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淡水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本文在简要阐述淡水养殖方式对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淡水养殖水环境受到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淡水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淡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淡水养殖;水环境;影响因素;防控措施
  国内淡水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等。其中池塘、湖泊河道、水库以及稻田养殖主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来区分,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历史;围栏、工厂化和网箱养殖秉持先进的养殖理念,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属于集约化养殖模式。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渔业总产量中水产养殖业的比重逐步提高,由此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在淡水养殖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兼顾淡水养殖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水域底部质地的破坏。由于高密度养殖和饲料投放过剩,加之没有有效加工处理手段,导致水环境废弃物的比例高于可用物质,水中溶氧减少,水体自净系统受到破坏,水体环境污染逐渐上升。例如,网箱和网围等养殖方式中的剩余饲料和水产生物的排泄物等直接排放到湖库中,氮磷等物质的含量不断增加,加上饲料的质量问题和网箱等的设置问题,导致湖库的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并逐渐向着周围水域扩展。
  2.对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水环境受到淡水养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大量有毒物质产生,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②随水体质量的恶化,诸多鱼类资源无法繁殖,致使养殖场(户)经济利益受损;③严重的水资源恶化将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对农业灌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与农业间的矛盾加剧,极大制约了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水环境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淡水养殖引进外来物种,或养殖过程中带来的外来物种,原有的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对本地生物多样化构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原有的物种将逐渐衰败,严重时可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淡水养殖水环境受到影响的原因分析
  1.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执法力度不足。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对于水产养殖并没有专门的集权管理部门,分门别类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其中水产养殖證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而水环境由环保部主要进行管理,药物以及饵料通过农林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多头管理造成部门相互之间协调困难。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建设不合理,关于水产养殖的环境标准没有建立起来;同时执法不严也是较为突出的情况,水产管理部门对淡水水产养殖业监督管理不严格,缺乏相应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使得执法人员对执法规范不加以遵守和执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
  2.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药物使用不当。面对巨大的市场利润回报,淡水养殖场(户)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养殖方式的科学性。水环境、养殖鱼类、养殖方式都是需要养殖场(户)特别注重的问题,然而很少有养殖场(户)会注意到这些问题,都是以追求高回报为目标,环保意识薄弱,对水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同时,淡水养殖场(户)为降低鱼类的病害和死亡率,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而这些药物若是使用不当,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导致严重的水体环境污染,此外由于药物的滥用会打破水中的菌群平衡,导致一些有益菌群的流失,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进而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3.饲料污染致使水环境遭到破坏。目前使用的饲料主要包括生鲜饲料和成品饲料,这些饲料的利用率非常低下,大部分都会散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另外饲料的投喂方式也是造成饲料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考虑养殖方式的投喂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未被利用的饲料深入水体,与水产品的粪便共同存在于水体中。在沉积物分解以后,无机营养物被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导致水环境遭到破坏。
  4.淡水养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养殖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了解甚少,并且缺乏专业知识以及系统和正规的职业学习经验。因此,其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对环境保护没有全面的认识,导致渔业产品质量下降和更严重的污染。
  三、淡水养殖水环境污染的防控对策
  1.加强政府机构设置,提高部门执法能力。强化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参与、职责分明的情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水养殖必需的设备和仪器,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健全淡水养殖法律法规,不仅要对整体养殖的标准有详细说明,在具体制度上要对各类水产养殖内容进行扩充,从标准上严格要求,严厉惩处。此外,还要确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在淡水养殖饲养环境与污水排放方面,可从淡水养殖方式入手,逐步筛查,有环境破坏的要进行相应实施办法的检查和监督;针对外来物种入侵,养殖户们要按照相关部门安排,不盲目养殖,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确保辖区内的养殖种类。
  2.规范药物使用,防止饲料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对药物加强管控,特别是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药物监管部门要命令禁止,不得在淡水养殖中使用该类药物;并且提高淡水养殖的科学性,针对水产动物疫病,第一要务就是要防患未然,预防为主,保持水中菌群的平衡,其次采用生物防治等措施,尽量避免使用药物防治。另一方面,防止饲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提高投喂方式的科学性,按照养殖方式的不同,配合适合的投喂方式;同时改变饲料种类,找到适合投喂养殖鱼类的饲料,既要有营养价值适合鱼类生长,又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沉底。
  3.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环保意识。 有关政府部门须对淡水养殖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和环保意识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的重视。具体体现在引导养殖户在设备、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途径上要努力拓宽,多进行讲座和培训班的构建。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协会促进各地区养殖场(户)沟通和交流,以及探索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培育和发展多种模式的科技服务组织,形成多种合作渠道的服务网络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周振宗.浅谈淡水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4,(09):280.
  [2]林立峰.淡水养殖水环境污染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 2017, (21):52.
  [3]阳坤.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42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