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场新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外合资基金运作评估课题小组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今年年底之前,外资在中国基金管理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将允许扩大到49%――当外资挺进中国基金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在中国基金市场的大舞台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截至2004年年底,国内已有13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先后成立,占已成立基金公司数量的28.89%;另有2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筹建之中;已成立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有11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发行成立了28只基金产品,公司数量占市场已发行基金产品的公司比例为26.83%,产品数量占市场所有已成立开放式基金产品的比例为26.19%;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为615.23亿元,占国内开放式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25.25%。
三大优势
相对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运作效率以及资源优势三点。
公司治理结构较优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股东的差异上。总体而言,基于多年的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历练,外资股东对基金业务的特点和对信托关系认识与理解更为真实透彻,他们知道最终想要得到什么,因此,在中外合资谈判时都有着较为明确的战略目的和长远的商业利益考虑;他们非常重视信誉,将遵守基金合同和维护商业信誉放在了比获取收益更重要的位置;他们理解一个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因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亏损有较强的心理准备,更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
反观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缺乏长期的商业文化和市场经济熏陶,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对基金业务最本质的信用和信托关系认识不深,他们更多地将进入基金业作为一种新的业务品种看待,很少有长期的战略考虑,比较注重单纯的财务回报,较为急功近利。
其次,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与基金公司管理层分工较为明确。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主要侧重于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对管理层工作和信守基金合同制度方面的考评,而管理层一般由职业经理担任,对公司的日常经营负责。中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对公司日常事务的干预比较多,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较突出,这不但影响到了公司业务的稳定运行,而且常常使公司的投资行为更偏向于维护股东利益而不是基金持有人利益。
运作效率较高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效率整体而言要高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外资股东对下属公司有成体系的管理办法,管理过程中基本上照搬国外的做法。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操作流程明晰,制度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较好地贯彻下去。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制度虽然形式上也很完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较难得到认真的执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执行制度的细节把握以及操作执行方面,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制度的执行上更有刚性。这其中有很多值得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中方在预算管理上一般较为粗糙,不仅预算随意性较大,而且约束条件松软;外方在预算管理上则做得比较精细,各个目标层层分解,预算可执行性强,约束条件较硬,还有严格的季度、半年度预算质询制度和调整制度。
(3)在风险控制上,外方通常比较注意基金合同的约定以及风险与收益的配比关系,对法规的规定也非常重视,一般将风险控制放在比业绩表现更重要的位置上。从目前的市场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由于运作时间不长,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相比在业绩表现上并不突出,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便成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宣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4)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大都建立了严格的投资业务流程和制度,他们非常重视投资纪律的约束,在投资经验、投资管理上也要比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经验更丰富一些。
资源优势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东大多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巨头,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品牌优势。每一个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国际金融巨头,这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营销宣传比较有利,以至于一些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营销的时候主打外方的品牌,中方的品牌相对淡化,甚至不存在。例如,在今年春天,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的盛利精选基金、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的德盛小盘精选基金发行期间,部分代销网点对于这两只基金的宣传就是“我们这里在卖法国的基金和德国的基金”,而这两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在很多的宣传中则居于次要地位。
(2)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东具有比较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发达通畅的全球网络,可以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例如,在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只基金德盛稳健基金发行期间,便着重宣传“安联集团拥有遍布全球五大洲的研究团队,拥有资深的行业研究专家和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研究资源遍及全球各经济领域及行业。安联集团还拥有独具特色的草根研究团队(Grassroots SM),全球300名研究人员和40000个相关的信息来源对投资研究提供强大市场依据和补充。”该公司总经理先江在有关采访中就表示,国联安德盛稳健基金将引入安联集团成熟的投资管理流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独特的草根研究方法,共享安联集团的国际化平台,让投资者轻松享受国际水准的理财服务。“在投资研究方面,一方面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将其研究平台拓展到了安联集团的全球投资研究平台上,另一方面,除了常见的金融性研究外,安联集团还有一支300多人的独特的全球性‘草根研究’团队,由记者、医生、律师等非金融行业人士组成,定期提供消费终端的市场反馈,提供来自市场的佐证或纠偏,对社会上的一些潜在的投资热点进行挖掘,目前国联安的研究平台正在着手准备与其对接”。
(3)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外资股东的资源优势还表现在财力方面。由于外方股东实力雄厚,且国外的薪资水平普遍高于国内,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也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从市场上聘请人才,以及从国内的其他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挖掘人才。
四项问题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运作成本偏高、本土化和潜在的控制权争夺、品牌力度等方面。
运作成本较高
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无论是在办公场地的选择上,还是员工薪酬水平的支付上,都倾向于追求高标准,无形中使其运作成本大大高于国内基金公司的平均水平。如果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不能有效增长,较高的运作成本有可能使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
本土化问题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普遍面临如何尽快适应和熟悉本地市场的问题,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熟悉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本土化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合资公司有意识地在合资公司聘用了一些港台人士并吸收了较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但中外文化的差异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运作。在具体的投资研究与操作方面,中外双方在对公司的估值、投资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市场的认识上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异。
潜在的控制权争夺
尽管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外双方已在一些利益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谈判,将许多潜在矛盾提前予以了最大程度的化解,保证了目前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的稳定性。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毕竟不是一种完全的自主安排,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内耗,特别是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未来运作的稳定性。
为需求利益的平衡,许多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对等”设计或“轮流”设计。在对等设计下,通常的做法是由中外方股东分别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重要的中层管理职位或者由双方对等派出,或者实行双岗设置,由中外方各出一人担任正副职。在“轮流”设计下,重要的职位则由中外方轮流担任。无论哪一种设置都会存在一定的内耗与摩擦。
目前,绝对多数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都达到了许可的最高比例标准,即33%。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大多数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表示,一旦允许外方持股比例从33%提高到49%之后,外方将会将持股比例提高到新的上限。
未能形成鲜明的整体形象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初始阶段有效地对外资背景加以了利用,但长期而言,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形象。但由于成立时间短,大多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尚未能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6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