠道增加营业收入的商业银行。
参与模式同样不需要商业银行建立商业生态系统,而是将自己的金融服务参与到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构建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与合作模式相比,参与模式更为被动,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相关技术人才缺乏、资金较为紧张的城商行和村镇银行来说,选择参与模式比较合适。
五、开放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开放银行本质是金融数据的共享,而数据共享会带来很多风险,如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因此,如何防范数据共享带来的风险成为了开放银行发展过程中重要环节。纵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开放银行实践做法,可以发现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立法机构在防范开放银行风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国和欧盟在开放银行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在开放银行监管方面的实践对其他国家具有较好的经验借鉴作用。2016年,英国政府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规定了API标准、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特点,英国政府制定了不同时间段开放银行的发展路径,2017年底实现低敏感数据共享,2018年底完成用户现金支付账户数据共享,2019年底需要实现企业现金账户和中小微企业贷款账户数据共享。欧盟发布了《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PSD2)和《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旨在支付领域做好监管工作。其中,PSD2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平台共享数据时必须获得用户授权,GDPR对网络安全和数字经济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禁止行为和监管要求。
美国对开放银行监管重点是金融数据共享时保护的消费者安全。2017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出台了《消费者金融数据共享和整合原则》,明确了金融数据共享9条指导原则(简称《原则》)。该《原则》对数据访问、授权、使用范围、安全性、透明性、问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消费者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授权第三方平台访问和使用数据,还可以随时废止已经获得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访问和使用数据。2018年,美国财政部将消费者金融数据的共享、整合和使用列为金融科技监管改革的重要议题。近期,美联储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部门都在积极制定开放银行标准保护消费者安全。
澳大利亚政府充分借鉴了英国开放银行监管经验,对澳大利亚开放银行制定了全面的实施计划、推行范围和监管框架。具体来看,澳大利亚开放银行监管框架包括四部分。一是推动消费者数据权利(Consumer Data Right,简称CDR)立法;二是制定CDR在开放银行领域的评估流程;三是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简称ACCC)与信息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简称OIC)共同商议并决定开放银行和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则;四是组建数据标准机构(Data Standards Body,简称DSB)。
与英国、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新加坡政府对开放银行的监管倾向于“开放银行有机发展”,政府没有专门出台监管政策和相关条例。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关于开放API的标准条例参考了英国标准。总体而言,世界各国的开放银行监管思路和方向基本都是参照英国标准,然后结合自身国家银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调整而形成。开放银行监管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设定开放银行指导原则,保障开放银行发展方向正确;二是编制开放银行实施标准,包括数据标准、API标准和安全标准,统一口径;三是设置开放银行业治理模式,用来维持开放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制定开放银行业务推进规划,保障商业银行向开放银行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提高业务核心竞争力。 201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开放金融(银行)的应用和标准化路径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讨论制定中国开放银行的应用和监管标准。
六、开放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开放银行的宗旨是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客户生态场景中,实现触点延伸和场景融合的智慧银行新模式。展望未来,建设以科技引领的开放银行是大勢所趋。构建开放银行是一项长期系统化工程,目前世界各国都处于初探阶段,本文从战略、客户、业务、技术、盈利和风控角度,分析开放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战略:以强化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导向
在经济模式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开放银行未来战略发展仍需与金融科技公司强化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自建开放平台,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通过合作或参与方式发展平台经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金融科技公司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存在劣势,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资源共享方面合作层次仍然较低。因此,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将金融科技公司视为争抢自己蛋糕的敌人,而是将其视为互利共赢,共同做大做强的商业合作伙伴。
(二)客户:社交网络族群化,信息鸿沟进一步拉大
社交网络用户因性别、兴趣、年龄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族群,不同族群偏好不同,信息会在垂直人群中传播更快,因而不同族群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因此,开放银行未来在客户领域发展时,将会进一步细分客户市场,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集中差异化金融服务。此外,社交网络趋向视频化方向发展,开放银行在消费视频时代应该抢占先机,不仅可以达到快速获客的目的,还可以推广相关金融服务。
