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视角下的高校快递包装污染处理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高效发展,90后和00后已逐渐成为线上消费、数字消费的主要群体。其中高校学生群体消费习惯更加偏于线上,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快递包裹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但也形成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校快递包装污染的现状,以建立一个绿色有效的快递包装回收渠道模式,来解决高校校园快递包装处理的难点,推动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的进程,践行“绿色物流”理念。
  关键词:高校;快递包装;回收服务站;渠道模式
  引言:随着快递成为高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服务明确被建议为与食堂、宿舍同等重要的公共服务。2019年天猫双11期间,全网包裹数达16.57亿件,而90后成为双十一主力,其中大学生消费占比突出。但狂欢之后,高校校园留下的是不可忽视的快递包装污染问题。
  一、高校快递包装污染现状
  1.快递包装污染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中指出,当今快递包装无论是在可降解、循环等环保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在回收、处理与再利用上,均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此数量庞大的垃圾数量,不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2.高校快递包裹情况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2019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中指出,2019年,邮政行业报纸业务累计完成168.3亿份,同比下降2.7%;杂志业务累计完成7.5亿份,同比下降5.1%;汇兑业务累计完成1639.6万笔,同比下降34.9%。
   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网购的主要群体,进入到高校校园的快递包裹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校园快递由去年的25亿件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全国校园快递将突破30亿件。以教育部披露的高等教育在校3833万人计,30亿件意味着人均快递达78件,这是今年全国人均42件的1.8倍。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某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发现,月收快递次数1次-5次的学生人群比例达72.16%,6次-10次的学生人群比例达21.65%。问卷调查数据还指出近90%的学生选择处理快递包装的方式是选择丢弃,只有近6%的学生主动将快递包装拿到指定的快递包装回收点处理。对于政府出台的快递包装污染治理条例和物流公司推出的快递包装绿色行动了解人群的比例仅占7%-8%。这说明,现在大学生对于快递污染的概念和环保的意识是十分缺少的。
   二、目前快递包装处理措施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快递封装用品》对快递包装提出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三大新要求,包括:倡导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大幅减少油墨的使用;降低快递封套用纸的定量要求,推广低定量、高强度原材料在快递业的应用;鼓励快递包装箱重复使用等。
   《電子商务法》在第五十二条和六十五条做出规定,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推动绿色包装、仓储、运输,促进电子商务绿色发展。
  2.电商平台绿色物流行动
   2018年11月苏宁物流发布绿色物流共享行动“青城计划”,“椰城”海口成为第一站。苏宁物流将携手海口市政府、小米集团、灰度环保,齐力协同,绿色共生,致力于将海口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链路绿色物流快递城市。
   2019年11月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快递公司,共同发起“全国纸箱回收日”活动,提出“一人回收一纸箱”的倡议,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的部分社区设立快递包装集中回收点,为消费者提供快递包装物回收服务。
  三、高校快递包装污染回收处理模式建议
  1.提高学生群体参与回收的主动性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的最大阻碍在于学生群体参与性较低,学生群体的绿色环保意识弱。高校校园作为一个教育传播的地方,是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理念,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广大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绿色行动中。
  (1)校园海报和校园媒体宣传
   通过校园海报以及校园媒体(自媒体公众号和广播)的形式,可以将政策、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绿色包裹服务信息向学生群体进行传播,还可以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和环保小妙招,例如一些关于绿色包装的步骤。
  (2)志愿者活动
   快递包装回收服务站可以联合高校开展一些的志愿者活动,通过相关的活动内容,例如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快递包装回收的过程、志愿者在学生宿舍楼“巡楼”派发相关宣传小册子、进行线下摆摊宣传等。一方面能让志愿者直接感受到快递包装回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绿色物流”。
  (3)相关比赛
   高校可以举办主题类似于“减少快递包装污染”之类的比赛,可以是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创新项目的比赛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快递包装回收模式提供新思路。
