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生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企业、行业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标志,从协同共生理论视角出发,充分发挥政、校、企、行(简称“G-U-E-I”)四方联动。目前,这种模式产生的共生新能量却不尽人意,存在政、校、企、行共生质量兼容度低,共生环境优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共生机制、建立“G-U-E-I”共同目标的激励制度、建设“G-U-E-I”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建立“G-U-E-I”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模式等建议,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共生理论;“G-U-E-I”;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0.112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0-0-03
  0     引 言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教育部2013年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指出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1     “G-U-E-I”协同育人模式概述
  1.1   概念
  “G-U-E-I”协同育人模式主要指政府(Government)、高校(University)、企业(Enterprise)、行业(Industry)4个主要教育主体互相配合,达成共识,在OBE理念的引领下,以企业、行业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学术、人才资源优势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政府为高校和企业、行业搭建沟通平台,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2   意义
  “G-U-E-I”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G-U-E-I”协同育人模式冲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冲破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脱节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次,“G-U-E-I”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性发展。国外的高等教育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结合等方面,而“G-U-E-I”协同育人模式则不同,是在协同共生理念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政、校、企、行4方面主体的特征与优势,贯穿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阶段,形成了主体多样化共同协作的局面。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的共生关系
  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础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必须以“G-U-E-I”协同育人的共生关系为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的共生关系如图1所示。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共生现状
  3.1   政、校、企、行共生质量兼容度低
  政、校、企、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的4个共生单元。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政、校、企、行的共生质量兼容度低。政府没能为校与企、行搭建有效合作平台;院校原有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難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高端实验室建设不足且资金困难;企业、行业提供的实习实训不能与院校学习实现无缝对接,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满意度低。其中,共生质量兼容度低的根本原因是“G-U-E-I”没有构建共同体。
  3.2   政、校、企、行共生环境优化不足
  政、校、企、行共生环境是开放的,“G-U-E-I”共生单元在开放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共生单元对共生环境、共生制度与共生机制会产生正向、中向与反向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改善共生环境,制定了系列发展企业、行业的政策制度,但应用型本科院校“G-U-E-I”协同育人模式却偏离共生关系,主要原因在于政、校、企、行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与评价机制。
  4     共生理论视角下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一体化系统
  4.1   构建“G-U-E-I”协同育人共生体
  共生体指拥有共同目标的校、企、行,在政府的引导下,基于合作形成的稳定的团体。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共生体指政、校、企、行为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互惠互赢的团体。目前,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尚属于初级状态,构建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共同体,促进财会从业人才专业水平提高,高效发挥政府的服务引导功能。
  4.2   建设政、校、企、行共生机制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共生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多方“G-U-E-I”协同育人一体化系统。应用型本科院校“G-U-E-I”协同育人一体化体系如图2所示。   通过各方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及政策等各要素之间的利益与信息交换,促进各方优势资源互补,形成具有引领性、专业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的共生组织系统,共同创造新价值。政府是“G-U-E-I”协同育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协调校、企、行的关系,在政策扶持、资金供应、平台搭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交流、沟通和合作;高校以满足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为前提,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行业协会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适用度;企业应参与高校协同育人,培养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毕业生,实施订单式培养,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4.3   建立共同目标的激励制度
  校、企、行工作重心不同。院校致力于理论教学研究,企业、行业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院校与企、行应是共生关系。如果双方无法达到共生,将影响“G-U-E-I”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运行。因此,在“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以严格激励与约束高校、企业、行业。其次,政府要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设立审批、考核奖励制度,构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4.4   共建“G-U-E-I”协同育人模式“示范区”
  依据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培养特点,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结构路径(如图3所示)。“G-U-E-I”协同育人模式将政、校、企、行结合,构建“G-U-E-I”协同育人的“示范区”。“G-U-E-I”协同育人模式中的4个重要主体共同开发、设计、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切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共享企业技术资源,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共建产业学院,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共搭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示范区”的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通过情景教学,实现企业、行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4.5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一体化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G-U-E-I”协同育人的校内运行机制、协同育人的校际协作机制、协同育人的校外联动机制、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以及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尤为重要。采用聘请行业专家进课堂、开展专题培训、让企业走进校园带领学生实训、对学生进行就业专门训练等方式构建的“G-U-E-I”协同育人模式,是我国院校办学空间的延伸、改革办学体系的楷模。长春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G-U-E-I”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实践,始终以提供企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企业、行业为目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完善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育人发展。
  5     结 语
  “G-U-E-I”协同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实践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政、校、企、行4方联动,协同致力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构建“G-U-E-I”协同育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莉莉,康晓波,李芳.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长春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8(3):56-57.
  [2]王莉莉,窦微,马燕萍.校企合作共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长春财经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8(4):59-60.
  [3]黎愛群.共生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模式探究——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9(4):130-135.
  [4]朱华琴.浅析“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J].科教导刊,2017(7):69-70.
  [5]冯宗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新校园,2016(2):49.
  [6]汤丽萍.新工科视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1):106-110.
  [7]赵慧勤,陈晓慧.产教融合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6):8-10.
  [8]王静静.基于混成组织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109-112.
  [9]刘贤庆,张玉凤.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6-7.
  [10]刘建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3):94-96.
  [11]林新波,刘东皇,朱苗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江苏理工学院与“农夫山泉”的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1):22-23.
  [12]谢琨.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论坛,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9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