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以德育人,推动小学班级规范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年龄不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整体的心理素质不高。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规则意识。不过,仅仅凭说教式的班级管理并不能让学生们信服,而是要在以德育人前提下推动小学班级规范化管理。
  一、以德育人需要班主任树立榜样作用
  1.班主任要具备高尚德育情操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道德观念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就名利方面而言,班主任对待名利的态度是直观体现个人德育情操的载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这一工作的长远价值是推动学生们更好的成长,而非一时的名与利。班主任要时刻保持理智,处理好和学生、同事、学校的关系,为学生们与他人相处提供榜样示范作用。
  2.班主任要具备符合新时代教学条件的先进教育理念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班主任自然肩负着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任,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更新个人教育理念。很多小学班主任凭借自己所谓的教学经验来实施班级管理,和新时代教学严重脱节。在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和法律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将理论内化成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保障个人以德育人方向和时代潮流相适应,用学生们愿意接受、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开展班级规范化管理。
  3.具备多元化的教育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状态都处于快速变化之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较弱,但又渴望快速成长,获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小学生们是在矛盾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班主任在帮助学生们发展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实施“软硬结合”的班级规范化管理方式,挖掘小学生们的多元发展潜力并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们在成长道路上正确认识自己。
  二、班级规范化管理与以德育人的结合
  1.实现德育和实践的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世界万物充满浓郁的好奇心。思想的完善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班级的德育工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德。班主任要遵循德育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为让学生在学校内和学校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们到社区中清扫垃圾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良好卫生习惯的意义,在学校生活和家庭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2.明确环境对育人工作的意义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未来成为一个具备何种品质的人。基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规范化管理和德育工作时,要动员学校的力量共建文明校园,在校园内开展多样化的文明活动,在教室内、教室外张贴引人醒目的标语,利用好教师内和学校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3.坚持因材施教的班级管理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种不同的色彩。班級内小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或多或少存在区别,在进行班级规范化管理中不能以一概全,而是要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班级内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也比较活跃,这就需要班主任提醒学生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遵守班规、校规前提下发挥个性,而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班主任要走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需要遵循学生的现实差异,引导学生理解班级内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4.在日常中渗透德育,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
  在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活动中,要以学校的规定为前提,用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课堂的纪律、班级的卫生和学习要求等。在科学的班级制度辅助下,以德育人能够更顺畅地开展,班级管理不至于分散。只有推行合理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实现以德育人,推动小学的规范化班级管理。班级制度建设过程需要学生的参与,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例如,在制定和课堂纪律相关的制度时,班主任可以参考学生的建议,就拿“上课期间不能在教室内随意走动”这条规定来说,班主任可以询问学生的意见,对这条规定有何不满意之处。通过这样民主化的过程,班主任和学生共建班级制度,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定。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8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