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统计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仲耀
[摘 要]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确保科研院所规划目标实现,需要充分利用统计分析工作,而统计分析工作是建立在完善的统计管理工作基础上,统计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体系,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全面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地位,使企业统计更好地发挥信息、咨询和决策的作用。作为科研院所,传统意义上的统计工作主要局限于完成地方政府统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任务,对统计数据的处理多限于数据收集整理、报表填写编制,没有发挥统计业务涵盖广、与日常业务项结合的优势。通过优化统计工作,探索建立统计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统计作用,更好地支持科研院所的经营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统计管理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8.091
[中图分类号]C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8-0-02
1 当前科研院所统计分析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领导重视。对统计工作普遍存在轻视现象,认为统计工作指示数据的加减汇总,填表上报,主要为了满足上级部门的统计数据需要,将统计工作想当然地简单化,导致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统计管理体系。②统计专业水平低。由于领导不重视,统计分析机构不健全,本应由规范化的专职统计岗位开展的统计分析工作却通过其他部门的员工代为履行职责,导致统计数据可靠性下降。③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在多数科研院所中,兼职人员开展相应统计工作。这些人员大多不具备统计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使用不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与失误,没有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 科研院所统计管理体系建设
紧密围绕科研院所主营业务,从日常运营管理入手,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开展制度建设促进统计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不断探索,明确工作机制和层级,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搭建统计管理体系架构。梳理业务与流程,形成完善制度体系,逐步构建起职责清晰、流程顺畅、协作有力、方便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
2.1 组织机构优化
完善统计责任人领导、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的统计管理机构。①统计责任人由主管院所领导担任,负责科研院所统计工作的整体工作。②设置归口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管理制度编制;综合统计数据汇总、上报。主管部门主要由相应业务部门构成,主要负责业务范围内统计数据的汇总、上报。③明确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在主管院所领导负责下,形成了归口管理部门为统计管理中心,其他职能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统计事项的权责管理架构。归口管理部门设专职统计管理员,对接各相关部门。主管部门设兼职统计员,将责任落实到专人专岗,有利于提高各部门配合效率,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
2.2 制度建设
为规范科研院所统计工作,提升统计工作管理水平,规范统计资料报送程序,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法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由归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编制出台《统计管理办法》作为院所统计管理基本制度。主管部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编制各部门统计管理作业文件作为部门层面统计管理日常业务工作运行的工作手册,通过两个层级、不同侧重点的制度编写,形成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为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3 推动统计工作与科研院所管理相结合
由于近期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存在,院所的经济运行效率受到决策者的高度重视。科研院所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经济指标实现越来越难,运行中暴露的瓶颈和短板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工作与院所管理相结合,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掌握的统计数据,深入了解实际业務开展情况,进行细致整理分析,将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咨询报告,扩展延伸统计工作的作用,为科研院所经营决策提供良好保障。
2.4 设置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
优秀完善的统计工作要与科研院所经营管理相适应、相结合,需要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主要遵循原则如下。①全局性。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生产经营状况、收入、效益和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信息。②规范性。统计指标应从名称、内容、口径、数据来源、审核关系、上报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要求。③重点性。一方面,加强主营业务的统计调查,全面掌握主营业务的资源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为后续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现资源管理短板等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开展对新产品开发情况的统计调查,组织开展新产品产值数据统计。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充分反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情况,提升了科研院所对新市场、新需求的预判能力。
2.5 提高数据审核上报质量
严格执行相关统计制度和条例,认真组织、落实统计任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认真开展统计工作。建立定时报送机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类报表的上报时限,按时保质完成上报任务。建立数据出口统一口径机制,整合现有统计渠道,做好统计数据衔接,有效解决统计调查重复交叉、数据不一、整合困难等问题。在日常统计工作中,严格统计报表制度,职能部门和子公司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送各类统计报表,确保按指标要求、时间要求、口径要求报送数据。
2.6 搭建统计管理信息化平台
以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优势,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加快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连接,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在线填报、汇总、审核。通过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使统计信息既可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所需的统计资料,又可从自身主营业务出发,建立适合科研院所特点和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科研院所的日常运行状况和效益情况。 2.7 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统计人员的培训活动,围绕统计管理的新知识、新形势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讲座,提升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稳定的团队,要在工作中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统计业务能力、人员相对固定的统计队伍,不断提升团队沟通和执行效率,提升团队凝聚力,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2.8 开展统计人员考核奖惩工作
日常统计工作和各种数据打交道,难免会出现数据错误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另一方面还应该开展统计人员考核奖惩工作。首先,制定统计考核评优管理制度。制度要明确评选范围和考核内容;明确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质量水平要求;明确评优计分规则和评优程序;明确具体表彰奖励实物。其次,统计考核评优要公平、公开、公正,真实客观地反映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统计考核评优要科学、合理、规范,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实事求是,优中选优。考核评优应以正向激励为主,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通过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统计人员考核奖惩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水平。
2.9 做好统计资料归档和安全保密工作
统计资料涉及科研院所的日常经营信息和商业秘密,统计工作机构应妥善保管相应统计资料,确保统计资料的安全。随着信息化平台的推广,统计资料实现了网上保存。但考虑到网络信息保存具有一定损毁丢失的可能性,应该在进行网络存储的同时开展纸质归档保存,提高统计资料的保管安全性。遇到人员调整、机构变动等情况,及时办理移交和职权变更手续,确保统计资料保管连续完整。在统计资料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统计资料的保密性,统计资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对外公布和引用统计资料的,必须经统计工作机构核定、统计负责人审批。防止因统计资料使用不当导致商业秘密泄露情况,给科研院所带来预料之外的损失。
3 结 语
统计管理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组织机构优化、制度化建设、推动统计工作与科研院所管理相结合、设置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提高数据审核上报的质量、搭建統计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归口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为主体,面向科研院所内部管理,覆盖重点业务和未来业务领域的科研院所统计管理体系建设。随着外部经济增速放缓,科研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客观上需要对院所的经营活动进行准确判断和规划,通过健全统计管理体系,确保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以及与实际运营关注点的契合性,为科研院所提供良好生存和持续发展基础。未来工作主要关注点应在当前探索基础上强化对科研院所内外部环境、行业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聚焦行业发展和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统计管理体系,聚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科研院所经济指标向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毅.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114.
[2]胡伟峰,曹晓华,夏东坤,等.统计与经济运行工作的创新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18(10):15-17.
[3]杜栋.现代统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5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