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威 曹曦予 刘 骢
【摘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文章以三家上市公司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为案例,指出了目前准则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利润堰塞湖; 盈余管理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除包括传统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股权投资等外,还需按投资目的和意图将其它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典型);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按照管理当局的投资意图来归类的,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且二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其后续计量对利润有较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手段,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规范。
一、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家上市公司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业绩的行为为案例,简单地说明目前准则在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表1中的数据分别取自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报,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因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方式差异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而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不能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所以本文并未采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两面针公司的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两面针公司2007年的投资收益数额为88 700万元,净利润为62 508万元,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对利润的形成有正向的影响,但明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更大,达到了85 848万元。查阅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可知,当年两面针公司共出售中信证券15 863 048股,实现投资收益为84 990万元,占2007年净利润的136%。这部分投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持产期间受公允价值变动影响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数额;在首次执行日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102 672万元按准则规定计入留存收益后,同时将该差额自留存收益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积累了 102 672万元的“利润堰塞湖”①。这样,这笔数目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转入投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就是这笔资本公积的处理方式构成了2007年两面针公司投资收益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可以说正是由于投资收益的“突变”引起了净利润“突变”。
(二)钱江生化公司的数据分析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由于2007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数额为2 818万元,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 818万元,占投资收益的97%,并对3 144万元的净利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占净利润的90%;虽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未对净利润产生直接影响,但却积蓄了7 629万元的潜在“突变”利润。查阅公司的年度报告可知,在2007年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持股数量为900 586股的长江证券由于公允价值上升,从而产生了2 818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公司管理当局在2007年牛市的大形势下,利用出售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使净利润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投资收益与净利润的差额还可以看出,2007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业绩并不是很好,所以管理当局通过这样的盈余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粉饰报表的目的。
(三)五矿发展公司的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2009年五矿发展公司的投资贡献率是3家上市公司中最高的,达到了492%。其投资收益数额为56 816万元,远远大于其净利润11 552万元,可见该公司2009年的主业是亏损的,为了掩盖这个信息,公司管理当局就采取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释放以前年度累积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数额,充分利用了“利润堰塞湖”的作用。查阅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对于2009年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相较于2008年增加了338.90%,公司管理当局的说明是“本公告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收益增加及减持宁波联合股份的投资收益增加”,并且从年报可知,五矿发展处置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全部的唐钢股份 49 507 390.53股,转出了持产期间所有的因公允价值变动而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数额2 926万元,并对当期利润产生了6 975万元的影响,占当期净利润的60%。虽然本期投资收益更大的贡献来源于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宁波联合股份(对合并净利润的影响为33 569万元),但这并不是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视角的分析范围,故本文在此不加累述。
二、原因探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按照规定,企业需要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由原来的历史成本计量改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从理论上来说,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体现在损益表中,并不形成“利润堰塞湖”,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持有期间形成的持产利得可以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进行累积,等到市场行情好且管理当局需要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就将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同时将以前累积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从资产负债表中释放出来转入到利润表,释放“利润堰塞湖”中累积的利润,从而使得净利润产生“突变”现象。另外,一些准则在制定之初并未规范到的问题,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首次执行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后,能否从“留存收益”项目再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项目中,也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和可能。在本文的案例中,两面针公司就是利用了这个“漏洞”,积累了潜在的数额巨大的“利润堰塞湖”。
在实际运作中,也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分类及会计后续处理方式的差异,依照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致使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行为。从2007年的两面针公司到2009年五矿发展公司,对待金融资产的处理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又有了新的形式,也许这只是众多上市公司的一个缩影,所以必须得引起投资者、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部门的注意。
三、改进建议
(一)加快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实现CAS与IAS的动态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计量会计问题,将所有金融工具按照计量模式不同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两大类,且不允许在两类之间进行重分类。这样的修改显然会使目前划分标准不统一,后续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改善。因此,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应该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精华,加快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实现中国会计准则(CAS)与国际会计准则(IAS)的动态趋同。
(二)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改进
针对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准则“漏洞”,囤积“利润堰塞湖”的行为,有学者建议,在首次执行日禁止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后,再从留存收益调整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利润堰塞湖”。
会计准则在制定的时候,规定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可能是出于避免因企业取得该金融资产而对当期利润造成较大的干扰,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多得多。但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又将因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到资本公积的数额转入投资收益,还是对利润造成了影响。所以从实际结果来看,对利润的影响只是延后了而已,而且这样容易形成“利润堰塞湖”效应,干扰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盈利性质和质量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若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产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处理直接计入利润表,则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便于及时反映市场信号,给信息使用者直观的数据。
(三)充分披露公允价值信息
因为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在规划交易和编制财务报告时,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依照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进行管理。它并不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比如管理当局利用金融资产分类及会计确认差异调节利润的行为,监管机构是不能对其进行惩罚的,所以只有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特别是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让投资者能够清楚地分析出利润的增加到底是公司经营业务水平上了新的台阶还是由于公允价值上升形成的未实现收益。
(四)加强审计独立性,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1.由于会计年报是由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企业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合谋”的情况,比如早些年爆出的安达信事务所跟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合谋造假的丑闻等,所以应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加大其承担过失的法律责任。
2.建议由职业经验较为丰富和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注册会计师编制上市公司审计计划及审计工作底稿,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盈余管理方式,尽量压缩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空间,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公正、可观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谢苇,孔庆林.IASB修订金融工具分类问题研究――以“两面针”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0(1):22-23.
[3] 刘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与治理[J].会计之友,2009(7):69-70.
[4] 姚文英.资本公积中利得结转当期损益探析[J].商业会计,2009(7):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