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社会性;趋势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发展的必要性,探究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发展趋势和策略,以期实现馆藏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服务价值,切实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7-0058-03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带动知识价值的凸显,不同阶层的人才对知识表现出极大的渴望。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机构,理应在服务发展中走出区域局限,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发展中也应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内提供知识服务和文献帮扶。着眼于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管理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发展的必要性
  1.1国家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建设获得了国家政策及财政的大力支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设功能日益凸显,既满足了高校师生的知识学习需求,也推动了高校科研的实践和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高校图书馆辐射带动了一系列公益图书机构的诞生,而高校图书馆共享开放的发展思路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颁布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章程》[1],明确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科研及信息建设主阵地的地位,要求其在满足高校师生知识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公众提供有效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资源支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因为有了国家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才有了发展的现实基础。
  1.2大众的阅读需求更为迫切
  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服务经费相对有限,馆藏资源不足,影响了大众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公共图书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寻求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支持成为必然。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主阵地,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优质资源多,但是其服务却局限在校园,无法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满足大众的信息查询及知识更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尝试开放服务,可以弥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让大众接触到最新的和优质的文献资源,实现自身阅读需求的满足。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检索及文献借阅更为方便、快捷,不仅可以满足本校师生需求,也能为校园外的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1.3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很多成熟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带来资源服务的高质高效,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一是带动服务对象的社会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校师生,还有其他高校的师生和社会群众。二是实现了开放服务程度的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开放程度取决于信息技术水平,读者不需要进入图书馆就可以借助网络搜寻到高校图书馆的相应信息资源,使信息服务更为便捷化与人性化。
  2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发展趋势
  2.1封闭被动服务向开放主动服务转变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较为被动,其原因在于受到服务封闭性思想的影响。而在信息时代,资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高校图书馆服务实现了封闭被动到开放主动的转变。高校图书馆馆舍改造或扩建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优化,馆藏布局更加合理,读者查阅更加便捷。书库功能的阅览室化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延伸,实现了图书馆藏书、借阅及参考咨询的一体化,提升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益。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也为社会读者提供了借阅服务,这是其开放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2.2手工操作到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的转变
  传统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编、图书的借阅管理都是手工操作完成的,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手工操作到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服务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引入了图书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采编、编目整理、典藏管理、借阅查询、期刊检索都实现了自动化管控,可以为读者提供便利的网上服务。读者借助网络就可以检索馆藏书目,查询馆藏更新情况,实现在线借阅,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2.3限时服务向不限时服务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在服务时间上更为灵活[3],甚至实现了全天候无间歇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可以达到98个小时,实现了每天14小时的开放服务,而以读者自助检索查询的电子服务可以实现24小时无间断服务。借助网络,高校图书馆本馆资源可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读者服务时间更为灵活,极大地调动了读者查阅文献的积极性。正是因为服务时间从限时服务向不限时服务的转变,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
  2.4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圖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被动地坐等读者上门。而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服务也实现了其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的转变。基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藏为所用、利用至上的服务思想,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而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的服务理念的转变,带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优化,在制度改革和创新实践中更关注读者诉求,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也满足了社会不同阅读层次和不同阅读群体读者的多元诉求。
  2.5纸质载体向多元载体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也实现了单一服务载体向多元化服务载体的转变。高校图书馆设立了电子阅览室,与不同楼层的图书、期刊阅览室融为一体,大开间的阅读环境实现了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电子阅读服务支持,配合视听阅览室、3D体验阅览室等[4],使图书馆载体服务类型更加多元,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查询、检索、借阅。电子资源配合纸质资源,多元化的载体阅读体验提升了读者的满意度。   2.6馆内服务向馆际服务的发展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定位相对狭隘,以馆内服务为主,馆际服务支持不足。而在网络开放的大环境下,现代信息网络架构上的无序伴随空间上的无限,无疑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服务提供了新思路[5]。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馆际间合作共享有了现实基础,也促进了馆藏优质资源的传播和共享。高校图书馆应联合社区图书馆、公益图书机构建立图书馆文献传递平台,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借助文献信息传递平台实现馆际合作的强化,创新和优化馆际服务的范围和方式。
  2.7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发展
  傳统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上相对被动,坐等读者上门寻求服务,而图书馆开放服务必须改变被动的服务局面,通过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实现读者服务领域的拓宽。读者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实现了读者服务范围的扩大,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当前,群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高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读者多元阅读空间的打造,在满足其阅读需求的同时兼顾休闲娱乐功能,带动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的无缝对接,实现主动服务与自助服务的融合。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社区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辅助建立社区阅览室,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支持,带动社区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建与完善,方便社区居民就近阅读。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和书香品读活动,促进文化建设。
  2.8差异服务向均等服务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具有自身属性,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因此其在阅览室设置上往往基于师生需求进行分类设置,在借阅方式上对教师实行开架借阅,对学生实行闭架借阅。高校图书馆在开放服务中应打破闭环模式,由差异服务向均等服务方向发展[6]。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社会读者群都享有全开架服务的权利,提倡平等的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应实现各层次读者群体的兼顾。同一服务区内的读者既可以查看目录也可以借阅图书,还可以进行网络浏览、信息下载与信息参考咨询,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趋向将更加明显,也实现其开放服务的延伸与优化。
  3结语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图书情报事业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契合全民阅读的大环境,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传播,带动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社会的知识阅读水平。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发展中只有坚持开放服务的理念,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能彰显高校图书馆的生命力,实现文献资源的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更好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知识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和输出。
  参考文献:
  [1]丁志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2]孟繁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3]宋永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6.
  [4]朱德富,徐宏,沈峥.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13(33):121-123.
  [5]关芳,尹瑾,尹雪聪.高校图书馆开放、集成式服务模式实践探讨: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3(Z1):66-70.
  [6]吴宗敏,李勇,杨丽云,等.现代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情报,2009(4):54-55.
  (编校:崔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4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