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经济后果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师奂

  【摘要】 文章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进行阐述,在比较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两种合并会计方法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指出企业管理层基于不同的经济后果所做出的会计方法选择。
  【关键词】 经济后果;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2006年,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范。新准则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原则上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在IASB、FASB这些国际上最具权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先后取消权益结合法的背景下,我国却将其保留了下来,这一做法无疑与国际发展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基于我国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并存的“二元制”结构,使得我国企业基于自身利益构造条件进行合并会计方法选择成为可能。
  
  一、经济后果概述
  斯蒂芬・A・泽夫(Stephen A.Zeff,1978)在其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了经济后果的概念,即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但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经济后果”学说,只引起了人们对会计准则最终运行结果的公平性的重视,其实会计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本身就说明了会计天然就具有经济后果。会计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通过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体现出来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相关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瓦茨和齐默尔曼(1968)认为,会计政策的变更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各种契约成本,对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改变投资者的信念,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同时,会计准则中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也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可能。
  
  二、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
  (一)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经济实质比较
  对企业合并会计而言,经济后果是指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将会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或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会计规定及管理当局对所涉及合并业务实质的判断,即通常所说的“合并的经济实质决定其适用的会计方法”。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的行为,其基本思路是,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该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别。它要求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并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在购买企业的账户中或合并会计报表上。而权益结合法认为当一家企业完全以其普通股去交换另一家企业几乎全部的普通股时,其实质并不是购买交易,而是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了他们全部的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以达到继续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因此,任何一方都不能认定为购买方。从理论上讲,两种合并会计方法各有利弊,因为其分别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但是在实务中,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同一合并事项经济实质的判断往往大相径庭。
  (二)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对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的影响
  由于两种合并会计方法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差异,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购买法按照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予以合并;而在权益结合法下,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仍按账面价值反映。通常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下合并后的资产往往高于权益结合法。在购买法下,合并后的股东权益仍然为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并且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能并入;但在权益结合法下,则可能引起合并后股东权益的变动,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在实施合并的企业中,可以用来发放股利。
  对利润表的影响。在合并当年,权益结合法将被合并企业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全部纳入合并后企业的利润表中,而购买法只把被合并企业合并日后实现的净利润计入利润表中。所以权益结合法下的收益总是大于购买法。此外,购买法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同时确认商誉的产生,势必产生合并日后较高的资产折旧费用以及可能的商誉减值损失,这也是购买法下的收益小于权益结合法的一个因素。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在偿债能力指标方面,与权益结合法相比,购买法下记录的资产价值较高,而负债价值则相当。因此,购买法会产生较好的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
  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由于权益结合法下对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只是简单的相加,所以并入的所有者权益低于购买法。另一方面由于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利润包括被合并公司全年的利润,所以合并利润高于购买法下的购买利润。这样产生的结果是权益结合法使得合并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购买法所产生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
  
  三、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经济后果分析
  对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否具有经济后果这一问题,国外学术界已经做了许多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不存在差别性影响;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存在差别性影响。黄世忠等(2004)认为,研究结论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本身是否成立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立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市场机制的配置功能是以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等假定为前提的。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事实在现实市场中经常发生,因此市场导致资源无效率配置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就能够透视会计方法的实质,发现会计信息背后真实的现金流信息,不会被不同的会计方法产生的信息所误导,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就不会产生任何经济后果。而目前理论界实证结果仅仅支持弱式或半强式的市场有效性,即使是美国这样经济发达、法律体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市场是否真正有效,也还存在着争议。在并购后,权益结合法能够产生比购买法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显然对资本市场中股价的影响更为有利。
  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规模较小,发展还不完善。因此,要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我国特有的融资环境和监管环境。此外,管理层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在分析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会产生经济后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应该包括在内。
  (一)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合并有利于企业从市场获取资源,特别是融资资源。在我国,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银行信贷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债务资金来源,其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及留存收益都有相应的要求,如银行融资审批需要融资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公司连续几年净利润逐年递增并达到一定的留存收益等。虽然债务融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都有相应的限制,但是合并企业总是能够通过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选择来迎合融资要求,争取融资资源。如前所述,购买法能够扩大合并购买方的资产规模,高度举债经营的企业,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购买法,降低资产负债率,但这并没有改变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采用购买法通常高估了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并有可能导致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误判;与购买法相比,权益结合法能够带来更高的报告利润,进而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结合我国的融资环境,较高的报告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有助于合并企业突破银行信贷限制,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筹资限制少,筹资风险小,筹集的资金能够为企业永久使用(在企业不破产的情况下),因此股权融资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即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包括初次发行和增资发行两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发行资格都受到较严格的法律和政策约束。《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企业首次申请发行股票作出了规定,涉及多项经营业绩指标,如企业在最近三年内必须连续赢利,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要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等。2001年3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作出了规定,将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不低于10%调整为前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见,盈利能力指标是企业能够取得上市资格和成功发行新股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发行股份进行融资,而自身的盈利能力又达不到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时,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合并会计方法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将会产生,相较于购买法,权益结合法能够产生更高的报告利润,因而企业管理层必然更倾向于在企业合并中采用权益结合法。
  (二)监管环境分析
  根据2001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情形,证券交易所应自发布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若暂停上市公司能在限期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报告并显示盈利,可以申请恢复上市,否则证券交易所有权做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我国企业为摆脱退市威胁而采用的常见手法就是所谓的资产重组,包括资产置换和收购兼并,因此如何选择合并会计方法,将会对上市公司的亏损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与购买法相比,权益结合法能够带来较高的报告收益,迅速改观经营业绩,因而更受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青睐。
  (三)管理者薪酬分析
  根据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理论,股东和受托管理公司的经理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确认经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多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将公司经营业绩与经理人员的酬金相挂钩,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层的职务及晋升,也关系到其自身的声誉。对股东而言,会计利润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因此常常取代股票价格作为激励经理人员的基础,这样管理层就会十分关心对会计利润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方法,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利用或操纵会计政策选择。涉及到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由于权益结合法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当企业盈利状况较差时,管理层往往更倾向于采用权益结合法来提高公司业绩,进而达到提高管理者报酬的目的。而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的情况,由于采用购买法能够达到合理避税、平滑业绩的会计后果,管理层则倾向于采用购买法。因此,企业管理层会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对合并会计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提升管理层自身薪酬则是围绕这一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融资环境、监管环境和管理者薪酬都依赖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和监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差异将会带来不同的会计后果,并且极有可能转化为经济后果;另一方面,基于对这种经济后果的预见性,企业将会选择对自身更为有利的会计方法,甚至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合并会计方法的差异进行利润操纵。●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陈箭深,张象至等.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J].会计研究,2004(8):30-39.
  [2] 唐蓓,潘爱玲.关于新企业准则合并会计方法选择问题的探讨[J].财经论丛,2007(4):84-88.
  [3] 孟宪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会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38-40.
  [4] 李明辉.论企业合并会计政策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6(2):6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