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互联网的30个瞬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德嵩
尽管互联网历史短暂且发展迅速,但它有着自己明晰的历史,而这些历史都将决定互联网的未来该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创造互联网的30个精彩瞬间都彰显了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为繁荣而自主”的精神。
1998年:网络商业的世俗化
Amazon、Real Networks、Yahoo及Netscape四家公司是1994年诞生的互联网商业明星,这四家公司共同决定了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剩下日子的命运,并共同最终确定了导致互联网淘金热的公司类型。以上的四颗明星都成为了各自行业里被模仿的对象,在他们的推动下网络真正从学术的后台走向由新兴网络公司引领的历史舞台。
自此,互联网被彻底商业化了。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深化,波及俄罗斯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经济面临着萧条的趋势。然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商务模式,却异军突起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电子商务呱呱坠地起,各个阶层的人、各个领域的钱都争先恐后地向它扑去,一场被称为“烧钱圈地”的运动在互联网领域里波澜壮阔地展开。一大批网站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并眨眼之间身价百倍。以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戴尔公司(DELL)为例,凭借着“网上直销”战略,极大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经营成本,从而在PC行业新一轮竞争中占尽风光。戴尔公司在1998年第三季度超过了康柏,成为美国大公司的最大个人电脑供货商。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信息科技100强企业中,戴尔公司的股票市值与盈利能力,居然一举超过微软、IBM这些IT巨头而名列榜首,让人跌足了眼镜。
一时间,互联网的香气在各大股市恣肆飘荡。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对网络股的追捧,使网络股直上青云,简直成为了“点石成金”的魔棒。可以说,没有任何行业能够像网络股板块一样,让华尔街感到如此刺激,让券商和投资者如此大幅盈利。任何只要跟互联网沾上一点边的首度公开上市股票,迟早都有机会在华尔街享受到翻几番的爽快滋味。例如,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店Booksa Million重新“装潢”了网络虚拟书店网站门面后,股价就从4美元猛升到30美元。根据专门追踪首度公开上市公司的Monitor网站所做的调查,1998年最成功的五大首度公开上市股票都是网络公司的股票。
尝到了网络股投资甜头的投资人,在节假日也会端坐在电脑网络前,用电话线上网,对高科技网络股投资新宠下单,大肆搜购网络股票。在华尔街的历史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不以上市公司的“盈利”论英雄的“极度泡沫”现象,让擅长于进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传统投资者(如巴菲特),乃至金融管理当局都大声疾呼“市场非理性繁荣”。
同时,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在技术上互联网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8年5月,SBC通信公司冒险向整个加州的200多个社区提供高速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服务。那些一直以每秒28.8K速度访问互联网的用户现在可以将访问速度提高到原来的50倍。持续不断的或者永不掉线的连接是互联网使用率不断增加的真正动力。更高的带宽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它可能会推动更多的商务。
1998年12月,网上节日大购物。无数的人有理由庆祝1998年的新年前夜,但没有几个人比那些电子商务零售巨人拥有更多的理由。节日期间的疯狂购物使亚马逊的年销售量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这很不错吧?不过,美国在线仅在10周的节日购物期间销量就达到12亿美元。
然而,网络世界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网络通信界兼并之风兴起,一个个公司都嫌自己不够大,吃了东家吃西家,搞得都跟巨无霸似的。当然,并购有并购的道理,技术上、产品上缺这少那,不吃正对胃口的小公司,都等自己研发,得等到什么时候?怎么办?买吧!于是乎1998年成为有史以来IT业并购事件发生最多、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年。
历史仅有16年的康柏以96亿美元吞下40多岁的DEC。通过此次并购,它从一个PC大户升格为一代计算机企业的巨子,形成了与IBM、HP三足鼎立的新格局。SBC以6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Ameritech,AT&T则分别以480亿美元与50亿美元收购了TCI与IBM的全球网络业务部,北方电讯以91亿美元收购了BAY,阿尔卡特也拿出44亿美元买下了DSC。1998年6月,美国在线收购了ICQ,得到了5300万登记注册者。9月,美国在线又收购了Netscape(包括它的Navigator浏览器技术和 Netcenter门户网站的2000万成员)。这一场大并购虽然金额不大,只有43亿美元,但它对日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的来说,到了这个时候,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还可以把它看成赚钱的工具。电子商务使互联网从学术的象牙塔走向商业的世俗化。
1998年:惠特曼的eBay时代
