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賨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渠县最古老的土著是板楯蛮,也称賨人。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400年左右,賨人建立了与当时的巴、蜀并列的国家。賨人因为英勇尚武,所以被誉后人为“东方斯巴达人”。在武王伐纣、楚汉相争时,他们帮助过中原政权进行战争。刘邦将巴渝舞带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本为賨人民歌的竹枝歌,经刘禹锡改造后,成为文人竹枝词。
关键词:渠县;賨人;板楯蛮;东方斯巴达人;巴渝舞;竹枝歌
渠县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西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尤其是从殷商时期就在此生活并且延续三千年的“賨人”,是渠县最古老的土著。《后汉书·板楯蛮夷列传》讲的就是賨人。他们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更有与众不同的文化。
一、与巴、蜀并列的賨国
《舆地纪胜》记载:“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这里所说的“巴西宕渠”(东汉末为巴西郡宕渠县),即上古时生活在华蓥山西侧的一支重要民族——板楯蛮,又称賨人。他们崇拜蛇,氏族的图腾就是蛇,故亦称“蛇巴”。他们在渠江流域生活了三千年。
“板楯蛮”是他们最早的称呼,最迟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其来源是其作战时,手持弓弩,以木板为楯(即木制盾牌,以土漆制过,质地坚韧,又称彭排)进行攻击与防御。胡三省《通鉴释文辩误》说:“余按楯,音食尹翻,……板楯蛮以木板为楯,故名。”
“賨人”“賨民”是秦汉时对他们的称呼。古文献中,最早提及“賨”这个名称的是西汉扬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东汉许慎《说文》说:“賨,南蛮赋也。”賨是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所缴的税赋,税钱称为賨钱。《晋书·李特载记》说:“巴人称寅为赋,因谓之賨人焉。”
当今的55个少数民族中虽然没有板楯蛮,但今天的土家族很可能就是板楯蛮之后。板楯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很可能,他们曾经是当时被称为“彭人”的夏朝的联合部落之一;在殷人灭夏后,他们被殷人集团从中原赶到今湖北,又被巴人从湖北赶到今四川渠县。这样的经历让板楯蛮将他们与殷人、巴人的仇恨,积累了相当长久的时间。
板楯蛮血性勇武,喜歌乐舞,聚族而居,兵民合一,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善于弩射,傈悍骁勇,英勇善战。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板楯蛮便建立了与当时的巴、蜀并列的国家——賨国。国都就建在今渠县的土溪城坝。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賨国国都所在地的渠县都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张仪出兵伐蜀,灭蜀后,“仪贪巴苴之富”,遂灭巴,立国700多年的賨国亦随之覆亡。
秦统一蜀、巴、賨后,在原巴蜀之地推行郡县制,在原賨国国都所在地置宕渠县(隶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镇城坝村)。之所以建縣名“宕渠”,《后汉书·吴汉列传》李贤注:“宕渠,山名,因以名县,故城在今流江县(按,即今渠县)东北。”宕渠山即华蓥山。关于“宕渠”来历,有学者认为,“宕”与板楯蛮(賨人)居所高耸有关,下部离地高,既通风防潮,也能防御野兽侵袭;同时“宕”的本意有狂放不受约束之意,跟賨人性格相似。至于“渠”与水无关,它其实是指賨人的防御武器——楯,即板楯。
二、东方的“斯巴达人”
欧洲历史上有一个被称为“斯巴达”的国家,是一个尚武之国。其国家虽很小(属于古希腊城邦国),但是在公元前11世纪至前4世纪,他们却让当时的欧洲人以及强大的波斯闻风丧胆。好莱坞电影《斯巴达300勇士》描写了他们的事迹。
賨人因为英勇尚武,故被后人誉为“东方斯巴达人”。他们参与过中原地区的许多战争。在周武王于公元前1122年发动的灭殷战争中,当时被称为“彭人”的賨人先祖,一直作为前锋参加武王伐纣之战。
賨人之所以从华蓥山长途跋涉数千里去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因为其乃夏人之后。他们的先祖与周人的先祖共同辅佐过夏朝。后来夏朝衰落,賨人被殷人穷追猛打赶到今湖北大巴山(以后巴人又将其驱至华蓥山),周人则被赶到今陕西、甘肃。也就是说,周人和賨人遭遇相同,都被殷人放逐。后来他们参加武王伐纣,也可以说是复仇之战。而賨人锻造业发达,武器先进,又血性勇武,故在战争中每每冲锋在前。
秦统一巴蜀后,“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板楯蛮在争夺商於之地的征战中,成为勇武之师,战后论功行赏,获得年人均缴税40钱的优待,比起别的民族少缴80钱。能获得这种优待的人被称为“賨人”,板楯蛮自此有了“賨人”的称谓。
秦昭襄王时,賨人应募以白竹弩射虎有功,解决了白虎为患的问题,昭王乃刻石为盟:“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这说明,秦王对他们很尊重,给他们与秦人相同的政治地位。巴蜀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仅有賨人利用秦伐楚这场战争,获得了赋税的减免,许其顷田不租,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的特权。
《华阳国志·巴志》载:“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賨民,要与共定秦。”楚汉相争时,刘邦采纳阆中賨人范目的建议,募发賨民,用以摆脱项羽的牵制。由于项羽纠缠于山东讨伐战争的漩涡之中,对“三秦”之域无暇东顾,刘邦乘机从汉中出兵,入据关中。剽勇的賨人为汉军冲锋陷阵,英勇无比,很快就占领了项羽的封地,平定了“三秦”。因为賨人立下赫赫战功,刘邦为此仿照先秦的办法,对“賨人”七大主姓的賨民免除租税徭役,余姓賨民“岁出賨钱四十”,保留賨人这一民族和部落组织,封其大小酋长为王、侯、邑君。賨民族由此声名进一步远播。