(三)业务:加速场景融合,创新金融生态,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
开放银行是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千业万态的商业生态系统,方便客户随时获取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客户粘性,开放银行将加速场景融合,创新金融生态系统。加强开放银行平台附属产品的研发,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形成客户画像数据,为客户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新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效果,增强客户粘性。通过有效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客户粘性,还可以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客户存量。
(四)技术:紧跟科技发展,由API模式向SDK模式转变
开放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支撑,因此,开放银行未来在技术领域应紧跟科技发展,建设以科技引领的开放银行是大势所趋。API模式下,商业银行将金融服务以API形式开放给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属于开放银行发展早期普遍采用的方式。SDK模式下,融合了多个API功能接口,串联了API功能接口逻辑关系,设计了整体对外服务软件包,可以快速完成金融服务的对接,从而实现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服务开放,而且保障了客户隐私安全。使用SDK进一步包装对外金融服务,使得客户在移动终端可以更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将是未来开放银行发展的主流趋势。
(五)盈利:抢先探索最佳盈利模式,形成稳定方向标
目前开放银行处于探索发展期,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传统商业银行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开放银行商业模式。商业银行在抢夺市场份额的同时,对盈利模式的探讨相对不足,因此,未来开放银行在盈利模式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开放银行的盈利模式可以划分为直接收费和间接收费两种。直接收费方式包括API调用费和收益共享等,其中API调用费一般来说是针对每笔交易进行收费,适合账户验证、支付类的API接口,而收益共享一般来说是由API提供商和调用者双方事先约定收益共享比例,适合外币换算、贷款类的API接口。间接收费主要是在第三方平台应用程序内给银行促销信息和投放广告间接带来收益。
(六)风控:制定开放红线,强化风险管控
开放银行输出金融服务的同时,面临着威胁银行资产安全、客户隐私泄露等隐患,系统性风险增加。建立一套事前授权、事中追踪、事后修补机制,是保障开放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重点做好银行和客户隐私安全保护,针对开放式应用场景做好安全追踪保护,持续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提高风险排查与安全评估频率,以应对各种突发风险事件。因此,制定开放银行金融服务红线,完善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控,将是开放银行未来风控领域发展的重点内容。此外,英国、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层已经发布开放银行监管标准或政策框架,随着国内开放银行发展日渐成熟,相关开放银行监管指引将逐步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商业银行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抓住开放银行发展机遇。在银行4.0时代,以金融科技为基石,全面打造全能型银行,形成服务C端、B端和G端的场景化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战略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李兴发)
参考文献:
[1]Brodsky,Oakes L.Data Sharing and Open Banking[R].McKinsey & Company,2017.
[2]Chen E,Gavious I.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Directors and Financial Literacy in Deterring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ase of High-technology Firms[J].Advances in Accounting,2016,(35):114-124.
[3]Dimachki M E.More Data and More Data Sharing:Navigating an Open Banking World[J].Journal of Digital Banking,2019,(3):80-91.
[4]Gartner.How to Build an Open Bank[EB/OL].[2017-06-19].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3746220.
[5]Mensi W,Tiwari A K,Yoon S M.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Weak-form Efficiency of Islamic Sectoral Stock Markets:An MFDFA Analysis[J].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2017(1):135-146.
[6]OBWG.The Open Banking Standard[R].Open Banking Working Group,2016.
[7]蔡文德,曾晓立.开放银行国际监管经验借鉴及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9(4):23-27.
[8]陈翀.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金融,2017(20):78-79.
[9]中新经纬.董希淼:“开放银行”时代,开放的不只是银行[EB/OL].[2019-01-04].http://www.jwview.com/jingwei/html/01-04/205868.shtml.
[10]范一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9-04-11.
[11]谭志清.构建开放银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J].南方金融,2019(5):73-81.
[12]易宪容,陈颖颖,周俊杰.开放银行:理论实质及其颠覆性影响[J].江海学刊,2019(2):86-93.
[13]周琰.“开放银行”商业模式下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J].海南金融,2019(2):3-8.
[14]王蕊,颜大为.开放银行生态圈的理论基础、经验探索与发展路径[J].西南金融,2019(11).
[15]陈筱然,邱峰.银行业转型新模式:开放银行运作实践及其推进[J].西南金融,2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5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