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杰 周晓庆
摘 要:民办高校在一定时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对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需不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论述我国民办高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师资开发、教学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概括出民办高校管理的一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民办高校管理的若干方法,旨在促进对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民办高校 行政管理 师资开发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99-0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自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14.3万人,但到了2008年迅猛增长增至393万人。短短几年间规模扩大27.48倍,而同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量只增长了了1.4倍。然而,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今年的两会上,姜信真委员代表指出,民办高校在少数办学机构中“家庭式”、“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还比较严重;一些民办高校不顾自身实际一味贪大求高,影响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身教育质量的稳定;部分民办高校师资不够,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一、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国务院、教育部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时候,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急切而迅猛增长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市场化也是当今各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和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普通高等学校纷纷举办了大量的独立学院。总体来说,这种类型学院的举办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需严重不足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有民办普通高校318所,在校生182.87万人,其中本科生26.9714万人,专科生155.892万人,另有其他注册学生25.7万人;独立学院322所,在校学生总数达218.4377万人,其中大学本科生196.3143万人,专科22.1234万人。两者之和,全国已有民办高校640所,在校学生总数达401.3万人;另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866家,在校学生达到87.34万人。民办高校的数量已经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2263所的26.8%, 在校学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2021.0249万的19.9%。{1}在民办高校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质量却没有相应提升,经历前几年低成本规模扩张的高峰后,民办高校2009年进入历史的低谷,民办高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如以前。第二,学费比较贵,民办高校的主办者只想“赚钱”,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生存能力比较低,得不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教育部党组在组织相关部门,聘请300多位专家,组成95个检查组,对经教育部批准或确认的全国两百多所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工作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研究后认为,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独立学院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2}一是办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比如有的学院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校园,近30%的独立学院还没有办理法人资格证书;有的独立学院还没有实现财务独立管理等问题。二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尚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行政管理效率比较低。我们将在本文中主要论述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并正确处理,将有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主要实施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在董事会的组成上,不同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异。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是由投资方的家庭成员和退休干部构成。我们认为现行的董事会组成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代表投资方利益的成员偏多,而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员和专家学者太少。这样的组成结构导致民办高校的董事会与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之间常常因为问题的出发点不一致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一些民办高校频繁地更换校长和领导,既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民办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伤害。我们认为,只有尊重了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才会越办越好。因此,民办高校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团队建设要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来实施,民办高校董事会成员中投资方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1/3,独立学院的院长要由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或知名专家学者反复酝酿和考核后向董事会推荐,获得通过后再履行聘任手续。学校中层干部由校长或院长提名,全体董事会成员讨论通过后再履行聘任手续。在任期内,学院每年要对其工作业绩进行严格的考核,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提高学校的运营管理能力。
三、民办高校的师资开发
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人才,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更离不开人才。高校的竞争既是师资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这些都是民办高等学校面临的新挑战。通过调查发现,{3}在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占了大半以上,而在其少量的专职教师中,大多以近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主。大量的兼职教师的存在,注定了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指导会大打折扣,而这少量的专职青年教师由于阅历和水平的原因又难以担当起导师的重任。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是其核心,民办高校尤其如此。民办高校的投资方,往往为了节省成本,没有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重身份而轻岗位,人才缺乏交流,在花巨额资金引进人才的同时原有的人才又悄悄流失, 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能上上课就行了。另外,众多的民办高校没有将教师看成是事业的合作者,没有将教师看成是学校的主人,而认为仅仅是学校聘任的员工, 没有主人翁的地位当然就没有主人翁的意识。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很难产生事业的归宿感和由成就感的驱使所产生的使命感, 临时工的心态普遍存在。鉴于存在的这些情况,对于民办高校师资开发,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1.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思想观点。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尊重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应转变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把教师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完善相关机制, 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教师管理模式,花大力气解决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其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加快转变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是将传统的经验型、行政型管理转变为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应积极支持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全面培训,让他们多走出去、多交流学习,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同时,吸收高层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保证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2.建立完善的人才吸纳机制。由于民办高校拥有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并且教师待遇,如工作业绩的政府评奖、人才的流动、科研基金申请、教师的人事档案保管和养老保险金缴纳等方面都得不到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吸纳机制,稳定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师资开发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我们建议把培养、吸引、管理等环节结台起来,做好师资队伍开发与管理的规划工作。把引进优秀人才放到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首位。从人力资源尤其是从优秀人才的开发来说,一般有培养、吸引和管理三个方面。在人才开发中除积极培养以外,特别注重吸引和留住人才。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做好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的规划工作。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处在龙头地位,因此民办高校师资开发与管理规划必须围绕学科建设进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稳定和吸引是关键。一个或几个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可以带动几个甚至一批学科的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形成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3.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识更新的快速性这对高校教师队伍必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把教师培训当作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来抓。教师培训应根据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教师培训意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层次、手段、时间安排、经费渠道等。同时,要正确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教师培训机制与终生学习观念相结合,在学校内部构建终身学习的师资团队,充分挖掘高校教师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由于民办高校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师资整体力量比较薄弱;相对于国家公办一本和二本高校,民办高校生源基础比较差;部分民办高校教学条件和试验环境比较差,资源有限等很多因素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生源质量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师资差、学风差,管理跟不上,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找工作非常难,甚至社会上有“民办高校学生生存能力不如农民工”一说。这些都说明了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民办高校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工作。结合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以学分制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今后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民办高校生源分布的特点,采用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适合民办高校生源现状,人才培养特点,更有利于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的形成。培养高素质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应成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和方向。学分制的特点在于{4}:“从教学思想上有利于因材施教;从管理制度上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励机制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利于教学管理资源的充分使用。”构建以学分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条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能满足学生个体特征和学习目的、动机等不同的要求,自由地选择课程,确定学习进度和目标,使其潜能和才华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教学各个环节有效管理的基石。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关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的工作规范,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督导机制、教学检查制度、考试和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改进,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基础性工作。
3.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存线,教学质量工程是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要从教师到学生,从行政管理部门到业务管理部门,从理论教学到实验、实践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民办高校要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评价制度和方法,并且要把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教师的综合考评成绩与其奖励、续聘与否等切身利益挂钩。最后,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作出相应整改。
4.加大教学投入,提供良好教学条件。教学和实验条件是教学运行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的环境和媒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民办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实验教学条件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确保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另外,需要逐渐建立起良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等高度信息化,以利于学生和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捕捉和获取能力,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质量。
注释:
{1}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家族化管理问题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vol.48,no.6,pp.107-114,Nov.2009
{2}张烨,叶翔.独立学院问题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pp.159-163, Feb.2007
{3}汪明义.民办高校当前存在的问题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vol.35,no.2,pp.42-47,March,2008
{4}晏群,汪涧江.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pp.73-77,May,2002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发展办 湖北武汉 430079)(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