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素芬

  摘 要: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究式教学 意义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30-02
  
  当前,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新课程走进了师生的生活。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既是对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革、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焦点,而探究式教学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可以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热热闹闹”的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如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笔者根据两年来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双基知识落实的教学理念,变为重视学生发展、重基础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发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传授、学生强记、机械独立的训练,重显性目标实现为主,变为重交流、对话,以讨论式、协作式启发探究为主,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师生关系,变为相互平等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新型师生关系。
  探究式教学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活动的课堂,往往是激情四射、热情高涨的课堂;往往是智慧绽放、流光溢彩的课堂;往往是掌声不断、互相喝彩的课堂,四处散发着教学的魅力和学习成长的快乐!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然而,探究活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被广泛认可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设置的必要性是评判其有效性的首要标准。在相关教学内容中,探究活动的设置、探究主题的提出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程度的必要?从活动的投入准备到承载的教学厚度和深度直至所产出的价值意义上值不值?如果存在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外化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那么探究活动的设置就是多余的、无效的,就是哗众取宠,走形式主义,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其在课堂教学中本该具有的有效意义。一旦上课就搞个探究活动的这种“泛滥”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一大诟病。《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的教学中,在说明货币的产生这一问题时,假设采用学生分组模拟物物交换的探究活动,这一活动的设置是否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呢?本来采用图表式或者漫话式或者故事的方式就能简洁、直接、鲜明、顺理成章地说明问题,偏偏设置个探究活动,既耗费能量,又占用课堂时间,甚至一发不可收,完全打乱教学进度。到底采用哪种形式,这是出于对教师职责的要求和对教学价值的敬重。
  2.重探究轻实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置还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置存在有效性问题。过分地偏重于活动的开展而忽略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衔接,虽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学生兴趣高涨,教师也激情满怀,然而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活动却与课堂教学匹配不够,做不到有机结合,不能足够地发挥活动所承载的教学信息,那么这一活动仍然失去了它存在的生命活力,掉入了“无效”的泥潭,仍然属于有效性不够。《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课的教学中,假设要组织学生进行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活动,除了活动过程的精彩,也要把活动的调查成果和教学内容中的四种消费心理一一对应上,用身边的实例准确生动地加以说明、剖析,从而督促形成正确的消费取向。可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不仅仅在于内容和形式质上的一致性,也在于内容和形式在程度上保持的一致性。
  3.重自主轻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运用也表现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不是淡化了教师的地位,也不是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反,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活动不管不顾地“放任”,对课堂的展示随意地“默许”,对相关的问题草率地“设问”,同样,这一探究活动的运用也势必失去了它的有效性。细节决定成败,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用心地投入,观察、指点学生活动,审查、剪辑活动成果,精心打造课堂教学环节,有机链接学生资源,细心策划问题的提出,字字斟酌,步步掂量,只有这样,探究活动才能达到有效运用。《公司的经营》一课的教学中,假设让学生创办梦想公司,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一个月前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以便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尽情地施展的舞台。教师要时时关注活动的进展,及时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指点,对每组形成的公司设想要进行审查,对学生在课堂上要展示的公司设想部分作出规定。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要充分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将教师的教学步骤与学生展示的资源有机搭配,酝酿好每一个设问,预测到每一种可能,最终让活动的支点始终落在教学目标上。《公司的经营》这节课完全可以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安排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组设计创业梦想。课上可以设计“疯狂畅想――我的公司我经营”、“温柔一刀――我品我评我支招”、“他山之石――我看我听我信服”、“蓦然回首――我做我思我心动”、“纸上谈兵――我勾我划我落实”等环节,通过播放学生创办本组梦想公司的视频、学生代表上台介绍等形式,将学生的梦想展示出来,就这些背景资源,教师引导和归纳出教材理论,最后组织学生畅谈创业的感受,其间穿插学生的点评、事实的印证等活动。
  三、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如何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活动,既有思想观念问题,更有专业技术问题,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我觉得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技术细节。
  1.把握探究活动的量。老师们都认识到探究活动的设置是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无法体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合作对话。从新教材的内容组成看,每一框题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情景材料和问题,比如说《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短短一框内容中,单教材本身就安排了四处探究。而且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又有一框题的综合探究活动,所以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要求与思想。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如何来正确处理和安排这些探究性材料,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还是有所选择、把握重点呢?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整节课变成了“问题课”,从开始导入到最后结束,都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在中间插入了大量的课外材料,使学生疲于应付,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应该探究的地方没充分展开,没必要花大力气的地方却大做文章。一节课下来,让大家明显感受到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的量太多了,片面地强调了探究教学方式的应用,让所有知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去把握和理解,而忽视了如讲授法、分析法等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一堂课中探究活动的安排必须适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有所取舍地选择重点,精心设计好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使探究活动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精选探究活动设置的点。探究活动的安排必须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情景材料,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完成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探究活动的点的选择必须准确合理,否则会出现该探究处不探究,没必要处空探究的情况。一般说来,在一节课中选择一到两个点作为探究的设置点比较恰当,往往可以设在教材重点难点处或道德情感教育处,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思维和价值冲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实际功效,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每一框教材的知识内涵与基本思路,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积累水平,明确具有探究意义的关节点,准确设置探究情景,有效组织探究过程。如在讲《政治生活》中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时,老师可以展示美国接见达赖的资料,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对美国说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至于教材P10的与公民义务有关的探究点,则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3.立足探究活动开展的质。探究活动往往是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体验情感。如果活动安排适量、设置点准确,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和挑战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主动参与的动力,提高探究活动开展的实效,展现探究活动的魅力。但是有的探究活动中往往存在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现象,把探究与活动人为地割裂开,有活动但没探究,为活动而活动,有形式上的表面热闹,缺乏认识思维价值与道德判断价值。这样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停留在认知的低层面上,有形式无实质,缺乏思维的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有质量的探究活动。因此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知识思维价值和道德判断价值,通过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挖掘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发挥探究活动的真正作用。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课后探究任务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来势凶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低估。我国启动了总计4万亿的扩大内需的计划。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这4万亿的财政支出有必要吗?该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阐释与解决,能较好地达到教学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扩大探究活动参与的面。课堂探究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体性是探究活动的核心,探究获得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情况。这不仅要求学生有参与探究活动的深刻程度,而且还要求有学生主体参与面上的广度,不应该全是优秀学生的事,应该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是探究活动的主人。这与探究活动设置的难易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问题太难,目标定位不准,学生对挑战性任务缺乏信心,学生参与面就小,很多学生将成为陪衬和旁观者;问题太简单又无法实现探究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目标定位准确,难易程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让每位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时,针对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设置情境如下:新年过后,小宝由妈妈带着,到附近的工商银行去存他的压岁钱。在宽敞整洁的银行大厅里,人们办理着各种业务。小宝好奇地问了妈妈好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把钱存到银行里?”“为什么银行要给我利息?”“我存到银行的钱什么时候可以拿回来?”“我今天存了1000元定期,一年后我可以拿到多少钱呢?”“是不是一定要来这家银行存钱?”假如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如何给小宝解释他的疑惑呢?本次探究活动中做到了通过生活情境设置探究问题,有的问题难一点,有的问题简单一点,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有效运用,那么,思想政治课就会真正地丰富起来,充满无限魅力,绽放出学科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洪少帆.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的教学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8)
  2.陈为.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浙江宁波 315192)
  (责编:廉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