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晓彬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A证券市场的数据,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层持股比例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审计收费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高管层激励机制和进一步完善审计委员会的法律法规对公司治理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审计收费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一、引言
  
  审计收费(Audit fee),也称审计定价(Audit pricing))是审计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契约中,双方达成的一项代理费用,它是审计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审计收费,可以了解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和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可以发现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是否存在由于低价揽业而导致的恶性竞争行为和审计质量减损的情况,从而有助于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国外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获得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成果,对促进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直到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后,国内才开始起步审计收费的理论研究。独立审计作为公司的外部监督机制,产生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目的是减少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代理冲突。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独立审计是可靠财务报告的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因此,有效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高质量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审计成本,所以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最终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完善,代理行为严重,所以审计收费不仅受到审计成本的影响,还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文献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关于审计收费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Simunnic(1980)最早对美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达到了57%,其次为控股子公司个数、涉及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等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并不显著。在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中,Carcello et al (2002)发现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勤勉程度和专业水平与审计收费是正相关的。Abbott et al (2003)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财务专业水平与审计收费是呈正相关关系。而Sullivan(1999)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由此认为董事会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特征并非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考虑的因素。Fan&Wong(2001)的研究发现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到审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出具。
  ( 二 )国内文献国内对审计收费的经验研究是从王振林(2002)开始的,大多数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模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审计复杂性、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审计收费折扣、盈余管理等。根据张奇峰等所搜集到的我国审计收费经验研究结论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审计收费与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客户是否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审计师是否国际五大显著正相关,与客户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国内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刘明辉、胡波(2006)基于公司治理框架,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2001-2003年审计收费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存在其他变量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高管层持股比例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等情况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潘克勤(2008)采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变量,以“100佳”中的55家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公司治理指数、审计风险、审计师规模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定价越低。本文主要是在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着重与公司治理有关的变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机构投资者是重要的权益持有者,Monks and Minow (1995)认为机构投资者有机会、能力和资源来监督、影响公司的管理者。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总的来说,比个人投资者消息更加灵通,因为他们迅速的发展和对及时、有价值的公司特定信息的分析(Balsam et al., 2002; Jiambalvo et al., 2002; Wahal and McConnell, 2000)。当机构投资者单独拥有不到5%的优质普通股时,也就是,当机构投资者分散开时,他们监控公司事务的程度取决于一个分散的机构股东团体共同持股的规模。当所有权分散时,股东普遍缺乏激励和监督公司活动的动力。然而,随着共同持股的增加,分散的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集体更有影响力,包括公司为了防止财务报表舞弊而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为了减少财务报表的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团体可能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Kane and Velury, 2004)。相反,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公司可能倾向于购买高质量审计服务来证明财务报表的高质量。因此,从需求基础观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总额与审计收费是正相关的。然而,从供应方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随着集体股权的增多,分散的机构持股团体会主动监控公司事务比如财务报告出具的过程,这无疑降低了实质性错报的内在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审计师会索取更少的审计溢价,从而导致更低的审计收费。综合以上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我们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分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关系不显著
  管理层持股是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关键因素(Jensen and Meckling,1976)。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过大时,管理层会朝着实现个人利益的方向努力。Warfield et al. (1995)提出随着管理层股票所有权的增加,很大一部分管理层的财富依赖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导致管理层持股收益的更大调整。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拥有较高股权利益的管理层为了短期利益很少参与投机人为管理,并且更有可能通过财务报表来传递价值。他们的结果是受与较高管理层所有权相关联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不太可能被投机性盈余管理所驱动。因此,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财务报表存在欺诈的可能性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这减少了实质性错报的内在风险和与财务报告过程相连的总体审计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审计收费中的价格溢价和审计业务努力的程度将会降低,从而导致更低的审计收费。因此,从供应方观点来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应该是负向关系。相反,从需求基础观来看,审计收费与管理层持股很可能是正向关系。在管理层持股较高的公司中,管理层可能需要扩大审计范围或从外部审计师那里购买高质量审计服务来传递已报告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正面信号。这种策略可能对公司带来很多经济利益。较高的财务报表质量将提高信贷比例、减少资本成本、债权人监督,这不仅可以增加公司价值并且对于管理层来说,工作更具有灵活性。与此同时,还会吸引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大股东投资于此公司,从而提高公司在市场的信用度和地位。基于以上两种冲突的观点,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2:高层管理者持股情况与审计收费关系不显著
