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效率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华夏 徐静

   摘要:本文针对政府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资金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从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成本效率和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科技资金投入产出效率作出评价,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资金配置效率 DEA(数据包络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各省份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然而科学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存在和发展必须依托于企业、政府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外因,一直以来,湖北省政府就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来自政府和企业的科技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经过多年培育,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高新支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簇群。高新科技企业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资金需求量大,然而我国创新投入的资金又相对稀缺,使得科技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宏观的资金配置研究即站在政府的视角,探讨政府直接投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影响,微观的层面则着眼于企业的科技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至2008年过去11年的发展经验,进一步研究科技资金配置效率。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在熊・彼特(1990)早期创新学的思想上,索洛(1957)首先提出了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技术进步,Meeusen(1977)等进一步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包括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来反映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其影响因素还包括R&D人员的构成、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程度、生产组织和各种制度的变革等等。20世纪八十年代,以Romer(1986)和Lucas(198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索洛模型的局限性进行讨论,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概念,优化了古典增长理论,从此开始重视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研究开发费用等内生问题。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有学者指出科学技术应当建立在政府的支持之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Levin和Reiss(1984),建立一个方程,包括产业集中度、R&D强度、广告强度、产业技术特点等变量,结果显示政府R&D资助强度直接影响到产业内企业的R&D强度;Capron(1998)在对西方七国集团的科技创新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政府长期资助的领域(如计算机、通信技术等领域)对企业的研发具有明显刺激作用;David等(2000)在政府R&D投入和企业R&D投入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样本显示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具有诱导效应;迈克尔・波特在《竞争论》中指出,政府应当认清自己角色的多元性,帮助制定合理的产业簇群政策。在促进一个产业簇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改善经济体中微观经济的一般能力,即改善一般资源的效率和品质;建立整体的微观经济规则,监督竞争的诱因,使得竞争有助于生产的提升。由此可见,政府的角色是促进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
  (二)国内文献 许治、师萍(2005)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科技投入效率作出评价,结果显示1985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科技产出较低;刘振等(2008)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大型高新科技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研究,选择企业平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购买、引进和应用技术所发生的支出、新产品研发支出、购买科研仪器支出和技术活动劳务支出为投入指标,选择反映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反映自主创新的能力专利申请数为产出指标,并对资本配置结构调整提出改进建议;吕明洁(2009)用Malmquist方法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研究,得出自主创新政策效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赵修渝等(2010)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源、科技经费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创新活动部分受到市场的引导,部分则来自于政府主导,忽略政府因素直接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的配置效率可能会产生一些偏误。现有的一些研究已经注意到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例如陈昭锋(2002)对发达国家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的特点进行研究,指出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简兆权等(2009)通过研究广东省1991年至2005年期间政府财政投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诱导效应和乘数效应,认为政府对企业财政诱导效应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唐清泉等(2009)采用DEA方法分析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各项因素,研究发现:充足的政府资金、适中的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提高R&D效率,技术的引进和境外投资的增加则对R&D效率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8年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所有相关数据均选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2009)和《湖北统计年鉴》(2000~2009)。所选数据使用DEAP2.1软件和Eviews软件进行了处理。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DEA是分析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运用数学规划模型来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力,并对决策单元作出评价。本文以应用最为广泛的 模型为基础,建立政府投入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模型和科技资金的分配效率模型。
  (三)变量选取 本文研究政府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资金的诱导作用,从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上考虑,只选择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作为投入变量。产出指标应能从宏观角度反映科技资金的直接或间接产出,并与投入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选择当年价总产值作为的产出变量。从资金的成本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上,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年鉴定义,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包括劳务费和开发费用,因此选择这两个指标作为投入变量,用衡量科技成果产出的新产品产值来作为产出变量。从技术水平上而言,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因此本文选取这四个指标为投入变量,以专利的申请数量为产出变量,以进一步测试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的分配情况。具体变量见(表1)。
  (四)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政府资金滞后变量模型。首先检验政府资金的时滞效应,选取科技经费筹资来源中的第t年的企业资金cort为被解释变量,第t年的政府资金govt为解释变量,govt(-n)为政府资金滞后n期变量(n=1,2,3,4),建立以下模型:
  cort=αgovt+α1govt(-1)+α2govt(-2)+?茁 (1)
  cort=αgovt+α1govt(-1)+α2govt(-2)+α3govt(-3)+?茁 (2)
  cort=αgovt+α1govt(-1)+α2govt(-2)+α3govt(-3)+α4govt(-4)+?茁 (3)