1995年,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创建eBay网站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女友,帮她收集Pez水果糖的糖盒。可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之为“网上跳蚤市场”的公司,却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1998年,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出任eBay公司CEO,同年公司上市。由此,eBay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我们将收入和公司建立的时间联系起来,eBay用了不到9年的时间,使交易额达到了100亿美元。而沃尔玛公司则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一目标。
eBay的业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在全球33个国家当中都是排名第一的网上交易。第二,PayPal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网上支付标准,在全球拥有7900万用户,占有美国电子商务市场上10%、全球5%的交易额。第三,拥有全球最大的VoIP网上电话提供商Skype,在全球255个国家都可以使用。拥有约5700万用户和6000万美元的收入,而且用户数量现在每天以15万的数量在增加。有意思的是,Skype现在已成为英语的一个动词。Skype是eBay在2005年花费41亿美元收购的项目,eBay要考虑的就是让Skype的模式更好服务于eBay和PayPal的用户。
表面上看,eBay只不过为那些想在网上交易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之后公司的任务就是收取管理费,这的确有点像沃尔玛,只不过是在网上而已。然而你果真这样理解的话,你一定会错过最精彩的eBay。eBay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所搭建的网络“商品分类”管理技术。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网站应该按照卖方的意愿建立商品目录,但是eBay的做法颇有些不同:它追踪观察商品的交易活跃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目录。如果eBay发现某些商品交易量可能趋向于火爆,它就会极力推动这种趋势。例如,2002年eBay网站从汽车拍卖活动中收入30亿美元,从家电、家具交易中赚了36亿美元,儿童用品交易量增长了50%,这些交易活动都得到了eBay的大力支持。
eBay很看中这一点,公司管理者认为让用户在网上体验到最佳的购物感觉才是不断推动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根本所在。因为没有采购、销售、库存等烦杂业务的干扰,eBay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网站和软件管理。它们向拍卖者提供不断优化的专业软件,卖家可以更好的利用eBay网络平台获取买卖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这样,eBay网站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虽然eBay已经成为网络拍卖行业的“巨无霸”,但如何维持这种无价的市场地位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从eBay成立开始,它就一直遵循两条“黄金原则”:建设虚拟社区,给网民以家的感觉;保证网站稳定安全运行。eBay网站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虚拟社区”,网民可以通过电子留言板向eBay反馈信息,甚至可以直接与公司CEO麦格・威特曼交流意见。
如今,eBay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就像磁场一样为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买家和卖家。小商品零售商喜欢eBay,是因为这里有数千万的准备掏腰包的人;消费者光顾eBay,是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交易市场,它可以连接世界。现在至少有一万以上人员已经选择在eBay开店作为职业工作,通过网上交易模式创造新的交易体系,增加了更多销售的渠道。不仅是个人,现在一些大公司也开始打eBay的主意。对于大型批发商来说,eBay提供的网络拍卖平台则是极好的分销渠道。大公司如果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过剩商品,很可能连成本也收不回来。而如果使用eBay的拍卖网站,销售成本就会很低。
在美国,人们已经将eBay所创建的这种改变销售渠道和生活文化的模式成为“eBay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带动全世界几十亿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做网上交易,彻底改变了生活,还推动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皮埃尔・奥米迪亚,eBay的这位创始人是一位出色的慈善家,他希望当互联网把世界完全联系起来以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地方可以借助eBay使自己出色的产品卖向世界各地。
其实,在eBay努力构建自身互联网交易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公司出色的技术也产生了另外一个副产品,由大量用户交易数据而组成的商品需求信息,eBay将其称为“商品分类”管理技术。这项技术类似于沃尔玛公司的商业智能管理系统(BI),其根本目的都是时刻洞悉消费者偏好,以更好的提供商品与服务。与沃尔玛的BI不同的是,eBay“商品分类”管理技术完全基于互联网,而且更加开放,可以为各类公司提供所有能够交易的商品的需求信息。而且,eBay可以借助于注册用户的资料,将每一种消费产品的信息与消费者进行精确的配比分享,得出更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比如,哪种商品更受年轻人喜欢,哪种商品女士更选择。
2000年:千年虫
说起轰动效应,恐怕世上再没有别的事情可以与电脑千年虫媲美了。这个令人头痛的精灵隐藏在世界各个角落,害得各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停飞,银行赶印钞票,百姓不敢出门,谈“虫”色变者不计其数。为了它,世界各国竟首次同心合力“捉虫”。这只“小虫”提醒人类,最大的问题在人本身。
据闻,美国东部费城法院的计算机系统千年虫问题发作时,大约400-500名市民收到了法院寄来的信,要求他们在1900年到法院报到,以便在新年内履行充当陪审员的公民义务。该市里奇蒙港区的一位居民查尔斯・麦克劳林周五收到了通知书,他对妻子说:“我得去当陪审员了。不过我还去不了,因为我早就错过时间了。”
2001年:梦碎纳斯达克
