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量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及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数据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进行比较,并基于要素禀赋论,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的产业要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参与度,中国相对美国的产出其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可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尽管在总额和增速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角度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应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集中度,加强森林经营,丰富林业资源为对策。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森林资源;H-O-S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0)01-0137-08
  引 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生态功能减弱,以森林资源为主要原料投入的木质林产品贸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和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中国和美国是木质林产品贸易最大的两个国家,2009年起,美国跃居中国首位林产品出口目的国[1]。中美两国的市场容量与贸易总额都十分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2-3]。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竞争也存在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4],因此,通过比较中美木质林产品的要素禀赋优势,分析和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基本态势,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中美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1)关于中美林产品贸易潜力和竞争力的研究。戴明辉等在传统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具有林产品特色的要素禀赋、森林认证等变量,利用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与潜力进行了研究[5];候方淼等利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对中美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增加值测算,研究发现,传统测算方法存在高估问题,中国对美国林产品出口增加值比重仅占出口额的60%[6];耿利敏等采用NRCA index模型研究了1992-2017年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及变动情况,认为中国木质林产品总体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贸易[7]。(2)中美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宋莎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分析了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8];田明华等以世界具有代表性的61个国家2010年的相关截面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木材消耗、经济发展、人均木材消耗、木材产量、林产品贸易规模、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技术进步等是影响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4];以上述研究为基础,田明华等人采用2002-2015年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别构建了中国木质林产品的进口贸易引力模型和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分析了中国各种相关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9]。(3)中美林产品贸易摩擦研究。谷梅等人分析了中国林产品贸易摩擦研究相对滞后于林产品贸易发展实践,提出开展林产品贸易摩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0];陈勇等人分析了中国和美国林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及成因,提出了政策性措施[11];申兵分析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现状及中美林产品贸易摩擦存在并提出对策建议[12]。
  随着贸易战的升温,中美木质林产品再一次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学者们对林产品贸易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贸易指数等进行测算,从而进行对比研究,但针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立足于经典的要素禀赋贸易理论模型,将研究对象置于规范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下,系统分析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并提出有利于中國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从2008-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木质林产品的数据来看,中国主要出口的产品以木浆、锯材、木质家具、纸和纸制品以及木制品为主,其中木浆2017年增速较2016年增加239.91%,自2008年开始,数据显示出口额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呈增加态势。单板、人造板以及其他原材近年来出口额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具体数据(见表1)。
  从2008-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木质林产品的数据来看,2017年原木出口额较2016年增速达30.35%,2008-2017年间波动较大。单板、锯材、木浆、木质家具、木制品、人造板、纸和纸制品以及其他原材整体有增有减,变动波动没有明显规律,近三年锯材、木浆、原木、纸和纸制品呈现上升趋势,单板和人造板出口额下降明显(见表2)。
  中美林产品贸易总体上体量较大,且维持了一定的增速;同时双方的贸易结构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进口产品的类型差异显著;同时部分年份的双边贸易波动较大,且容易受国际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首先,总体双边贸易呈现上升趋势,贸易体量庞大。2012-2016年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存在贸易顺差,虽年度间小有波动,对美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美之间木质林产品市场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和互补性。其次,进口产品类型和结构差异显著。中国对美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原料型产品进口额在贸易额中占比巨大,以原木、锯材、纸和纸制品等高占比体量最大,同时美国对中国进口中,加工型林产品的占比最大。除以上中间品和非终端加工品之外,木制家具的双边贸易额也占比巨大。中国对美进出口额虽然在总体贸易额中不同品类占比均有所变化,但总体结构和类型仍然以原料型和加工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再次,部分年份波动剧烈。双边贸易受到国际环境及政策性影响而波动,从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年份的离散程度十分剧烈,显现出很大的波动性。与美国相比,中国木材尚未形成高度完善的管理体系,其在国际上加工国的地位和多来源木材的属性也加大了贸易的波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林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现阶段仍然主要进口原料型林产品用于加工生产,并出口加工型产品到其他海外市场。在进口方面,原料型产品进口比重较高;原料型产品中,锯材、木制品、纸和纸制品、木浆等产品进口额在贸易额中的占比较大且集中度高,品种和类型较为单一。与此同时,中国担任着进口和加工的中间角色,在贸易数据上中美之间出现贸易顺差且占据主导地位,但大量出口的木质林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方面成本低、附加值低且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率、生态环境污染等也为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不同产品进行品类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以加工型木质林产品为主,垂直差异显著于水平差异,总体优势不显著。
