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双向情感障碍的工作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学生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学生双向情感障碍为例,从案例背景到分析,教育方法及反思,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双向情感障碍;辅导员
  一、案例背景
  李某,女,大三年级学生,在具体案例发生之前的半个月,该生已经出现了一些行为异常情况,例如在课堂上会对任课老师提出很多问题,问题基本与教学内容无关,甚至影响到了任课老师上课的计划;体育课测试长跑,该生跑到中途就无缘无故直接躺在了跑道上。该生的室友曾集体向辅导员反映了李某的一些异常情况,当天晚上辅导员与该生进行了交谈,询问她的近况,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她情绪高涨,并且话语非常多却缺乏逻辑性,思绪奔逸,喜欢追问很多没有关联的问题,以至于当时的交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辅导员要班干部及该生室友对李某进行重点关注。某天晚自习期间,李某突然跑到到讲台上发言,讲述的内容无逻辑性,且情绪失控边讲边哭,行为怪异。
  案例发生在其进行校外实习阶段,在去实习单位途中的车上,李某与单位领导攀谈起来,据同车的班干部回忆,当时李某一直在追问领导很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涉及到个人隐私,既没有逻辑性也非常不合时宜,整个过程让大家很尴尬,也让实习单位领导很无奈。到达实习单位后,当领导在介绍单位情况以及实习注意事项之时,李某无缘无故的消失在大家视野中。当天中午12点左右,实习单位领导联系到学校实习带队老师,反映李同同学不适合去改单位实习,并表示该生的言行举止有一些奇怪,要求校方将其带回学校。辅导员在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向相关领导汇报此事,并对李某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李某并不认为自己的言行有不妥之处,在得知失去这次实习的机会时,她依然认为自己很优秀,是实习单位的领导对她产生了误会,并表示要当场写一封道歉信给该领导去争取实习机会,整个谈话过程中发现李某语速很快,思维奔逸散漫,内容无逻辑性甚至前后矛盾。辅导员在对该生进行了3个小时的咨询之后,立刻联系该生家长,将该生的情况与家长进行详细沟通。建议家长尽快将李某转介至某医院精神科进行专业的诊断排查。次日医院检查结果为双向情感障碍,需进行药物治疗。随后辅导员建议家长办理请假手续后带学生离校去医院治疗,并持续关注该生的病情。经过五周的治疗后,李某提供医院出具的能力鉴定书,并办理相关销假复学手续后返校学习。目前,该同学情况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并未出现行为异常的情况,可以正常参加学校教学及各类活动。但任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在持续的药物治疗下,李某之后在校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并未出现行为异常的情况,可以正常参加学校正常的教学及各类活动。目前李某已经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二、案例分析
  李某经医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在心理咨询中被认定为重性精神病,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正是该心理障碍的高发年龄。该障碍常出现思维和行为改变,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旺盛,或者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
  (一) 医学上将情感障碍的诱因分为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三种。据了解李某的发病原因基本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高校学生处于感情交流与恋爱的重要时期,同时面临着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压力若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与释放,容易诱发心理和生理疾病。李某出现明显表现时正是即将进行校外实习的时间点,也是五一假期前后,由于她对实习的重视引发的极大心理压力未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排解和释放,直接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说话漫无边际、虎头蛇尾、好管闲事等症状。
  (二)童年青少年时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导致躁郁的最大因素还是原生家庭。在与李某及其母亲的交流中发现,其母亲是一位强势和自我效能较高的家长,且与李某的交流基本以高拒绝高否认,低情感温暖理解为主;但又因为李某是家中独女,父母过度保护使其从小就缺乏锻炼的机会,缺乏应变能力,比较自我,依赖性强,对外界的认识过度单纯、幼稚。因此当李某大学期间脱离父母的保护需要独自面对学业和人际等压力挑战,遭遇挫折和失败时,缺乏来自家庭父母恰当的心理引导与社会支持,导致其自卑感孤独感越发加重。
  (三)自身经历形成的性格致使其认知方式偏离轨道。李某性格单纯自我,敏感,自卑心理占主导,特别是大学以前有自我封闭的状态,因此到了大学后她急切地寻求改变过往状态的途径,渴望从他人处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却又找不到适合的方式,仅有的几次行动在她看来是以失败告终,使她感觉到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屡遭挫败,致使她只空想不敢行动,执行力较低,因此在空想中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感。
  三、教育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者的特点是反复交替,因此,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一)在初次发现李某课堂上出现话多情况之后,辅导员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她的心理动态,通过引导其参加学校活动,不断支持与鼓励等干预措施,帮助该生重建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心理障碍已经不属于心理健康范畴,该生心理障碍多次反复,已经不能局限于学校辅导员及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干预。最终在与家长沟通同意后,由家长带李同学到医院就诊,后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要求该生继续服用药物。该生回家修養一段时间后,由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后办理复学手续。
  (二)辅导员在该生返校复学后对其进行密切关注,不定期的找该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该生的各项情况,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鼓励为主,帮助她及时调整认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三)联合班委及该生寝室室友,对该生多加关注,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该生帮助和关爱,去探明她的内心世界,让她敞开心扉,融入班集体。
  (四) 与该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交流该生在校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案例反思   (一)要高度重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需要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行为和思想动态,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心理动态,要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生活突发事件对其心理的影响,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危害自身及其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此外,在特殊的时间和季节,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适时的支持力量。与特殊问题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谈话,将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常态化。辅导员应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采用相应措施。
  (三)在班级普及心理健康的常识,树立正确的应对观念。辅导员要掌握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团体辅导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凝聚学生干部和寝室成员的力量。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减少双向情感障碍复发及健康状态的保持有良性作用。应安排室友或班干部密切关注其动态,并及时反馈动态。
  (五)心理健康中心和专业医疗是重要支持。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彻底解决还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及治疗,因此要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去做心理咨询及诊断。如果确诊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还必须支持鼓励学生及时到医院予接受药物治疗。
  (六)加强家校合作。应当让家长及时清楚的了解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以便在就医、配合治疗、病重休学等阶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学生发病期间,需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長意识到其子女病情的严重性,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和诊疗后杜绝复发的效果。
  (七)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保证。高校拥有科学系统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及干预制度才是根本。高校应当建立起严格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包括心理普查制度、危机个案上报制度、家校合作制度、危机个案转介制度等。
  (八)突发事件及时上报。遇到学生特殊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沟通联系,寻求各方力量一同解决。在此次案例中,辅导员、家长、同学、心理咨询中心等都是可以依靠寻求的力量,应及时汇报联系、相互沟通,共同来处理事件。
  (九)持续跟踪关注学生状况,做好记录及总结。双向情感障碍者的精神状况往往起起伏伏,需要持续跟踪与关注,学校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在整个案例发生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好各类资料记录,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9.
  [2] 吴倩希,韩云涛.100名精神障碍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病例对照研究.卫生软科学,2010(2):53-54.
  [3] 周淑新,李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5):473-4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