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译目的论在航海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规范译者的翻译行为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针对航海英语具有的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措辞严谨、句式复杂等语言特征,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航海英语翻译中,分别从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航海英语; 翻译; 翻译目的论
  中图分类号:U675.87; H315.9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no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ranslation acts and to achieve ideal translation effects, in view of such linguistic and stylistic features of maritime English as plentiful terminology, high logicality, rigorous diction, complicated sentence structures,  skopos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discussion on translation of maritime English, concerning respectively its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entence patterns.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to fulfill the intended purpose.
  Key words:maritime English;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收稿日期:2018-05-14
  修回日期:2018-11-19
  作者简介:
  傅若琪(1987—),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E-mail)tmt96@163.com
  0 引 言
  翻译被定义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传统翻译理论和策略多以原文文本为中心,而德国功能学派学者REISS等[1]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同时,在翻译三原则中,目的原则应优先于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航海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此前,已有众多学者对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的翻译进行过研究,也有基于不同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策略对航海英语翻译的探讨,但就二者相结合而言,即与翻译目的论在航海英语翻译中应用相关的研究甚为鲜见。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结合多个例子,对航海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翻译策略和手段,旨在规范译者的翻译行为,助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1 翻译目的论简述
  REISS和VERMEER于1984年首次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转引自文献[1]):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译文文本[2];连贯原则,又称语内连贯,即译文需符合目标语接受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目的语的文化和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存在意义;忠实原则,又称语际连贯,即译文忠于原文,同时译者尊重原作者,协调译文与原文意图。其后,NORD[3]进一步发展了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应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而译文是否与原文在意义上对等并不能成为考量译文质量的唯一评判标准,重要的是译文否达到了翻译的要求和目的。NORD认为,主导整个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是该翻译行为的目的,因而在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中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翻译目的论以译文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4],引导译者首先对译文所需满足的目的进行考量,进而选取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换言之,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翻译标准应由其充分性而非等值性来判断,即译文与翻译目的和要求是否相符。
  2 航海英语的特点及文化
  2.1 航海英语的特点
  功能学派的奠基者REISS根据文本的主要交际功能将其分成三大类,即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转引自文献[5])。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6]将信息型文本简单归纳为自然科学类、科技类和工商经济类文书文本,其中科技文本为重要组成部分。航海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主要功能为传递信息和陈述事实,属于信息型文本,其焦点在于内容而非形式。在对信息型文本进行翻译时,译者应更关注语言的信息功能。
  由于航海学科领域的特殊性,航海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語,具有显著的专业特征和语言特点:(1)专业术语使用频繁,措辞准确,结构严谨;(2)内容条理明晰,言简意赅,累赘、模糊、重复性的表达少,有别于文学作品,因此译者进行语言再创作的空间小;(3)时态变化较少,常用现在时、过去时和完成时;(4)虚词较少,以提高接受者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效率;(5)句型结构严谨,常见句式为复合句、祈使句和被动句式;(6)部分内容由该学科领域的非英语国家专门人员编写,导致语法结构或措辞不一致从而易产生歧义等问题[7]。另外,在思维特点上,科技语言强调逻辑思维,概念准确,逻辑流畅[8],航海英语也并不例外。
