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直供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提出了出版社图书直供高校图书馆的建议,并从间供的局限性、直供的必要性、直供的阻力、直供的方法、直供的意义等方面,探讨图书直供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以求形成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双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图书发行;图书销售;文献资源建设;发行渠道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044-02
目前,我国出版社图书销售高校图书馆,一般是依托馆配商间接进行的。高校图书馆将拟购图书的订单发给馆配商,再由馆配商统一向各出版社批发,配送图书馆。这种传统的间接供书模式在出版社和众多高校图书馆之间确实起到了桥梁沟通作用,出版社专注于图书的编辑、出版,而对高校图书馆的发行是依托馆配商进行的,出版社省事省力。然而,这种传统的间接供书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给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双方带来了不少负作用,影响出版社图书销售和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成效。在此情况下,出版社应认真反思、总结,拓宽发行渠道,探讨图书直供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
1 间接供书的局限性
1.1 销售渠道不畅
图书馆依托馆配商间接供书,出版社和图书馆没有直接的沟通,图书的采与供完全凭借馆配商这一中间商。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之间存在信息盲区、信息不对称、信息掌握不及时等问题[1]。目前,图书馆与馆配商签订合同时,图书的折扣一般是相对固定的,而出版社根据所出版图书的内容、属性、读者对象、印数等给馆配商的发行折扣标准不同,区别较大,且不同出版社有不同的折扣标准,没有统一性。馆配商有可能人为地控制出版社的发行书目和图书馆的采购订单。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精品图书、学术性图书、专业性图书,由于折扣力度不占优势,难以得到馆配商的青睐,在馆配商提供的书目中这部分图书没有得到体现。而这些图书正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所急需的,由此出现出版社“卖书难”、图书馆“买书难”的问题。
1.2 服务质量难以体现
出版社间接供书,很难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需求,图书馆很难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图书出版信息,已出版的图书难以及时配供,无法配齐配全,出版社的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体现。
1.3 一定的风险性
出版社通过馆配商间接供书高校图书馆,造成馆配商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形成垄断,人为控制图书的销售。通常情况下,馆配商一般先从出版社整体批进书,再向高校图书馆配送,这种模式往往退货量大、资金占有率高、书款回收慢,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馆配商由于经营不善,可能存在重组、转型、破产等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版社难以收回书款,图书发行体制的严重缺陷致使风险剧增。
2 直供的必要性
2.1 出版机制的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社已由以编辑、出版为主体向全面进行图书研发、营销的现代企业转变。后评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经费投入、图书采购数量方面相对平稳,采购更理性,出版社销售压力剧增。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图书销量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只有突破传统间接供书模式的局限性,拓展新的营销模式,才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
2.2 培养核心竞争力
出版社对高校图书馆的发行渠道过于单一,难以有效地控制图书销售,图书质量和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在供过于求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出版社必须加强对图书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度,销售渠道的争夺已经成为出版社获取市场份额的最重要手段。出版社有必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高校图书馆销售策略的选择是出版社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
3 直供的可行性
3.1 双方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
高校图书馆因信誉度高、付款及时等,是出版社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由来已久,出版社从早期的订单寄送发展到目前组织的各种图书订货会、现采会、教材巡展、图书看样订货采购会等,其目的是增进与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合作,以取得一定的合作基础[3]。
3.2 出版社自身的优势
出版社在图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馆配商无法比拟的,其具有更专业的服务优势。出版社全面的书目信息,完整的书目数据,满足了图书馆对信息快、准、新的要求,出版社编目数据比馆配商做得更全面、准确、及时,契合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工作的要求。
3.3 外围条件的完善
“互联网+”战略和数据融合发展战略,为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基于各自数据资源实现合作创造了外部条件,实现了数据共享零障碍。物流配送体系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为出版社图书直供的配送工作提供了便利。
3.4 双方愿望相吻合
出版社希望出版的图书能够及时得以销售,实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希望通过图书直供的采购方法采集到适合馆藏需求的图书,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图书直供使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双方无缝连接,实现共赢[4]。
4 直供阻力
4.1 招投标条件的限制
目前,高校圖书馆图书采购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但投标方大多是馆配商,很少有出版社参与这项工作。图书直供因受招投标条件的限制,目前全线放开还有一定的难度。
4.2 经验缺乏
图书直供对出版社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也许还要付出尝试失败的代价。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来说,采用图书直供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高校图书馆的积极配合。
4.3 自身软硬件制约
受图书馆规模、地域、馆藏结构的影响,出版社是不可能对所有图书馆采用直供模式的。同时,受图书加工、书目数据、书款结算等方面的限制,出版社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动力不足。 5 直供方法
5.1 确定直供模式的核心图书馆
出版社根据目标图书馆的规模、地域等,基于共赢目标,确定适合出版社采用直供模式的核心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需求[5]。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虽然品种是分散的,但自身运作的规律及出版的特色又决定了学科文献的出版种类是相对集中的。尤其是一些以技术类、专业类图书为主要选题的出版社,读者对象大多是高校师生,因此,高校图书馆是其最重要的客户,直供更有利于图书的销售。
5.2 出版信息与馆藏资源信息共享
出版社应及时将本社最新、最全的出版、发行信息提供给高校图书馆,为图书馆直接提供书目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直接合作,应不断完善信息来源渠道,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文献需求、服务需求,以达成共识,提高服务质量。
5.3 多元化的营销整合策略
出版社应在传统的间接供书模式基础上,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整合出版资源,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联系,先试点,在成功的基础上再不断扩大,循序渐进地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图书直供服务[6]。
6 直供意义
6.1 促进了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沟通
出版社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出版社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出版社准确把握高校师生的文献需求信息,增强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同时,图书直供还能开发潜在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扩大出版社自身的影响力,调整出版结构,优化出版选题,提升出版质量,避免了出版社选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图书馆来说,图书直供的最大优势是解决了出版信息不全,收集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馆藏图书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6.2 获得稳定的销售数量,提高图书出版发行的稳定性和销售额
出版社通过图书直供,更加了解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需求特点、学科发展方向等。图书直供对出版社图书选题和出版思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特别是对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更有针对性的出版和发行提供了保障。
6.3 共赢局面的实现
出版社对高校图书馆采用图书直供,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现有图书发行体制的不足,使出版社图书发行数量和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质量同时得到提升。出版社和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合作,使出版社在竞争中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不断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出版信息不对称的中文图书采购问题与建议[J].图书馆学刊,2013(11):40-42.
[2] 鹿遥.互利共赢: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模式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4(7):5-7.
[3] 樊普.出版社与大学图书馆的新型关系研究[J].编辑之友,2012(7):35-37.
[4] 肖希明,完颜邓邓.国外圖书馆与出版社、书商的多元化合作[J].图书馆,2016(4):6-12.
[5] 冯薏儒.跨界合作:构建顺畅的图书产业信息链[J].图书馆学刊,2015(11):19-21.
[6] 朱允,王百姓.出版社发行工作与高校图书馆馆配工作关系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7):73-75.
(编校:马怀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6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