  相关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存在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独立董事的存在使得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到加强。崔学刚(2004)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存在能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Carcello et al(2002)研究了美国财富1000家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对其审计的“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关系,发现审计收费与董事会的独立性显著正相关。所以,独立董事比内部董事更加注重审计质量。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从中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不仅强化了董事会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提升了审计独立性,而且控制了内部风险。对于这一点,李补喜、王平心(2007)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已证实。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4: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更高
  (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的样本全部来自2009年沪深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剔除没有披露2009年审计收费的上市公司和混合披露审计收费的上市公司,剔除本期ST公司和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过以上筛选,最后获取了778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其中沪市403家,深市375家。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费用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审计收费说明,公司治理数据来自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的公司治理数据库。分析的工具主要是SPASS17.0。
  ( 三 )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与以往审计收费研究类似(Simunic,1980;Craswelletal.,1995;Abbott et al.,2003),我们使用横截面回归模型来检验公司治理变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此模型选用分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选用公司规模、审计业务复杂程度、财务风险、审计意见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初步了解样本情况,并观察样本若干特征,见(表2)。从样本数据上看,我国A股证券市场的审计收费存在较大差异,样本公司中审计收费最小值为1.30万,而最大值为900万;大多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规模的比例达到了1/3,说明我国董事会结构已经逐步在发展成熟。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差别很大,但管理层持股比例非常小。分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39%。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有203家。
  ( 二 )回归分析 为了避免联合检验的问题,除控制变量全部带入以外,本文将解释变量逐一带入,将上文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解为4个模型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1:仅考虑假设1的分散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的解释变量,另外加上所有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见,分散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分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成正向关系,但结果并不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1。上市公司期末总资产、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个数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期末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期末流动比率在10%的水平上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其他控制变量,在统计上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不显著。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解释变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方程拟合度有所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说明拥有一定所有权利益的管理层很少因为机会主义原因出具错误的财务报告,这改善了出具财务报告过程中的代理问题,结果是更低的风险溢价和审计范围,导致更低的审计收费。控制变量与审计收费的相关程度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相似。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独立董事规模的变量,方程拟合度不变,INDEP与审计收费相关性不显著,假设3未得到检验,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对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并没有体现出积极的意义。模型4:最后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个解释变量后,方程的拟合度再次提高,调整后的R square为68.2%。ADICOM与审计收费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得到检验。说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强化了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改善了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
  
  五、结论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建立适度集中,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考虑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信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能使公司治理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必然会产生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采用管理层持股激励机制,让高管层拥有一定比例的股权,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和委托代理层本,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法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力度,提高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继勋、陈颖、吴璇:《风险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的分析》,《审计研究》2005年第4期。
  [2]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4]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1期。
  [5]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率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研究》,《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
  [6]Simunic,D.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7]Carcello JV, Hermanson DR, Neal TL, Riley RA,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 Fees. Contemp AccRes,2002.
  [8]Abbott LJ, Parker S, Peters GF, Raghunandan K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 Fees. Auditing: A Practice Theory ,2003.
  [9]Monks R, Minow N ,Corporate Governance. Blackwell Publishers, Cambridge, UK,1995.
  [10]Jensen M, MecklingW,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Finan Econ,1976.
  [11]Kane GD, Velury U,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n the Market for Auditing Servic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Bus Re,2004.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0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