  2.2 中英航海历史对其语言文化的影响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REISS和VERMEER强调,任何人的行为都发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翻译亦然(转引自文献[1])。据此,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过程。原始文本与目标语言(于本文即英语与中文)之间由于各自生态、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甚至地理环境等的差异,双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不断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在经历千百年的流传演变后,人们仍然能够凭借文化在其身上留下印记[9]。   纵观世界各国,英国的航海历史尤为悠久,航海文化源远流长。从日常英语中很多与航海和海洋文化相关的习语看,如all at sea (悬而未决,不知所措)、the ship has sailed (大势已去,失去时机)和have an oar in everyman’s boat (爱管闲事),航海文化在英国的语言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地位。汉语中也不乏航海文化的痕迹,如“乘风破浪”“一帆风顺”“海纳百川”“沧海横流”“航海梯山”等成语俯拾皆是。从唐朝杨良瑶航海出使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到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继而至今,中国的远航历史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航运业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切共同铸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远洋航运文化。中英两国已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航海文化,除语言差异外,地域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等方面的差异都极为显著。
  3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航海英语翻译策略
  NORD[3]提出了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两大翻译策略,二者彼此独立,亦可相互结合。文献型翻译可进一步细分为逐词翻译、直译、学术翻译和异化翻译;工具型翻译则可分为等功能翻译、异功能翻译和相应功能翻译。相较于文献型翻译,工具型翻译更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将翻译视为具有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谈及航海英语,无论是原文还是目的语译文,其目标读者均为航海业的相关人士,文本功能主要是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或学习,翻译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基于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关注文本的内外因素,结合航海英语的特点和我国航海用语的习惯,最大程度上避免译文产生歧义,实现目的语文本的信息功能。因此,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对航海英语进行翻译时,应主要选择使用工具型翻译中的等功能翻译策略,从而实现上述翻译目的,获得理想的翻译结果。另外,在众多的航海相关文本中,不乏具有强烈文化特征或政治学术特征的用语,此时宜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如音译、直译和附加解释。在对航海英语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可据其所需结合上述两种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以确保译文在有效并清晰地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避免与读者的认知理念产生冲突。
  航海英语的翻译要求译者谨慎关注术语的准确性、结构的严谨性、语言的简洁性、内容的等效性等诸多方面[10]。因此,译者不仅需要了解航海文化,具备航海和船舶专用知识,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准确理解专业词汇及其特殊含义,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手段,而且“必须不露痕迹(即不依靠个别成分的对等)地在译文中达到同样效果”[11]。
  3.1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词汇翻译
  航海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科技英语词汇,其中部分为通用科技词汇,如:bearing在机械学领域被译为“轴承”,该释义同样适用于航海业;ballast原意为“碎石,压载物”,在建筑业中为“石碴”,在铁道业中亦可作“石碴,道砟”,于航海英语中则为“压舱物(以其重量使船只保持平衡)”。虽然ballast一词在多数领域作用相似,意义相通,但跨学科的译法不尽相同,译者需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断。另外,航海英语中也存在大量航海专用词汇,如quay (码头)、draft difference (吃水差)、forepeak tank (首尖舱)等。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如:hatch在日常英语中是“孵化”,在航海英语中为“舱口”;ground在日常英语中指“地面”,在航海英语中则意为“搁浅”;officer在航海英语中为“驾驶员”,常见搭配有chief officer (大副)、second officer (二副)和third officer (三副)等,而在其他学科中多为“长官,政府官员,警官”等。航海英语中缩略语的使用非常广泛,如SART (search and rescue transponder,搜寻救助应答器)、SWL(safe working load,安全工作负荷)、MRCC(maritime rescue coordination center,海上救助协调中心)等。航海英语中含有大量专业术语,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应首先考虑使用文献型翻译策略,进行逐词翻译,对已有定名的术语可对照借用,对尚未定名的则进行创译及定名,并于此过程中谨遵术语本身的属性和命名原则[12];为避免产生意义不明或歧义现象,译者在必要时可增加附注解释,以达到原文与译文词汇信息对等的目的;同时,译者必须熟知并能灵活处理非航海专用词汇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多变性,根据实际情况对翻译策略进行选择运用,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例1 All the sweepings in No. 3 and No. 4 lower holds should be collected, bagged and then delivered to the cargo owner. Otherwise, a claim for short delivery is sure to follow.[13]
