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永泽

  【摘要】如何定位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国传统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简而言之,就是立足于培养“社会精英”。不可否认,这种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合格的“会计主管”、“财务总监”、“国家干部”、“高校教师”等高级人才。然而时至今日,“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人才竞争的巨大压力时,才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不能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又不愿意降低身份,使很多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陷入彷徨。
  教育部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65份。被调查教师包括了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的教师,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共七大区域。被调查教师认为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应用复合型人才,占被调查教师的72.4%;对用人单位的678份被调查的问卷中,有超过一半(51.3%)的用人单位认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最应该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本科生毕业后除继续深造外,基本上都是从事实务工作,就连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也是如此。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而有一些用人单位不要应届毕业生。如南方某人才市场,每年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4万多家,要应届毕业生的只有1000多家。这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提高教师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讲授管理学科专业课的教师必须从事过实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一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会计的没记过账,教审计的没查过账,教财务的没理过财。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只有教师贴近社会,学生才能贴近社会,才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分期分批地让中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工作一段时间,或到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公司,参加一些审计和咨询项目。
  另外,还应聘请一部分实务部门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定期请他们到学校来给学生讲一些专题,让学生知道社会上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校园的外面都在发生哪些变化,使学生尽快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一个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框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单靠学校是完不成的。大学不可能将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会计师,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一名高级会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的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获得的。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增长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同样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一名学生是否具有这种再学习能力是判断其将来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志。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要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过分依靠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黑板+粉笔”等自然媒体上,效果很差。教育部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近70%的学生对教学方法不满意。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
  (一)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现代科学试验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多少是不等的,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共达94%之多。法国有关视听教育调查的结果表明:同一材料,三天后的记忆率是:纯听,记住15%;纯看,记住35%;视听结合,记住75%;另一试验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的,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1.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多媒体教学更注重多感官的刺激,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强得多,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学效能的提高。例如,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涉及各种各样的实物。拿记账凭证来讲,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也就是做会计分录,但一到实习环节进行填制记账凭证时,往往连最基本的格式可能都不知道,这是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表现。有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将记账凭证的扫描图像及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如何填制凭证演示出来,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和立即反馈性,这种人机交互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是教师所不能取代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认知效能。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参与活动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但是,我们决不能误导多媒体教学,不能将多媒体教学理解为使用PPT进行教学,应该是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包括教师的讲授、教科书、PPT、“黑板+粉笔”、录像、光盘和网上资源等,甚至教师的手式和动作也是一种媒体,对学生的记忆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在黑板上讲解会计分录或推导公式要比通过PPT讲授效果更好。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各自的优点,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二)增加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对于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组织编写一批优秀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案例,并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其他教学环节的课时

  传统的高等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主考,学生应试”。现在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好象只有通过教师讲,学生才能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通过课堂讲授。许多教师都抱怨课时不够,而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的作用。其实,有些内容并不都需要教师讲,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讲重点、讲难点,组织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做作业来掌握。让学生主动去学比被动学效果更好。主动学时,人的大脑往往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记忆比较深刻。“填鸭式”教学教师虽然讲的多,但学生能记住多少呢?因此,应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其他教学环节的课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留作业,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好处的。
  (四)加强实践教学
  高级会计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是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是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社会,接触一些实际工作。参加专业实习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缩短适应期;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更有用。扩招后专业实习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专业实习越来越少,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有十二项)中选项最高的是“缺乏专业实习”,有62.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建立一些固定的实习基地。年初是会计师事务所最忙的季节,可以帮会计师事务所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也可以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解决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校内建立综合模拟实验室也是一种补充。现在许多学校都建立了ERP综合实验室,效果比较好。但还需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扩大实验室的面积和接纳实习的能力。
  
  五、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高等会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基本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这种方法是一种“学校主导型”的评价体系,主要特点是从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出发,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要评价依据。这样的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
  传统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弊端是评价尺度单一,与社会需要脱节。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学校导向型”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一些成绩平平,但是平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却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通过实际工作才能得到检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从传统的“学校主导型”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改变题型,使其更加接近实务,同时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比如,口试、论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加重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非“临阵磨枪”式的突击记忆,这样才能持久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我校会计学院对会计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改革,每门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期末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5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作业、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来进行评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改变了死记硬背的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7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