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宜春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为例,阐述了发展油茶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宜春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了宜春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宜春油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油茶;效益;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分布于北纬17°~34°,东经100°~122°,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400m的广阔区域,我国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流域14个省市区1100多个县均为适生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三省最多,面积约占全国的68%,距今有2300年的发展历史。油茶产业是宜春市的传统资源优势型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庞大,涉及人口众多,被列为宜春六大产业之一。油茶产业的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体现,不仅“绿了青山、富了百姓,兴了产业”,还兼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宜春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油茶生产从时间发展进程上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恢复阶段: 1949~1960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徘徊阶段: 1958~1977年由于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平均年产量仅7.5万吨; 三是调整阶段: 1975~1985年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油茶生产现场会, 着重研究和部署如何加快发展油茶生产问题。四是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 1985年以后随着农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油茶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1世纪以来,国家把油茶当作战略储备资源,油茶产业的发展受到空前重视。宜春油茶产业抓住机遇,获得了长足发展。
  1.油茶基地建设。宜春油茶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格局,先后荣获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和“全国木本油料(油茶)特色区域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全市有8个县被列为油茶项目重点县,油茶林总面积达18.5万公顷,位列全省第一,其中传统油茶林面积11.3万公顷,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7.1万公顷。2018年全市油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茶油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2.油茶加工企业。随着油茶产业的不断壮大,油茶加工企业也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全市现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19家, 5000 t以上的5家。产品从高端食用油扩展到利用茶壳、茶枯饼等附产物生产的茶皂素、油茶护肤品、有机肥和茶香菇等,油茶产业循环产业链初步建立。
  二、油茶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油茶树收益期一般可达50-80年,从第8年进入盛产期后,茶油产量可达600kg/hm2以上,按市价120元/kg计算,产值可达72000元/hm2,除了前期投入外,后续投入不多,效益明显高于湿地松等树种。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每年茶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茶油价格也越来越高,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2.生态效益。油茶产业不仅是油料作物,还是很好的荒山綠化树种。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贫瘠,不怕霜冻,少有病虫害,在南方红黄壤土地治理中被广泛应用。油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隔离作用,科学配置适生树种,既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还能修复生态。
  3.社会效益。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是振兴乡村经济和精准扶贫重要举措。在油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能够极大的吸纳贫困户等闲散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符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策略,是长效生态扶贫产业。
  三、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茶油宣传力度不大。茶油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茶油宣传没有像橄榄油一样,采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营造氛围,加之宣传广告内容片面,误导消费者。
  2.产业链延伸不足。油茶循环产业链不完善,对油茶附产物精深加工不够,在茶油的改性利用、皂素利用等方面的研发不足,茶油高附加值潜能有待挖掘。
  3.丰产栽培技术落实不到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成果丰硕,但真正落地的不多,主要是由于林农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不愿拿出种植果树的干劲来种植油茶,管理疏忽导致产量低下,打消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
  4.油茶生产机械落后。目前油茶生产基本上依靠人力,适应油茶基地的专用型机械不多。比如:垦复机、打洞机、施肥机、修剪机、喷药机、采摘机等,虽然部分机械开始投入使用,但难以适应山区作业,且价格昂贵,增加成本。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快油茶良种化进程,建立高标准育苗基地,规范苗木市场。开展油茶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特殊性状或地方特色的种质材料,通过杂交、诱变、分子育种等途经,开展遗传改良、新种质创制,开展良种快速鉴别与综合评价技术研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大型高标准育苗基地,加快良种选育,加强质量监管,把好油茶产业的源头关。
  2.在现有农机设备基础上,研制油茶专用型机械设备。油茶从育苗→整地→栽植→抚育→施肥→修枝→采收等环节机械参与度较低,国家应通过税收减免、机械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油茶机械研发,提高生产效率。
  3.健全标准,整合品牌。建立和健全茶油压榨油、精炼油、调和油及浸出油的分级质量标准,整合企业油茶品牌,注册地方特色茶油公共品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扩大影响力。
  4.开发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应用茶油中的油酸甘油酯、脂溶性维生素等成分,开展化妆品用茶油的工艺研究;应用油茶中油酸等成分,开展注射用茶油的工艺研究,同时深入茶油微胶囊化和通过酯交换、加氢以及分提等茶油改性研究来增加附加值。
  5.增强油茶种植企业抗风险能力。建立和健全油茶种植基地价格评估体系,鼓励油茶种植基地购买保险,增强油茶种植企业和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日清,吕芳德,王义强,等.我国油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 全国经济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03- 205.
  [2]何方.我国油茶生产的反思[J].中国油脂,1992(增刊):14- 19.
  [3]覃正亚,王永安,苏立刚,等.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续)[J].经济林研究, 2003,21( 1):29- 32.
  [4]刘洪生,赖雨欢,程玉娜.赣州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7(5):89-91.
  [5]黎人新.依托油茶资源优势推进精准扶贫与油茶产业融合发展[J].老区建设,2015(11):38-41.
  [6]奚如春,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 经济林研究,2005, 23 ( 1): 83-87.
  作者简介:何定军(1991-)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茶造林、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43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