  拙译:应收集所有第三舱及第四舱底舱的剩余废物料并装袋,送交货主。否则,将肯定会提出短交索赔。
  改译:三舱和四舱底舱的地角货应全部归拢装袋,送交货主,否则将提出短交索赔。
  例1原文中的sweepings原意为垃圾。在拙译本中,译者将其译为“废物料”以适应科技英语的专业性语貌,但因其对航海英语的掌握不够熟悉,选词不够精准,易产生歧义;而改译本将其译为“地角货”,用词更为准确。此外,如上所述,航海英语为信息型文本,根据该文本的功能和特点,翻译目的为信息的有效传达,译文宜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而例1拙译本的表达过于繁琐、累赘,改译后更能达到理想的翻译目的。
  3.2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句子翻译
  航海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有着独特的表达模式和句型结构特点,常见句法模式有:被动句、祈使句和复合句等。另外,在航海英语中,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也非常频繁。译者宜遵循翻译目的论的三個原则,对航海英语句子句式的准确性、适用性、文化性等进行衡量取舍,以进行高效的翻译实践活动。   3.2.1 被动句的翻译
  据统计,被动语态在航海英语中的使用约占1/3[10]。被动句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客观性,句子的重点在于其所叙述的事实、过程和行为,即客体。在航海英语常见的表达模式中,极少涉及做出该行为的执行者,即主体。而在汉语的同类型文本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相对较少,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应注意英汉语言结构间的差异。
  例2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n the spot, 25 bags were found broken, 17 bags stained, 12 bags with indistinct marks and 21 bags with hook holes. [13]
  译文:据现场记录,发现25袋破裂、17袋有污染、12袋标识不清及21袋袋皮有钩洞。
  例3 A proper segregation and stowage of different consignments for various ports must be made, to prevent delay in discharging and avoid double handling. [13]
  译文:对运往各港的不同票货物,需进行适当的分割与积载,以防止延误卸货,避免重复装卸。
  例2中,译者将谓语的被动语态“were found”译为“发现”,把原文的被动句变为主动语态的无主句。这样的译文实现了信息传达,同时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翻译目的。例3原文中的主句“segregation and stowage must be made”译为“对……须进行分割与积载”,由被动句变为祈使句,在忠于原文信息的同时实现了语内连贯。英语原文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多数情况下为主动句或无主句[14],译者可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手段。
  3.2.2 祈使句的翻译
  这是除被动句式外在航海英语中的另一常見句式,多用于说明书、海事公文、作业指导或注意事项等文本资料中[7]。
  例4 As to the 4 bottom plugs, dismantle them for inspection or renewal when necessary. Then fit them back and secure them with cement. [13]
  译文:对于4只船底塞,拆检后如有需要则换新,装复后搪水泥浆。
  例4是船底塞作业指导书中的一个句子,原文以祈使句对读者作出作业指示,表达清晰明了。译者采用了工具型翻译中的等功能翻译策略,在新语境中保留了原文本的功能,并未对该句型做出改变,译文仍为祈使句。此例中译文与原文的文本形式对等,且遵循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符合翻译目的,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语内连贯,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忠于原文,与原文意图、功能一致。
  3.2.3 复合句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复合句的频繁使用可使该文本客观严谨、逻辑缜密,却也给译者带来了一定的翻译难度。此时译者应谨遵翻译目的,对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合理的分析,理清其逻辑思路,再进行下一步的翻译。
  例5 A PSCO (port state control officer) may detain a vessel if there is one deficiency of such serious nature that it warrants the vessel’s detention, or if there is a combination of deficiencies, which may not warrant detention if viewed individually but when viewed together with other deficiencies, they are seriously sufficient to warrant a vessel’s detention. [15]
  拙译:如果有一项此种严重性质的缺陷依法可滞留船舶,某一港口国检查官就可以滞留船舶;或者有合并性缺陷,这种缺陷就单一来看可以不依法滞留,但与其他缺陷综合来看,它们足以严重则可依法滞留。
  改译:如有一项此种性质严重的缺陷,港口国检查官可依法滞留船舶;又或有多种缺陷,其中单一缺陷可能并未导致滞留,但与其他缺陷合并造成充分严重性者,港口国检查官可依法滞留船舶。