从1998年10月8日至2001年9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做了一个梦,梦见从1420点扶摇直上,九天揽月,又梦见从5130点忽悠直下,入泥潭三尺。这一梦,历时1051天。
2004年:谷歌上市
2004年8月19日中午,谷歌公司(Google)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正式挂牌交易。10月25日,谷歌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每股187.40美元收盘价,公司市值超越雅虎,成为全球最具实力的网络公司。
2005年6月7日,谷歌股价报收于293.12美元,再创上市以来的新高,谷歌的市值也一举突破800亿美元大关,上市仅十个月就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媒体公司。
2005年10月21日,谷歌市值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最高达到了346.43美元,收报于339.90美元,上涨了36.70美元,涨幅为12.10%。按照收盘价计算,谷歌的市值为980亿美元,开业仅7年就比开业66年的惠普的市值高出了近200亿美元。
2005年11月17日,谷歌股价首度突破400美元大关,报收于403.35美元,谷歌的市值达到1120亿美元,超过思科公司。在技术类公司中,谷歌的市值现仅次于微软、英特尔和IBM公司,市值超过了可口可乐公司。
2005年12月21日,谷歌股价最高上涨3.7%至446.21美元,市值高达1319亿美元,市值一度超越创立于1911年的全球最大计算机服务公司IBM。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凭借着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创造了全球公司发展的神奇速度。谷歌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依赖数以百万计的向网站发布信息的用户来确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价值,而这正是互联网复苏与真正成为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紧紧围绕在其周围的充分理由。在谷歌身上,似乎看到了那个一直追求人类大脑互联的网络已完全形成。
就每天处理的超过2亿次以上的搜索内容而言,谷歌就可以编制出一套世界上最权威的信息表。在这张表上会有,哪家公司最受欢迎,什么品牌的汽车最受关注,哪种颜色最被倾慕,哪里是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哪里的东西最便宜等等一大堆有关“哪里”、“什么”、“最”之类的问题。说白了,谷歌只要将搜索记录稍加整理,便可以将互联网所反映出的一些社会生活文化做出总结,这是因为“谷歌绝对不只是一个网络搜索引擎,更应该把它看成是由活生生的人和企业构成的生态系统。”《Google成功的七堂课》在作者罗耀宗这样认为。可以说,在认知当前社会生活文化方面,没有哪家公司比谷歌更权威。当然,布林和佩奇并不希望他们的谷歌成为一家纯粹的研究公司,但市场却对此充满了期待。
其实,谷歌的这种价值在两个年轻人创建搜索技术的最初就已经确定了。那时,布林和佩奇为公司确立的使命就是,要为用户提供网上最好的查询服务,促进全球信息的交流。“要完全了解谷歌,你需要了解谷歌在重新定义个人、企业和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看法的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布林和佩奇这样解释谷歌的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布林和佩奇一直在追求技术创新,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快速准确而又简单易用的搜索服务。这也成为谷歌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与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
在华尔街,有关谷歌的股市神话还在延续,尽管公司的市值已将雅虎、思科、IBM、惠普、可口可乐等公司抛在身后,但投资者似乎还相信谷歌的价值还会上涨。一些投资者认为,谷歌价值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将不再是搜索本身所带来的广告收入,而是谷歌的搜索技术能够与现代商业完美的结合,这也是谷歌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而步入壮年的关键。如果谷歌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其他大公司的利益相结合,与商业更加靠近,谷歌就不会因为网络的兴衰而变得起伏不定。
将搜索与现代商业结合,在技术层面不会有任何难题,关键要看谷歌如何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技术应用范围,将更多的信息“搜入”自己的数据分析库中。现在,谷歌已加大了并购的节奏,在2005年的并购活动中,谷歌一共付出了1.30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15个被并购的公司中大部分是小公司,谷歌希望借此打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谷歌搜索服务。
如果把eBay的“商品分类”管理技术看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交易信息记录方法,那么谷歌的各种搜索技术则是更加庞杂的信息查询方法,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对于那些大公司而言,已很难再创造出一种方法,可以超越谷歌和eBay,借助互联网实现对消费者、对市场的无缝连接。事实上,那些主业明晰的公司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掌握信息而做网站,与谷歌和eBay这样的公司合作,分享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内容,进而对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有所促进才是最现实的。总之,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商业会变得更加敏锐与个性化,大公司为了避免在信息战中落后,就会想尽办法去获取各种信息。而在这样一个大公司主要的全球化时代,网络本身会因此找到最适合的价值――分享、重组与再造,而这正是互联网出现的原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2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