  (2)C2R模型。在该模型中,一个决策单元DMU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种约定,确定DUM的主导原则是:对于“耗费的资源”和“生产的产品”来说,每个DUM都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实体,各DUM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对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DUM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将各个DUM定级排队,确定相对有效的DUM,并指出其他的DUM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在对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同时评价,得到的有效决策单元既是规模适当又是技术管理水平最高的。每个决策单位的有效性将涉及到两个方面:建立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因此是相对有效性;每个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紧密依赖于输入综合与输出综合的比。对每个决策单元DUMj(j=0,1,2…n)分别建立结构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记j0为所论决策单元DUMj0的下标,在以下线性规划(P)中,为书写方便,将j0简记为“0”:
   maxVp=?滋Ty0 (1)
  s.t.(P)?棕Txj-?滋Tyj?叟0 j=0,1,2…n?棕Tx0=1?棕?叟0,?滋?叟0
  注:x0、y0、xj、yj为已知向量,设计变向量是?棕=(?棕1,?棕2,…,?棕m)T和?滋=(?滋1,?滋2,…,?滋m)T。以上线性规划(P)的含义如下:对于被评价单元DUMj,需要按要求选出权向量?棕=(?棕1,?棕2,…,?棕m)T及?滋=(?滋1,?滋2,…,?滋m)T,使其满足:?棕Tx0=1,即输入组合定位1;每个决策单元DUMj(j=1,2,…,n),都满足?棕Txj?叟?滋Tyj,即输入组合值不小于输出组合值;在前两个条件下,使DUMj0的输出组合值?滋Ty0最大。即寻求输入及输出的最佳组合权重,并根据最佳的?滋Ty0的值刻画出DUMj0的有效程度。再根据线性规划P来严格定义决策单元DEA有效:即定义1:弱线性规划(P)的最优解?棕*及?滋*满足:Vp=?滋*Ty0=1,则称决策单元DUMj0为弱DEA有效(C2R);定义2 弱线性规划P的最优解中存在?棕*>?兹及?滋*>?兹,且目标值Vp=?滋*Ty0=1,则称决策单元DUMj0为弱DEA有效(C2R)。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政府资金滞后四期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即当年的政府资金在以后三年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湖北省政府的引导效应常常为3~4年,这个时间要长于一些发达省份的平均水平,例如广东省政府财政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诱导滞后期约为2年(简兆全, 2009)。以三年滞后期来测算湖北省政府和企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样本期间,湖北省科技经费筹资来源中企业资金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显著提高,从5.2亿元增加至12.8亿元(2008年),占筹资总额比例的85%,总产值从2002年的286.09亿元到2008年847.46亿元。2003年,虽然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均不同比例下降,产值却增长了6.89%,2005年至2006年资金投入呈现较快趋势,总产值增长幅度更是创了史上新高,2007年至2008资金增长和产值均趋于稳定。通过对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见表2),2003、2005、2007、2008年这四年的资金投入效率是最高的,不仅技术有效,同时规模有效,其余年份也均处于规模递增,在样本期间的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高(均值 0.888),可以看出,政府资金的投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资金的成本效率 从科技投入的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资金成本主要集中在研发支出和劳务费用上,即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上,从投入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建立模型,即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投入(见表3)。在考虑资金的成本效率时,当然是希望投入成本越少越好。结果显示,资金的成本效率在1999年和2007年时达到DEA有效,其余年份均无效,从投入产出结果看来,无产出不足,DEA无效的年份主要由于劳动费用投入过多,即人力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分配,导致劳动费用冗余,成本效率低下。
  (三)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本文以产出最大化对其技术资金的使用效率做了投入产出分析。2005年以前,研发支出主要集中在技术改造支出和技术引进支出,即对原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创新,和引进国外技术。2004年的科技改造费用支出高达95.04%,2005年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下调至84.73%,技术引进经费上调到总研发费用的9.37%,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费用分别占1.57%和4.34%,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各支出比例趋于稳定,技术改造经费依然是研发支出的一个重要支出项目,另外三项费用的变化较小。从投入产出的结果来看(见表4),除了2005年和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效率达到DEA有效,其余年份均无效,样本期间无产出不足,但是出现了投入冗余,主要集中在技术改造经费和技术引进经费上。2004年以前出现了严重的技术改造经费冗余,即过分依赖于传统技术,缺乏技术创新。经调整,2005年达到技术效率有效,2006年和2007年研发费用分配趋于合理化,到2008年达到DEA有效。这说明湖北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资金投入分配趋于合理化,高新技术企业成果不断提升。
  (四)配置效率 本文运用DEA超效率分析法求出各年份的效率值,并绘制成图(图2)。DEA超效率法的效率判断方法为:效率值<1则DMU无效,效率值≥1则DMU有效,效率值越大效率越高。可以看出,可将1999年至2003年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配置较低,能够达到DMU有效的年份比较少。2004年后,随着《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鄂发〔2006〕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05〕3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04〕1号)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引导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全面促进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MU有效的年份也越来越多。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政府资金的投入无疑对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可能由于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到位,导致政府的专项补贴有些滞后,但也发挥出了其预期的效果,这与近年来湖北省政府的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和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关。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湖北省高新科技投入效率不断提高,其中政府资金的投入、适当精简人员,合理分配研发资金对湖北高新科技效率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一些不足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湖北省高新科技投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引导,加大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综合看来,政府的资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诱导性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政府的投入往往是一种“质优价廉”的有效推广。然而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为继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投入。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仍是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二,合理分配研发资金,减少对传统技术的依赖。在研究中发现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冗余较大,这说明随着高新科技不断产业化,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仅仅依赖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行不通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要本土化,更要有全球化的战略,企业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技术差异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不能一味地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更要注重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意识,同时减少对国内技术市场的依赖。第三,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样本期间湖北省的技术配置效率,发现技术效率虽然较高,无专利技术等产出不足的现象,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和中部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结合湖北省特色产业簇群,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平台。同时,政府的投入资金也应面向特色行业集群,集中发展具有本土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簇群。
  
  *本文系湖北省软科学课题“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研究”(项目编号:20102s01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魏全龄:《数据包络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沈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6期。
  [3]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4]王雷、党兴华:《R&D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第4期。
  [5]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1期。
  [6]Solow R.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
  [7]Nadiri M I、Manuneas T P. The effects of public in frastructure and R&D capital on the cos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4.
  [8]Adam Szirmai.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pital Productivity in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 China & World Economy,2005.
  (编辑 虹 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