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准则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刚

  摘 要:随着2006年我国会计新准则的颁布,我国商誉会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与国际趋同。文章通过研究新准则下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变化,着重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商誉存在的问题,包括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公允价值的不精确、负商誉的处理以及减值测试的难以操作等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解决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商誉难题。
  关键词:新准则 自创商誉 负商誉 减值测试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40-02
  
  根据2006年我国颁布的会计新准则的规定,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也称合并商誉)。其本质上是对被合并企业自创商誉的肯定,因而其形成原因可追溯到被合并企业自创商誉的形成原因。
  一、商誉的构成要素
  许多学者都对商誉的性质和构成要素做了全面的探索.经过归纳,对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杰出的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制度、融洽的公共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良好的社会形象。广义商誉构成要素主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专营专卖特权。{1}笔者认为,认识商誉的本质应从自创商誉开始,比如杰出的管理人员、独特的生产技术、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形成自创商誉的基础,是企业自身的无形资本。而新准则中所说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则是体现在外购商誉中,是以企业自创商誉为基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商誉的本质通过商誉的构成要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有机结合,使得每个资源产生效益的总和大于它们单独产生的效益。
  2.企业拥有的未入账的无形资源。由于这些无形资源可能难以用货币衡量,但它们的存在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比如企业拥有的专利、秘方等,虽然不知道它们具体的价值,但它们的存在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3.并购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因素。比如政府的干预、企业并购的时机等等,都能影响到商誉价值量的大小。
  二、我国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我国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
  (1)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的问题。从新准则对商誉的定义可以看出,外购商誉可以确认,但自创商誉却不予确认。在会计正常核算体系中,自创商誉这项无形资产被排除在核算体系之外,在报表和报表分析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商誉的分析指标。忽视商誉的处理,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是我国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之一。
  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自创商誉的性质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应该予以确认。
  资产的确认应满足两个条件: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新准则目前之所以不确认自创商誉,主要是考虑到自创商誉的价值太具有主观性,不能可靠地计量。
  (2)商誉的计量问题。商誉的计量属性体现公允价值。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是指“合并成本大于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份额”,即商誉计量要以被合并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的重估公允价值为基础。在商誉的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商誉,可使商誉的价值更符合其实际的市场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性;另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第三方很难判断企业所采用的公允价值在实质上是否真正“公允”。另外,由于公允价值一般是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运用预期现金流量法计算现值,而现值只是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结合,未来现金流量是估计值。折现率也可以是某个随意的利率,这样计算出来的公允价值不一定是精确的,也不可能个个与决策有关。因此,在缺乏公开标价的情况下,主观估计性高,难以实现计量价值的“公允”,是公允价值的致命弱点。通过主观估计的计量,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2}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在换股合并下购并企业换出股票的价值难以确定,被购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并不准确;从企业的购并动因来看,购并企业有可能为了其他目的(如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等)愿意支付超过被购并企业公允价值这一差额,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誉减值测试法的最大难题。
  (3)负商誉的处理问题。新准则将“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存在缺陷。首先,负商誉与商誉有相反的性质和特征,它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未能计量的各种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于一般水平。显然,这些不利因素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于企业中,企业合并过程中所形成的负商誉,实际上是购买方为弥补其应对这些不利因素所可能花费的未来支出而从被购买方接受的价格折让。因此,将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显然不符合稳健原则。其次,将负商誉直接计人当期损益,造成当期收入过大,从而合并企业有可能会通过虚构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操纵利润。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仅对合并报表产生影响,而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负商誉所确认的营业外收入不加摊销地当期全部确认,可能对报表产生十分大的影响,不符合准确性原则。{3}第三,当负商誉是由被合并企业的负面影响产生时,这些负商誉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将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并且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合并方直接将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配比原则{4}。
  (4)商誉减值处理问题。其合理性体现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的减值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商誉的实际情况,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现存商誉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可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利润操控。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由于商誉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要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而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范围的大小圈定直接影响商誉减值损失的计算结果;减值测试有一定的复杂性,执行难度较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问。会计新准则规定,将商誉在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不再进行摊销。同时,要在首次执行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留存收益。
  2.对我国商誉会计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对自创商誉加以计量。不确认和披露自创商誉有悖于重要性原则和充分披露惯例。按照超额收益观的观点商誉是企业将来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价值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使用超额收益法,在超额收益法下。自创商誉的价值等于企业单项资产评估价值之和×(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适用本金化率。企业单项资产评估价值可以通过评估机构加以评估。
  另一方面,将计量得出的自创商誉计入权益,会使权益增加,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对企业不利。比如评价企业的业绩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权益净利率,如果将自创商誉计入权益,使权益数增加,会使权益净利率减少,从而影响对企业的评估。对于相关利益人对企业的评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制度商誉准则,完善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了促进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一是制定独立的商誉准则。出于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的考虑,应尽快制订单独的商誉准则来规范商誉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商誉与无形资产两个概念产生的历史来看,商誉的产生早于无形资产。{5}二是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的信息和价格市场还不够完善和透明,资产减值程度难以确定,从而使商誉的减值准备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
  (3)完善商誉会计理论。由于计量技术的缺陷和商誉会计理论的不完善,使得商誉会计存在许多争论,主要是对自创商誉没有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对商誉会计的一大挑战。由此可见,应该逐步完善商誉会计理论,首先要明确商誉的实质。笔者认为虽然商誉不能单独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依附于企业的其他资产产生价值,应该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入账。对于自创商誉的确认,由于目前计量技术的缺陷,还不能准确地反映自创商誉的价值,相信随着计量技术和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自创商誉会逐步被接受而作为一项资产入账的。
  (4)逐步实施商誉会计。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应用不深入、作用不协调。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可见,如果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将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如果缺乏商誉信息的披露,则就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决策失误,使得资本市场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各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因此,可以采取逐步实施商誉会计,来填补公司这方面信息的空白。在商誉会计理论不完善阶段,可以采取单独计量商誉进行表外披露的形式,以期商誉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可以真实反映商誉价值时,则可以将商誉并入会计报表进行反映。由此看来,管理会计不仅加工历史信息,而且加工未来信息,它主要是服务于管理人员,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和实践仍将不断变革和发展,旨在为现代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注释:
  {1}Miller.Malcolm C:Goodwill-Aggregation Issue[J].ne Accounting Re
  view,April,1973,VoL48
  {2}李晓玲.对负商誉理论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9(2)
  {3}邓小洋.商誉基本概念探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l(2)
  {4}干春晖.并购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
  {5}李品娜,苏虎.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6(7)
  (作者单位:青海省交通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1)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