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美华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7SJD630069)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着不容置疑的风险,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加以化解。笔者从高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两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风险表现
  
  (一)领导不够重视的风险
  在高职院校内,如果说领导完全不重视财务工作和财务风险,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其他人员,包括院领导在内恐怕无人会完全相信。准确地讲,此风险应该有两点:一是不够重视;二是重视的方法不够科学。主要表现为:1.只要财务能够运转下去,院领导一般不大过问;2.如果出现短暂困难,一旦化解将不再追问,就算是过去了;3.认为日常资金需求要求财务负责人负责,施压时只要求财务负责人拍胸脯、下保证;4.紧迫时只下命令,办理后总结经验,批评财务负责人考虑不周;5.不能率先垂范地执行各项财务制度;6.不敢旗帜鲜明地支持财务人员坚守制度的正确性等等。这必然会导致高校领导从认识到行为由于有失水准而产生领导风险。
  
  (二)财权相对分散的风险
  笔者认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实行财权适度集中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最紧迫的工作上。但在预算不严肃和财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领导各管一块,在一定的权限内各批各的,财务部门都得照付,资金支付一定程度上缺乏应有的统一考虑和综合平衡。财权相对分散的风险是支出规模无法控制,人为地增大了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
  
  (三)债务风险
  从目前来看,凡是经历过新校区建设的高职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债务风险。高职院校的债务主要有三个方面:1.银行债务;2.建筑商债务;3.供应商债务。其中,银行是高职院校的最大债权人。高职院校在银行的贷款分为项目贷款和短期(流动)贷款。其中,短期(流动)贷款一般容易得到妥善处理,即只要正常支付利息和到期能够办理实转,就不大可能形成债务风险,至少可以推迟债务风险的显性化。但项目贷款有其期限,明确了分年度的还贷金额,到时间如果不能如数还贷,债务风险就会立即显现。
  
  (四)管理粗放的风险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粗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许多预算项目缺乏明确的开支范围和各项目之间的结构制约。如“学生管理费”、“就业费”、“招生费”、“专业建设费”、“课程建设费”、“课题费”等,几乎是正规票据就可报销。更为不合理的是在“学生管理费”、“就业费”、“招生费”中列支“加班费”和“通讯费”等,而这些费用又都有明确的开支渠道。给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在“就业费”中列支“就业讲座费”,在“学生管理费”中大量列支“招待费”等。还有要求在“办公费”中列支“招待费”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耗材费”中列支“办公费”的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凡是正规票据就可报销的现象必然会带来管理不当的风险。
  
  (五)财务管理制度软约束的风险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不落后,不仅有各项制度,而且早已将其装订成册发放执行,但是无视制度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制度形同虚设,不仅助长了财务管理的混乱,而且导致不负责任的好人主义。如在财务开支审核审批过程中,有的审核审批人竟然明言“我不过签了字,又没有拿钱”!岂不知,如果你不签字,他(她)就不可能拿到钱。
  
  (六)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风险
  表现在:1.财务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由于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模式上,因此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在高职院校内不高。2.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由于在计划经济环境下,高校经费基本上是政府拨款,高校财会就是“核算型”、“报账型”,财务任务也只是把钱用好,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和使用资金;很多人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甚了解,从而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也是低层次的。3.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由于一些财会人员受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的影响,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对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教条化,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又与实际脱离,导致高职院校财务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财务管理难以深入的局面。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银校合作力度,妥善安排资金借期,顺利实现安全运行
  银校合作有几个关键问题对高职院校有致命的影响:1.借贷规模要适度;2.借贷银行要相对分散;3.借期不能过于集中;4.与银行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做到做好以上几条后,只要银校合作关系密切,到期付息和及时转贷,则高职院校仍不失为银行一个比较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样,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与银行的合作上就不会带来资金方面的风险,实现安全运行的目标。
  
  (二)实施三级审核,控制环节风险
  这是指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对每一笔经济事项均实行部门审核、财务复核、最高管理者审批的三级审核制度。这样可以减少财务管理中的漏洞,确保高职院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及其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1.财产购进、领用、报废、处理的三级审核,避免管理粗放,造成财产物资的短缺与流失以及不良资产的产生,对盘活高职院校存量资产也有一定的作用。
  2.货币资金支付中的三级审核,避免审批权限不明确,造成多头审批的混乱现象。审批过程中要严加调控,坚持先经营、后消费;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力争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用活。
  3.现金管理中的三级审核,避免财务人员的职务犯罪,增加现金管理中的透明度。第一级审查,由出纳员自己进行现金盘点,做到日清月结;第二级审查是由财务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监盘;第三级审查是由高职院校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监盘,监盘程序与第二级审查相同,以确保现金管理的安全。
  4.记账凭证中的三级审核,避免记账凭证输入错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一级审核是记账凭证录入人员的自我审核。一般是在记账凭证未打印出来之前进行,审核的项目有原始单据的正确、合法、完整和记账凭证编制的正确性,如记账凭证中摘要的完整性、会计科目的适用性、金额的正确性等。第二级审核是财务部主管会计进行详细审核,主要包括审查记账凭证摘要是否准确、会计科目的运用是否正确、记账金额是否正确、原始单据是否有错漏等。第三级审核是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重点审核。当记账凭证打印后,财务负责人做最后的审核。这次审核主要是对那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会计业务进行重点审核。
  
  (三)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高效、合理地使用资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事业经费都比较紧张,要想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财务的预测、计划功能,准确地预计现金的收、支、余。预测和计划是超前思考的过程,其结果并非仅仅是一个资金收支余量的数字,还包括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准确的预测还会给高职院校带来利用各种机会的额外收益。
  2.根据重要性原则,加强资金收支的管理。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应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对非重要项目、工作的资金安排上应尽量暂时不付或缓付。
  3.建立现金余额预警制度。根据高职院校历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数据,财务部门应提出现金的最低存量。现金余额到了最低临界点时,财务部门应及时上报领导,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帮助高职院校缓解暂时遇到的财务困难。

  
  (四)强化预算的刚性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开支
  高职院校预算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强化预算管理要做到:1.要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就是学校每年执行的预算;2.推行校内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按要求编制预算,编制方法方面,要试行和推广“零基预算”法,克服学校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3.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4.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5.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五)加强内部控制,充分降低风险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使之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以保证学校计划任务的完成,最直接的目标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个方面:1.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学校的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纪律控制等。2.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3.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
  会计职能可以分为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基本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大多数财会部门和财务人员已经做到。派生职能就是完成基本职能之后,会计要通过开展预测、预算(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参与管理的职能,将会计核算职能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的这些派生职能不仅是会计发展规律的体现,而且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会计的派生职能发挥得并不十分理想。大多数财会部门和财务人员只是完成了会计的基本职能,却没有很好地完成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等会计的派生职能。而这些派生职能对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意义重大。因此,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重在如何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建议,不断增强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4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