三、巴渝舞与竹枝歌的传承
在秦汉以前,賨人的居住比较集中,后来出土的船棺葬、各种特殊形制与纹饰的青铜器,彰显出他们鲜明的文化特点。秦汉以后,賨人逐渐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融合,在原賨人十分集中的宕渠地区呈现出“巴夷”(即廪君蛮)与“賨民”杂居的局面。尽管如此,充分体现賨人民族特色的巴渝舞与竹枝歌仍流传到今天。 勇猛强悍是賨人特征之一。从城坝遗址发掘出来的上古墓葬,几乎每墓都有青铜兵器。其青铜戈上的虎纹造型十分逼真。这些武器一是表明了賨人崇尚武力,英勇傈悍,二是证明了賨人有出色的冶铸技术。
能歌善舞是賨人特征之二。他们歌舞时,有数人敲铜鼓,其余的男男女女,手拉着手,踏地起舞。铜鼓激越,伴随劲歌劲舞;手执“牟弩”的舞者步伐铿锵有力,模仿向敌人进攻的状态。此时的舞蹈已俨然成为战斗演练了。
《华阳国志·巴志》指出:“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在牧野之战中,賨人不仅“勇锐”,而且“前歌后舞”“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在楚汉相争时賨人“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刘邦喜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刘邦得天下后,“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巴渝舞”由此进入宫廷,成为汉朝庙堂歌舞。
关于“巴渝舞”的得名,董其祥在《巴渝舞源流考》中说:“重庆北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支流渝水(今名流江)一带居住过一种少数民族賨人(巴人的一支),或称板楯蛮,又称獠人,创造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它发源于巴郡渝水流域,故名为巴渝舞。”
传入宫廷后的巴渝舞规制宏大,尽显武舞气势。《汉书·礼乐志》記载,巴渝舞曲目总共四章,有鼓员三十六人。其用以宫廷宴会表演军旅战斗的场面,歌颂帝王功德。巴渝舞发展到魏晋,已完全变成庙堂祭祀性质的舞蹈。《上林赋》赞叹巴渝舞“金鼓迭起,洞心骇耳”。
巴渝舞在隋唐之后不见记载。而在川东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传承,逐渐演变为竹枝歌。
“竹枝歌”被乐府列入《近代曲》名目。发端于賨人口头传唱的民歌,或齐歌共舞,或一人领唱众人附和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民间经常进行这一类的赛歌活动。竹枝歌最早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川东民间,在狩猎或耕作之余,相聚而歌,即兴起舞,击鼓以赴节,踏木牙为乐。
战国时期,荆楚之地有“下里”和“巴人”等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千人唱、万人和”,气氛甚为壮观。楚歌带有巴风,巴歌也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竹枝歌与“巴渝舞”“巴讴”有民族和地缘文化传承关系。
竹枝歌盛行于唐宋时代,其时又兼作一种诗体,即竹枝词。它显然是由賨人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竹枝词(歌)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让这种古老的曲调焕发新的光彩而成为文人竹枝词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据刘禹锡《竹枝词序》所说,他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担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时,在当地看见老百姓吹着短笛,敲打着鼓,唱《竹枝》……刘禹锡被吸引住了。于是,他开始仿照屈原作《九歌》的方式,尝试着创作了九篇《竹枝》。刘禹锡根据当地民歌形态创作出来的新词,自带有着鲜明的民歌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新鲜活泼,亦俗亦雅,很快就在文人中流传开来。就这样,竹枝词便从民间走出来登上大雅之堂,受到文人热烈欢迎。后人称之为《竹枝体绝句》或《七绝·竹枝体》。
本为賨人民歌的竹枝歌,经刘禹锡改造后,成为文人竹枝词。唐宋两代的很多大诗人,如白居易、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等纷起效仿,争作《竹枝词》,一直到元、明、清,其势不减。
在今天的川渝居民中,浩瀚的人海中已不见賨人,賨人的基因深深地隐藏在历史中;只有不断出土的青铜器、竹木简牍、瓦当等上古文物,让人们知晓賨人那段永恒的辉煌。
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的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的著名遗址。2006年5月,国务院因为城坝遗址是賨人文化中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故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它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重要大遗址名录。2018年10月,城坝遗址考古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渠县城东26公里处则有纪念賨人尚武精神的賨人谷,面积达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賨人谷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拥有古賨文化及全国唯一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賨人文化陈列馆,故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寅古洞古部落”的美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09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