  下面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探索中美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差异,从而为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提供对策。
  三、实证研究
  (一)理论依据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应本着“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即各国只有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13]。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国际贸易理论又得到进一步发展,“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论证了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差异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此理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发展成为“H-O-S”理论,即要素禀赋论。这一理论有两个中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其基本结构则被后来的研究者归纳为四个基本的定理。它们分别是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R)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S-S)定理,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 Equalization,FPT)定理或称H-O-S定理。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以中国和美国在2008-2017年木质林产品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两国不同木质林产品的相对丰裕度和相应产品的出口量,分析要素相对丰裕度对木质林产品贸易格局的影响。实证检验要素禀赋定理: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
  首先为了使本文使用的数据分析框架尽可能接近H-O-S模型,本文有如下假设:
  假设1:维度方面,假设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要素,即中国和美国,资本和劳动力。
  假设2:生产技术方面,假设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比值相对比较接近1。
  假设3:要素禀赋方面,假设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生产中存在要素禀赋差异。
  在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和交易成本方面考虑到实际数据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做出严格假设。
  (二)研究模型
  本文的檢验方法只建立在中国和美国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基础上,不引入第三国。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的资本劳动比、两种木质林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相应的出口量进一步分析两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格局,检验其是否符合要素禀赋定理。
  首先,根据R定理,建立本国封闭经济均衡下的比较静态分析模型,在讨论完本国封闭均衡之后引入外国的经济变量均衡分析,同时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进行区分。在本文中,中美两国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木质林产品,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两种木质林产品生产所使用的要素等于要素总体之和。
  L1+L2=L; a1 Ly1+a2 Ly2=L
  K1+K2=K; a1 Ky1+a2 Ky2=K
  其中,L为劳动要素,a为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因此1/a便可以理解为生产该木质林产品的生产率;K为资本要素;y1为原材、板材及木制品,y2为纸浆、纸张、印刷和出版制品。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出在每种要素约束下木质林产品Ⅰ和木质林产品Ⅱ之间的关系,若产品
  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Ⅱ为资本密集型,即
  a1k/a11<a2k/a21
  由此可通过生产率的关系比较不同产品为何种密集型的产品,进而得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即本国在资源约束下达到产出的最大化,由此,在a为固定比例和可变比例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可以看到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产品产出的影响。
  第二,根据S-S定理,假设工资率w和租金率r在各个部门是相同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其平均成本。同时意味着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将产生很强的收入分配效应,因此一些要素的持有者将会受益,而其他一部分要素的持有者将会受损。
  第三,根据H-O定理,在开放经济中,引入另外一个国家时,两国各自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存在差异,同时,价格处于不同的国内相对价格之间,两国之间会发生国际贸易。在本国与外国开展自由贸易时,会产生结构调整与分工效应,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
  两国自由贸易的状况下好于封闭经济,产生了分工效应,由此消费点和生产点产生了分离:贸易使得两国的消费点都高于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但在原来的封闭经济中,消费点则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第四,根据H-O-S,定理,贸易也会对要素价格产生影响。在开放贸易条件,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素将从价格较低的国家流向价格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可以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素价格将趋向均等化。
  (三)数据来源
  该部分数据及数据分类方式主要从UN Comtrade 数据库与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选取了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所有的交易价值使用的是反映生产者承担的所有成本的基本价格,对于大多数应用这个价格概念都是合适的。   在研究木质林产品相关行业中,根据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对行业的分类及结合研究的实际,本文选取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两个核心行业,分别为原材、板材及木制品行业,包括锯材、其他原材、单板、人造板和木制品;木浆、纸和纸制品行业,包括木浆、纸和纸制品。其中,由于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中未出口原木,仅从美国进口原木,所以在对中美两国双方贸易要素分析中剔除原木产品。
  (四)结果分析
  1.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相对出口额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中美在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中,双方在两个行业内都有所出口,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单方向贸易假设相违背,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木质林产品行业国际贸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中美的林业资源与木质林产品结构具有互补性。其中:(1)原材、板材及木制品行业。从2008-2017年10年间,中美两国在此类木质林产品方面的出口额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美国对中国的此类木质林产品出口额从2008年的570.61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3 069.35亿美元,增幅为440%;中国对美国的此类木质林产品出口额从2008年的2 255.38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3 653.42亿美元,增幅为60%。可以看出,至2017年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出口额仍高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但是增幅低于美国,目前中国在此类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中占有优势。同时,该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依赖于本国的要素丰裕度,受到资源要素禀赋的影响。(2)木浆、纸和纸制品行业。这类产品双方都对彼此也都有所出口,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低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美国在此类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中占有优势。
