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评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畅琳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准确传导政府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指导方向,从上至下的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在目前的预算管理中,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模式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逐一分析这些难点。提出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一个完善、科学、公平、合理的预算体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63-01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和方法编制出来的、用来反映一个单位全部收支情况的规范性文件,具体包含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个部分。其中,收入预算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单位的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主要包括基本费用支出、项目费用支出及其他各项支出。通过对收支情况的管理。达到预算整体平衡的效果。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公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起基础性作用,但某些特殊性领域的问题是市场化不能解决的,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事业单位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首先追求的是社会公益最大化,这种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了此性质。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公益为目的的预算管理,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服务性。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通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完善的服务支持,是保证生产力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三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要针对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财务制度。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中的规划性不足,没有做到与预算编制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及结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忽视了在前期对预算的编制与评价,使预算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譬如,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没有对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支出的审批制度也不严格,常常形成了对预算的先制定后补救的情形;又如有些单位随意扩大预算的开支范围,未经允许任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存在专项资金预算与专项使用不配比的现象,使预算编制的作用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实。
2.缺乏预算执行过程化管理,无全面的分析与考核机制。在预算制定完成后,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将其逐层分解、逐层控制,执行过程中。也没有阶段性的分析、考核机制。这主要是由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的,事业单位更加关注社会整体效益,常常会忽视了细分的每个时期的经营效益。所以一般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分析考核制度,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预算执行结果未与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员实行责任预算约束。未与职工的激励机制相挂钩,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严,应加强审查监督管理。在内部审计监督上。事业单位应该有对会计业务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流程的监督,这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力度取决于单位内部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事业单位设立的内审机构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在内部就未设内审制度和内审机构,这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例如,某些事业单位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其单位内部的审核与监督工作仅由几人代职履行,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则仅流于表面。又如,某些事业单位在财务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不够合理,导致各种业务的交叉过多,其财务岗位的交叉过多,岗位与人员的职责不能够明确履行。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完善预算制度,加强动态化管理。完善预算制度,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并明确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单位的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施范围,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预算的调整和追索程序。二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包干经费预算有机结合,编制内部部门的责任预算体系,使经费使用更加明晰;三是严格预算进程中的分析和考核机制,在年初即制定与预算相配套的、明确的、按阶段的目标。按照会计周期进行分析和考核,随时动态调整资金使用、分配,避免执行进程中向预算偏离过大的情形出现。
2.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建立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财务职务分离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自我检查、调整和完善,保障预算良好实施。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明确内审对财务状况真实性、完整性、绩效性的审查作用,建立责任机制,对没有尽责的员工追究责任。三是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事业单位责任人、确定具体财务岗位职责等,都是过程化管理的必要方式。
3.改善预算编制、管理方法,加强科学合理性。一方面,在预算编制中。坚持使用“零基预算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规避以往年度运用过的简单方法,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中,建议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法”,即将某年度的经费收支按照两条主线管理,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比对表,以特定的收入来源保证特定预算支出费用,保证稳定的对应关系。这样,在预算管理中,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把各项收支按性质分开管理,从而较好地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4.提高领导对预算的重视度,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应认真学习相关财务知识,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开展当年工作的核心任务,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其次,努力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视程度,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第三,预算编制人员无论是从根本认识上还是从整体素质上,都应该进一步提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总之,要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对单位、对个人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科学合理的完成编制预算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