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制度;设计
  摘 要:文章介绍了南江县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及南江县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分析了南江县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古籍保护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馆藏古籍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096-02
  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南江县图书馆现存古籍线装书2,000余册、珍贵地方文献774册/幅/件。近年来,南江县图书馆十分重视对馆藏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2015年筹措资金4万余元将部分古籍线装书进行了修复,2016年又将700余册地方文献珍品进行了编目和数字化加工,并及时将其发布到图书馆网站上,方便读者查阅,2017年又对馆藏的600余册珍贵地方文献进行了编目加工。
  1 南江县图书馆基本情况
  南江县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隶属于南江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现有馆舍两处,一处位于南江镇城北路77号,另一处位于南江镇朝阳新区三古文化街。馆舍面积约3,763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400余个,设有综合办公室、文献资料部、信息技术部、公共文化服务部、财务室等部室,目前有在编职工15人,馆藏书籍37万余册/幅/件(其中古籍线装书103种、1,107册,珍贵地方文献774册/幅/件)。该馆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是南江县传播先进文化、讲好南江故事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南江县图书馆遵循公益性办馆主旨,秉承“服务一方群众,打造书香品牌”的理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南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为加快建设新南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南江县图书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5个分馆,517个村级农家书屋,52个社区书屋,96个中小学图书室和10个部门(机关)图书室,先后开展了“书香南江,全民阅读”“你选书,我买单”“流动图书下基层”“图书七进”等品牌活动。2012年3月,该馆被四川省质监局批准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13年1月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6年被四川省图书館学会评为四川省全民阅读先进集体。
  2 南江县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
  截至2013年4月,南江县图书馆共收藏线装古籍103种,1,107册。从刊刻时间上看,最早的古籍是清乾隆九年(1744)江西巡抚刻《钦定授时通考》78卷,板框16.5×22.5厘米,乾隆二年(1737)敇撰。其次是乾隆十一年(1746)益元堂刻《御撰资治通鉴明纪纲目》,板框13.5×24.5厘米,张廷玉撰。再次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锦江书院刻《白鹊堂诗文全集》,板框15×25厘米,彭端淑撰。
  从版本形式上看,主要有刻本、石印本、重刊本、校刻本、校补本、排印本、铅印本等。收藏最多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都官书局石印《资治通鉴》294卷,《通鉴目录》30卷、146册,板框12.5×19厘米,宋代司马光撰,元代胡三省音注。其次是清中期寿考堂藏版《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20卷、120册,板框19.5×28.5厘米;道光十二年(1832)锦江书院刻《三苏全集》212卷、80册,板框16.5×24厘米,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撰;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同文书局石印版《康熙字典》42卷、80册,板框11×17.5厘米,清代张玉书等撰。
  此外,南江县图书馆还收藏有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川省立图书馆石印《老子义疏》6卷、6册,板框19×32厘米,唐代成玄英注;民国三十六年(1947)成都兴华印刷所石印《道德真经注》4卷、2册,板框19×32厘米,唐代李荣注;民国十一年(1922)渭南严氏孝义家塾本《贲园诗钞》5卷、1册,板框16×27厘米,由当时渭南严遨著。
  3 南江县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南江县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主要以线装古籍为主,由于馆舍和古籍保护经费有限,馆藏古籍采取密集架方式与其他图书混合在一起保存,虽然前期已投入古籍保护经费4余万元,但因没有严格按照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制定的古籍保护库房条件和技术要求对馆藏古籍进行有效保护,古籍保护工作与省中心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馆藏古籍不但没有专门的库房进行恒温恒湿保存,而且也没有专门的古籍保护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二是没有按照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要求对馆藏古籍的索书号、册数、存缺卷、装帧形式、破损状况、拍摄照片、量取尺寸等数据进行录入,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目录管理状态。三是没有专门的古籍保护经费和古籍修复专业人员,因此无法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修复及数字化加工等。
  4 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可行性措施
  4.1 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
  古籍保护工作可与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让社会组织参与古籍保护,发挥他们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对馆藏古籍进行修复和数字化,让古籍文献“活”起来。县级图书馆可通过组织馆藏珍品古籍展览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图书馆珍藏的古籍,从而使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关注古籍保护工作。
  4.2 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古籍与普通图书混合保存的问题
  要想解决好古籍与普通图书混合保存的问题,图书馆应尽快将古籍文献从密集架书库中移出,专门存放在符合恒温恒湿要求的古籍书柜进行重点保存;相关负责人可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反映馆藏古籍保护的现状,最大限度地争取县财政的专项经费支持;邀请当地古籍保护中心专家或安排专门的古籍保护工作人员对馆藏古籍进行整理,彻底解决古籍与普通图书混合保存的问题。   4.3 古籍保护经费应做到专款专用
  为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县级图书馆应成立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聘请相关专家对馆藏珍贵古籍版本进行定级,制订切实可行的古籍保护方案,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县级图书馆应将古籍保护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以满足古籍保护工作的经费需求。县级图书馆应依据《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内容向当地财政申请古籍保护专项经费,确保古籍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
  4.4 注重古籍人才队伍建设
  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事业,图书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该项事业的有序推进做保障。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工作涵盖多学科知识,技术含量高,对从业人员自身文化修养要求较高,县级图书馆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培训,建立适应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梯队,把专业人才补充到图书馆古籍保护和整理的人才队伍中。为了提高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县级图书馆可以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培养古籍修复和保护人才,还可向上一级的古籍保护中心申请业务指导和培训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机会,加大古籍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古籍保护专门人才保障体系,有效缓解古籍保护人才的匮乏问题。另外,县级图书馆应制订古籍保护人员培训计划,让古籍保护工作者学习并掌握古籍基本知识,并在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科学、规范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4.5 加大馆藏古籍修复工作力度
  很多县级公共图书馆目前仍缺乏古籍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缺少古籍复制与修补技术人才,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对馆藏古籍进行修复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县级图书馆可以委托专门的文献修复中心对馆藏古籍进行全面整理、修复。为了更好地开展馆藏古籍修复工作,图书馆可制定馆藏古籍文献中短期修复规划,分阶段实施比较容易获得地方财政的支持,从而加大馆藏古籍修复工作力度。
  5 结语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是前人留给后代的瑰宝,县级图书馆只有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意义,改善古籍保护的硬件环境,加强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加大经费投入并制定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辉煌文明,让更多的人享受前人创造的辉煌成果,实现文明的传递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何先进,谭发祥,尹爱中.藏文古籍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7(4):4-7.
  [2] 郭向东,段小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文献保护的制度设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20-26.
  [3] 阿呷婷泸.彝族文献历史价值、保护现状与制度设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5):27-30.
  (编校:马怀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13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