  2.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比较。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即同一种产品的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相等,双方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两国生产率比值的差异。同时,同一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相等,因此双方通过不同的要素禀赋可以假定生产率的关系。在现实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以上述两个行业为例,中美在不同产品的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并非是相当的,为符合完整的要素禀赋假定,将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由总产出与总劳动力人数的比值表示。尽管现实贸易中不同国家对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不能完全相等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同样可以借鉴要素禀赋理论的思想分析贸易数据,比较不同国家的要素丰裕度和行业使用要素的密集度,从而进一步揭示贸易背后的不同行业的要素分布和生产结构。
  表3显示出了中美两国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看出虽然中美两国在两个行业都有各自出口总额,但是在产品内部的生产率分布上,美国的生产率远高于中国生产率(80.3>4.2;156.4>11)。尽管测算生产率的方法在测算中有所差异,会影响到生产率数值的大小,但是在进一步对总产出额和总劳动人数分步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到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相关的两个行业在单位劳动力所承担的出口总额上,美国的单位劳动力出口总额远大于中国(即为表4中测算的生产率值),在这个维度上反映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中国在两个木质林产品行业相关产品中生产率较低。
  3.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生产资本劳动比值。为了进一步了解中美两国的要素相对丰裕度以及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计算两国在这两个行业中的资本劳动比值,以便进一步分析验证。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比值远低于美国。在原材、板材及木制品行业中,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是中国的54.9倍;木浆、纸和纸制品中为46.2倍。以上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和美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并且中国木质林产品在上述两个行业的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在生产相关产品时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美国在该行业的资本要素相对丰裕,在生产相关产品中密集使用资本要素,这符合要素禀赋模型中关于两国要素禀赋差异的基本假设,也反映出中美木质林产品不同的生产结构。
  长期的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结构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市场上长期处于补缺型贸易地位,在本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增长的同時,由于产业生产产品的属性同时也会增加对于木质林产品资源的进口依赖性,由此更加容易面临进口资源的安全性威胁。同时,高度进口依赖性极易受到不同形式的贸易壁垒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随着木制品、纸和纸制品等具有高度劳动密集型特征的产品出口额的进一步增加,中国面临的反倾销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
  4.中美两国劳动力结构比较。总体劳动时间中拥有不同技术和能力的工人在各个行业中所占据的相关份额,体现了不同劳动力因素对出口的影响。根据WIOD参考的分类,设H代表高技术劳动力在该行业劳动总时长所占据的份额;M代表了中等技术劳动力对应的份额;L代表了低技术劳动力对应的份额。就具体木质林产品细分市场的不同劳动力因素进行分析验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出口的影响。
  表5中,中美两国不同类型劳动力在各行业所占份额反映出中美木质林产品分类中相关产品的劳动力生产结构。在两个行业的对比中,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结构中低技术劳动力占据主要比重,均达到60%左右,其中原材、板材及木制品行业的比重达到近70%;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结构中,中等技术劳动力占据主要份额,均达到60%~70%。同时,在高技术劳动力分布中,美国各产业的劳动市场比重皆高于中国相应的比重,并且在木浆、纸和纸制品中高技术劳动力比重达到30%,显示出较高的技术特征。
  总体来看,美国在劳动力生产的比例中整体劳动力技术分布较高,显示出较高的技术特征,中国与之相比,对低技术劳动力依赖较多,同时也可以对上文中中国劳动力总量需求高于美国的特征进行解释:由于低技术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替代性较强,同时劳动密集型的木质林产品及其相关产品需要更多的中等技术和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参与进行生产加工。
  中美在木质林产品相关行业的不同技术劳动力的分布,一方面反应了不同产业的生产特征,以原材、板材及木制品行业为例,中美在低技术劳动力使用比重上都高于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反映出该行业的客观生产特征——劳动力替代性较强、附加值较低、技术要求较低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者生产效率的差异:中国以低技术劳动力占生产主体拥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劳动力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美国以中等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占据主体,总体生产效率较高,技术水平较高;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要素价格的差距也会对劳动力使用的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同时要素报酬较低,因大量使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也对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与之相对,美国的劳动要素价格较高,大量使用劳动力要素会难以控制成本,劳动力总体的使用总额低于中国。   四、结果讨论
  基于中国和美国木质林产品相关数据的实际情况分析,基本符合H-O-S定理,即一国会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但与此同时,从上文可知,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因此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在各产业中均对彼此有所出口且出口总额较大。在进一步对劳动资本比率和不同类型的劳动力时长份额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原材、板材及木制品以及木浆、纸和纸制品制品这两个行业中,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密集使用劳动要素进行生产,劳动力技术分布结构显示出倾向于低端化的特征。