  2.政府主体的作用
   政府应当加快快递包装的标准化流程,参照国际上相关物流包装标准,依据不同商品,颁布相关的政策,以推进包装流程化以及绿色化。同时政府应该注意政策的引导并对相关的快递企业采取配套的补贴措施和税收政策,激励快递行业优先选择绿色的包装材料,大力发展绿色快递,并鼓励企业和高校进行绿色包装材料的创新研发。
  3.快递包裹回收渠道模式的建议
   (1)快递包装材料的选择
   快递企业应当优先选择绿色的包装材料,并和相关的快递包装生产厂家达成合作,将校园可回收的纸质包装盒或包装箱进行再利用,产生新的纸质包装盒或包装箱,完成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共享快递盒高校试点
   “共享快递盒”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箱,采用以租代售的方式交付客户收货人签收后,快递员会对箱子回收,每个可循环使用上千次。“共享快递盒”使用2000次以上,理论上可以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共享快递盒可以减少使用传统纸箱、减少对树木森林的破坏,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节省社会资源。快递企业采用更为绿色、可循环的共享快递盒,可以与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同时为电商行业绿色环保指出了一个方向。
   共享快递盒选择在高校试点,是存在较大的可行性的。一是学生的真实信息通過学生证易获得,不诚信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规避;二是大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出现恶意破坏的情况较少。
   (3)专门的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
   快递公司与高校合作,在高校校内建立一个专门的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因为成本和回收难度大的原因,许多快递公司不会主动设立一个回收渠道,通常是在快递公司取货点安置一个快递包装的收集点,而收集点经常以一个大的废纸箱的形式呈现,往往就会被学生所忽略。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的回收点,这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校内快递包装污染严重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得知,83%的大学生认为将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设立在距离学生宿舍、教学楼以及快递站点较近比较合适,并在人流场所,如食堂、图书馆等建筑旁设立一个小型的自助回收点。
   (4)雇佣校园环卫工人
   由于快递包装的回收率是不可能100%,一定会存在包装废弃的现象。因此可以选择雇佣校园环卫工人,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完成快递包装回收率的上升。
  4.模式的创新
   (1)奖励模式
   当大学生进行回收快递包装的行为,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政策,来提高大学生该行为的积极性。
  ①积分制
   当学生完成了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根据快递包装的种类、大小、数量,服务站进行相应积分存取。当个人积分数到达规定的数值时,可以兑换不同的奖励,例如邮寄包裹的运费减免、邮寄包裹的包装提供、兑换各种纪念小商品等等。
  ②奖励金制
   当学生完成了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根据快递包装的种类、大小、数量,服务站将会进行向该生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金。奖励金的金额不能高于该快递包装本有的价值。
   (2)智能模式
   首先在自助回收点设立一个自助回收的机器,然后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可以开发一款APP/小程序或者入驻于高校校园的生活服务类平台、论坛的服务板块,为学生提供相关回收点的信息,包括路线、机器情况等等,以及相关的政策、环保信息,并能够实现奖励机制的运行。
   (3)合作模式
   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可以作为一个高校试点项目,可以与一些公司进行相关的合作,推动整个高校物流模式。例如尝试与支付宝合作,根据支付书已经存在的校园模块,加入快递包装回收模块。当学生完成一次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借助蚂蚁森林平台,进行蚂蚁森林能量赠送,同时积累低碳生活积分,这能够提高学生回收行为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环保积极性。
   (4)社会福利模式
   快递物流包装回收服务站可以将回收回来的快递包装创造的二次盈利中一部分用于公益性项目,创造社会价值,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回收。
  四、结语
   随着网购的普及以及相关政策与措施的缺乏,高校校园已经逐渐成为快递包装污染的“重灾区”,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这已经在向社会传达警示的讯息,建立一种有效的高校快递包装污染处理模式已经刻不容缓。而如何成功把高校快递包装污染处理模式逐渐应用到社会中,是今后应该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栗阳.电子商务快递包装污染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9(20):9-10.
  [2]张凡书.高校快递包装污染的共治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3):129-130.
  [3]张烽彪,果兴佳,王想卫.共享快递盒的回收循环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69.
  [4]朱磊.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院长.快递绿色包装迎“检阅”年[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15(D05).
  作者简介:吴东(1998- ),男,汉族,重庆市人,四川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9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