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针对近年来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新阶段。我国现在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全面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想实现生态文明的普及推进,就必须进行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生态意识及生态道德[1],树立社会生态共识。
  一、生态教育的概念
  生态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教育是指一切包含生态思想的输入和生态内容的普及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教育仅仅指学校生态教育。确切地说,生态教育是指在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以传授生态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高度生态责任感和健全生态人格,坚持绿色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生态公民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2]。
  二、我国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
  综观近年来高校生态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没有专门的生态培养目标;生态教育课程不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很少开设专项生态课程;没有专门的师资;没有专门的教材;生态教育内容零散,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生态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此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薄弱,对大学生生活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尤其薄弱。大学生高消费、网贷、浪费(点餐过剩、衣装过量、消费过高)等现象严重。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相比国外,我国生态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对生态教育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国内专门的生态教育人才本就比较缺乏;没有合用的教材,缺少理论阐释准确、生动有趣,又有生态实践和案例的生态教育教材[3];生态教育理念及方法陳旧,停留在照本宣科或理论探讨上,实践教育没有及时跟上;生态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制度保障缺失[4]。
  三、解决我国高校生态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校应加强生态教育,让绿色环保、合理节用的生态理念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行为实践,内外结合,建设有效的生态教育氛围。
  (一)在宏观层面,可以从三方面加强
  1.重视习惯与环保意识的养成。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培养具有正确自然观的“生态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恩泽万物”的仁爱思想,“节用”的适度理念纳入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中[5],在衣食住行方面厉行节约,践行生态理念。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方式。
  2.构建从政府到民间、从校内到校外、全方面多体系的生态教育系统,形成全员、全面、全效教育机制。加强社会、社区的生态实践平台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实化活动效果。
  3.加大软硬件投入,建设支持体系。增加财政投入,面向社会培训生态教育师资;面向全民普及推广生态科研成果,协助推进公民、社会基层的生态环保教育。
  (二)在微观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高校生态教育
  1.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校园绿色管理
  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都在进行“绿色大学”的建设。首先应建立一系列主张节能环保绿色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度先行,以制度规范行为,倒逼环保理念的形成。
  比如建立制度强调或强制学校管理中尽可能节能减排。要求运用OA等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减少纸张、打印制作费用;办公用品要求集中采购二次再生材料如再生纸;水、电开关要求使用节水节能装置,减少跑冒滴漏;要求采用节能设施和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太阳能产业,建立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系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将处理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如去淋灌校园绿化带、冲厕所,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师生生活提供方便。
  要改革资源利用规则,建立资源的用能定额,有偿使用制度,倒逼师生节约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形成[6]。
  2.加强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大力建设生态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推行“绿色教育”,结合原来专业课程,开设了如《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等的课程,教育学生从制造材料、工艺、流程、设计各个环节讲解如何做到利用废旧材料、节省原材料、优化工艺与流程,简约设计,减少资源的耗损,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北京林业大学推出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令人憧憬而困惑的生态文明》,分生态文明的内涵、发展历程、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绿色行政、绿色法制、绿色城市、生态文化、生态文明评价与结果九个专题进行讲授[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程,反响良好。
  课堂上设置一定的生态主题研讨,如探究曾经辉煌的玛雅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为何在历史中消亡,意识到生态问题会摧毁一个文明,反思人类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适当采用视频教学,如播放纪录片《垃圾场》、电影《美人鱼》等,以更生动、多样的形式开展生态教学。
  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更多的使用PPT、使用电子教材、网络资源等,减少纸张、粉笔等的耗损;作业也可通过电脑、手机方式完成并提交。
  大力开发生态课程教材。依托专业与课程,结合本校、当地教育资源,尝试开发校本教材,力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入进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加强实践建设,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除了生态理论教学,还应加强生态实践教学。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生态教育基地,开展参观生态农庄、花卉园、参与绿色环保食品种养过程等主题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体验中感悟绿色生态文明成果来之不易,生态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等。
  可开展生态教育进社区行动,包括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广,举行环保活动,开展公益培训;在社区建设生态宣传栏、宣传牌,宣传减少一次性垃圾袋、木筷的使用;摆放电池、手机等有害物品专门回收箱,旧衣物回收箱,教育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等。   建设绿蚂蚁、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生态环保调研,进行环保监督等社会实践行动。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家电使用,倡导地球一小时行动、植树造林、绿色交换、母亲河行动、河长制行动等。
  4.加强绿色宣传,营造浓厚环保氛围
  加大绿色环保宣传力度,在校园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除课程学习外,新生入校就开始以院系、班级、社团为单位推行绿色环保理念,进行科普宣传,倡导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节能减排。如普及对水进行资源分离,把水资源分为“灰水”(洗脸水等,可用去冲厕所)、“黄水”(尿液,可分离提取氮磷钾镁等元素)、“黑水”(粪水,可提取有机物)分别加以二次利用。使环保理念、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行为习惯。
  5.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要求老师掌握生态建设理念及有關知识,积累生态案例,创新生态教育方式方法,运用案例教学、影视作品隐性教育、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融会贯通生态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邀请生态领域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引进专门的生态建设与管理领域教师、专家,聘任为专职生态课教师。
  聘请专业内领域内专家学者担任生态教育兼职老师。
  6.加强科研建设,推广应用学术成果
  大力开展以绿色节能主题的绿色科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精准节能,建立“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时精准监测校园不同区域的水、电、气、暖等使用数据,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6];开展绿色果蔬种养技术、节能环保、能量转换等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快速推广应用到相关领域,推动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燕.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新使命微探[J].林区教学,2018(6):43.
  [2] 仇竹妮.中国与瑞典生态教育之比较与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67.
  [3] 许玮.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教材建设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
  [4] 李佳润.生态危机视域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7(9),3:56.
  [5] 戴波.论儒家生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启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2-43.
  [6] 王艳.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8,4:15.
  作者简介:欧阳琦(1975- ),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副研究员,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编辑,谢冰莹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思政、文学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