  例5的原文为一个复合型长句,包含多个条件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共含57个单词。拙译本中多处语言组织不善,用语不够准确,易造成歧义,并且存在重复、累赘等问题,不符合科技用语的语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本的信息功能,未能达到翻译目的。改译本根据目标读者的思维习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对拙译本中的多处进行了合理的信息删减,语言更为简洁通畅,如:将“如果有”缩减为“如有”;将“就可以”缩减为“可”;将“某一港口国检查官”的“某一”删去。此外,改译本在两个条件从句中都译出了主语“港口国检查官”,以增译的手法避免了拙译本可能产生的歧义,是改译者基于目的原则进行的信息增补行为;“可以不依法滞留”改译为“并未导致依法滞留”更符合科技专业用语的语貌,实现语内连贯。改译者使用工具型翻译策略将原文信息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并大大地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通过改译本与原文的对比分析,可见改译后的译文不仅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达,而且比拙译本的用语更简洁准确,达到了更理想的翻译效果。
  3.2.4 非谓语动词结构的翻译
  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为不能作为句子的谓语成分使用的动词形式,如分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等,该语言结构使句子结构更为紧凑,行文逻辑更为缜密,而相较于英语,汉语更重意合,并不具备此类表达手段。因此,汉语中常以分句来表达英语非谓语动词结构的意义[16]。在对航海英语进行汉译时,译者应根据非谓语动词结构的特点,顺应翻译目的,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手段,必要时按逻辑顺序对译文进行调整。   例6 The cargo is to be load-tested as required after repair, especially the heavy cranes.[13]
  译文:装卸设备按修理单要求完工后,需进行负荷试验,尤其是重吊。
  例7
  The following fresh water tanks are to be cleaned, loose cement (about 20% of whole area) to be scraped out, the rust parts (about 30%of whole area) to be derusted by shipping, and the whole area to be washed and cemented 3 times.[13]
  譯文:下列淡水舱需清洁,铲去已松脱的水泥(约为总面积的20%),有锈部分(约为总面积的30%)敲铲除锈,再以水清洗并刷水泥3次。
  例6原文中的“is”即为句子谓语,而不定式“to be”用作表语,表达命令及安排。例7原文中的基本句式与例6的甚为相似,但排列的成分较多,后面的排列成分省略了谓语be动词,使句式更为精简。在航海英语中,如上述例子中的非谓语动词表达俯拾皆是,而汉语中不存在同等的语言结构。因此,译者应对此类结构熟练掌握,在对含有该结构的语句进行翻译时,灵活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和工具型翻译策略,同时密切关注行文方式和表达,确保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 论
  古往今来,航海业一直在促进着世界各地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翻译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翻译目的论强调“目的决定手段”,把目的语(本文指中文)的读者置于首位。航海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特征,其翻译目的主要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因此,译者只有当对航海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足够熟悉,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时,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REISS K, VERMEER H J.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M]. New York:Routledge, 2014.
  [2]熊灵燕.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D].苏州:苏州大学,2006.
  [3]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UK:St. Jerome Publishing, 2001.
  [4]田小玲.基于目的论的科技论文汉英翻译策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9(5):165-167. DOI:10.16152/j.cnki.xdxbsk.2009.05.024.
  [5]曹晓安. 目的论观照下的航海英语翻译策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8):135.
  [6]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20-47.
  [7]刘肖沛. 航海英语翻译解析[J].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 25(1):32-34.
  [8]张梅岗.英汉功能翻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9]王帷韬. 浅析文化对语言的影响[J].青年文学, 2011(24):271.
  [10]臧国宝, 黎政.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航海英语翻译[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1, 31(2):69-73.
  [11]金惿. 等效翻译探索[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13-40.
  [12]刘迎春, 刘天昊.中国航海典籍中专有名词的分类与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 2015, 12(2):90-95.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5.02.014.
  [13]王亮, 卫桂荣. 航海英语:管理级[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2.
  [14]赵志刚.英语海事公文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4, 35(2):89-94. DOI:10.13340/j.jsmu.2014.02.018.
  [15]王平洲. 航海技术英语[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1.
  [16]黄静. 航海英语翻译若干问题[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8, 29(1):91-92.
  (编辑 赵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9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