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宏观审慎监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丹
[摘要]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宏观审慎监管 顺周期性 中央银行职能 系统性风险
一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一)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互补充,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针对个体的风险的研究,宏观审慎监管主要着眼于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这是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内涵。
(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微观审慎监管只是预防单个银行的风险,对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单个银行的安全并不代表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特别是在所谓的“羊群效应”下,系统性风险很有可能发生,所以应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1.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导致金融市场同质性增强,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增多,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羊群效应、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公允价值的盯市会计准则、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金融市场用扩大、场外交易、金融机构杠杆率高也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仅仅依靠微观审慎监管难以解决系统性风险,所以必须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2.微观审慎监管没有和实践联系起来,微观审慎监管只注重单个银行,却忽略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风险预防机制以及管理机制类似,导致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加大。在微观监管下,单个机构对负外部性不承担责任,容易导致“公地的悲剧”。
3.过去的监管只是盯住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同时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及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和资本监管,会计准则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强化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都要求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解决。
4.金融的过度创新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加大,金融创新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使风险在主体之间传递,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只有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合理监管风险的传递,才能够合理预防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的同质性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面对相同风险时具有相似的反应,这使得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加大。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也要求宏观审慎监管,由于系统性风险是内生的,这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二 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
可以从时间维度和横截面维度两个维度对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二维测度,其中时间维度主要是解决顺周期性问题,横截面维度则主要是测量各个微观主体之间的关联程度。针对不同的维度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虽然压力测试以及宏观审慎指标和早期预警机制都有其益处,但是又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性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应该使用逆周期政策工具宏观审慎监管的校对工具。
三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
一方面经济的顺周期性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避免或者解决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逆周期政策。另一方面要界定监管边界以及监管机构的功能,并且着重从中央银行的主导地位方面着手讨论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
(一)以解决顺周期问题为主的逆周期政策
解决顺周期性应该采取逆周期的政策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及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和资本监管,会计准则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强化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对要针对不同的顺周期性采取不同的逆周期政策。例如在拔备计提方面应该采用跨周期计提方法而不是时点计提发,这样可以提高拔备计提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使用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也加强了一定的顺周期性,要适当改善公允价值计算的规则。
(二)明确中央银行的职能,协调各宏观政策的相互关系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既包括银行监管政策也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政策工具。应该将重点放在协调各政策工具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建立合理的宏观信息共享机制和预警机制,着重加强内外金融监管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交流,同时强调中央银行的主导地位,使得中央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制定,并且应该协调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理顺监管体系不留监管真空
目前,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应明确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监管权,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同时不仅要关注银行的风险,应该同时关注对金融市场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分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因为一些非银行机构也可能是长生系统性风险的原因。
四 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
一般来讲,在管理方法的政策选择方面有相机抉择和规则机制两个模式。由于监管当局主观能力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这两个方面,提出目前应该监管当局制定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但是目前对于规则的制定还没有达成共识。
五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并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现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一个国家的风险很可能就会发展为整个金融界的风险,所以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应该加强国际合。同时,应该针对中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