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考试改革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红梅

  摘要:本文针对五年制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了传统考试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以突出职业性、行业性为特点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构建知识和能力兼顾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考试改革 改革方案
  近年来,以初中起点招收的五年制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现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改革,培养以突出职业性、行业性为特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构建知识和能力兼顾的考核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1 现有传统考试模式不足的体现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各类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而改革考试内容、方式将直接推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考试的考核目的、测试方式、考试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很强的推动、导向作用。考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甚至可以说,“考决定着学”,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
  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传统高职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考试功能异化 在思想观念上,学校领导、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对考试的本质、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树立与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考试本具有引导、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的手段化功能,以及评价、选拔、加强等结果性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严重异化,片面强调评价、选拔功能,而掩遮了学生对其它功能的注重。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通过闭卷考试得来”的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甚至将学业分数同奖学金、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甚至学生的好坏紧密结合。
  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目标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掌握。这种考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1.2 考试内容不合理,重知识轻能力 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类教材应用性内容欠缺,理论性要求偏高,学生学完遇到实际问题,却不知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最后教学的效果成了“唯以知识的传播”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途径,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考证。
  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忽视对发展自身能力的关注,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3 考试方式单一 目前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
  首先,闭卷考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和材料的情况下,一般在2小时的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成绩存在偶然性。第二,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角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所以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察是不全面的,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第三,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这在多元化思维的世界文化氛围中,阻抑了学生创造性、个性的成长,也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第四,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基础差、理论底子薄,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考前索取所谓考试重点的方法应付,甚至不惜冒险,进行考试作弊。
  1.4 考试成绩不理想 以我院的基础课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数学,专业课高频电子线路、数字通信等课程为例,当前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加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有的课程甚至达到80%以上。通过对近三年《高等数学(文)》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补考成绩统计,结果80~100分占15%,60~79分占20%,59分以下占65%。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此类课程考试,厌学厌考。
  1.5 实训课程考核要求低 高职校内外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获取职业认知、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更是高职学生职前职业能力准备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是高职学生实现有效就业的重要支撑环节。特别是,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定岗实习、示范共享,成了进一步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方向。
  但是,诸多院校,在实训教学的考核模式上,还没有有效建立规范的实训、实习教学考核办法,或没有一个可测量的考核标准体系。对学生技能考核改革力度不够,其要求不如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把以“能力本位”的考核理念贯穿于实训教学未能到位。实训教学考核不及格现象极少,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产生学习惰性,缺少考核压力,造成学生技能培养先天不足。
  针对以上考试模式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2 改革方案
  2.1 改革的目的 为了积极探索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改革,培养以突出职业性、行业性为特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构建知识和能力兼顾的考核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2 课程分类及考核方式
  2.2.1 挂钩课程 学期考核:采取与证书挂钩的方式;补考方式:与考证挂钩;涉及课程:办公自动化、普通话等。
  2.2.2 理论课程 学期考核:①平时测试:单元测试、课堂练习、测验等(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考核)。②期终考试:方式1:采取半开卷考试(制定参考资料,如:书、一页笔记等)形式。方式2: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套题中随机抽取)。③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终考试成绩×50%。说明:平时成绩=考勤15%+作业15%+平时测试20%。补考方式:缴费重修开辅导班(够15人的,开班集中上课辅导;不足15人的,由教务处指定辅导老师,安排辅导时间,进行个别辅导)。涉及课程:数学、物理、毛概、语文、英语等。
  2.2.3 理论+实践课程 学期考核:学期总评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构成。理论部分考核方式同以上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占比减半)。实践部分考核方式:分项考核、单元考核、任务考核、现场考核、上机考核。总评成绩=理论成绩×50%+实践成绩×50%。补考方式:那部分不合格考那部分,综合计分,实践部分随机抽取模块现场(上机)考核。涉及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缆线路、概预算、光纤通信、光缆线路、接入网、C语言、市场营销、服务礼仪等。
  2.2.4 实践课程 学期考核:分任务分别考核计分。总评成绩=各任务得分之和。补考方式:在限定时间内,随机抽取一任务考核。涉及课程:文字录入、VB、AUTOCAD、PHOTOSHOP等。
  2.3 关键问题
  2.3.1 操作性:操作性强、容易开展,能反映课程特点,实现教学目标,并避免出现和稀泥、捏造成绩。期末有笔试环节的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期末考试。
  2.3.2 制度化:考核标准细化、公开化、制度化,防止主观随意给分。考勤、课堂表现、技能测试、期终考试等各考核环节根据课程特点划分合理比例,共同构成总评成绩。
  2.3.3 延续性:补考环节严格把关。
  2.3.4 可查询:平时成绩等考核资料的存档。
  2.3.5 可监控:对于五年制班级,在制订授课计划的同时,明确课程考核构成比例以及各项考核、测试的时间安排,以备教学检查、督导督查。
  2.3.6 分层次:有期末书面考试的,试题难度分层次,避免大面积高分或低分。
  2.3.7 统一性:相同类型的课程统一模板,并装订成册。
  2.3.8 有预警:及时预警(每学年书面形式通知),并召开辅导员会议沟通,教学口和学生口相关部门联动,共同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3.9 升留级:每一学年对补考后的考试课程成绩进行统计,一半门数以上考试课(含一半)不及格的,不予升级,安排相同专业或相近的专业班级留级。
  通过对AUTOCAD课程的试行改革,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叶惠英.关于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6.
  [2]贺占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职教论坛,2004年第4期(下).
  [3]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