  事实上,H-O-S模型就是从要素丰裕度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国际贸易中的各国要素禀赋会存在相对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自进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格局。但是,要素禀赋模型的假设在现实当中很难满足,其中不仅各国的生产技术差异、国际贸易成本、消费者偏好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现实国际贸易中也存在着诸多形式的贸易壁垒、摩擦和要素流动障碍。本文通过分析所选取的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主要两个行业中的总产出和劳动人数对生产技术的关系,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生产率并非相同,并非能达到模型中生产技术完全无差异的条件。但与此同时,通过资本、劳动和出口额也揭示出了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中的要素禀赋特征,要素禀赋模型在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分析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在总额上增长迅速,2009年起,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林产品出口额达到77亿美元。从总额的角度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且美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据统计,美国在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1992-2000年为12.22%~17.60%,2001-2016年为18.46%~26.33%;加入WTO后,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更加明显。1992年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额6.28亿美元,2004年为73.26亿美元,2015年创历史峰值达237.91亿美元(UN,2017)。从出口结构上进行观察,中国的木质林产品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生产效率较低,不仅对进口的林业资源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也对林业资源和生态带来了挑战,结构问题仍然亟待改善。近年来,国际对我国林产品的相关呼声和调查也随着出口额的不断增长而有所增加,劳动密集型的出口结构极易遭受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相关贸易壁垒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影响与限制,由此会加剧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面临进口木材资源的安全性挑战,这都不利于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生产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的出口结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林产品贸易规模迅速增长,也导致了对木材的巨大需求和森林大量损耗。中国依旧面对着森林资源匮乏的现实,尽管近年来植树造林成效明显,但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中国森林资源利用和林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4]。因此,改善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于保护中国的森林资源、减少木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利用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H-O-S模型的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人数可以看出中国相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合数据可知,尽管中国近年来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的现实问题,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格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转换劳动力生产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上述以WIOD为分类依据的两个行业中,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和时长投入都高于美国。这种低附加值的贸易特征会由于劳动力优势的丧失而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存在进口资源的依赖性,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提高木质林产品的附加值,推动高品质、高附加值、多种类、差异化的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木质林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出口优势。
  2.分散林业资源进口市场,降低出口集中度。由于中国木质林产品具有较强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同時中国林业资源仍然较为匮乏,生态较为脆弱,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如果对少数市场过度依赖,会造成中国进口成本增加,产业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中国在提高本国供应能力的同时也要推动进口风险的降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开发和投资海外林业资源齐头并进,保证资源的合理供给和安全。与此同时,在出口阶段,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特点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因此中国出口林产品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促进供需匹配,合理地应对世界林产品的需求,联动海内外、不同主体营造更良好的贸易环境。
  3.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夯实林业资源基础。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根本上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森林防护完善森林结构,推动林业基础的进一步加强。努力实现2020年林业增长目标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在森林经营方面,可以合理借鉴美国的森林管理经验,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推动管理体制更加高效,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与经营。   参考文献:
  [1]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Statistics Database> Time Series:Import Value and Export Value From 2000 to 2017 With the World [EB/OL]. [2019-01-03].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WSDBStatProgramHome.aspx?Language=E.
  [2] 杨红强,聂影,付春丽.美国对华木制林产品反倾销措施的影响研究:1995-2006年实证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2):49-53.
  [3] 熊立春,程宝栋.中国林产品贸易成本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11):25-35.
  [4] 田明华,万莉.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3):522-533.
  [5] 戴明辉,沈文星.中国木制林产品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引力模型方法[J].资源科学,2010,32(11):2 115-2 122.
  [6] 侯方淼,宋维明,陈伟,等.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评价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10(5):44-48.
  [7] 耿利敏,沈文星.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基于NRCA方法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18,40(12):14-21.
  [8] 宋莎,温亚利,刘庆博. 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3(4):176-179.
  [9] 田明华,史莹赫,高薇洋,等.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影响因素研究及贸易潜力测算[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5):10-18.
  [10] 谷梅,张升,邓翼凌.我国贸易摩擦研究现状——兼论对林产品贸易摩擦研究的启示[J].林业经济,2008(6):48-52.
  [11] 陈勇,唐红英,余蕾,等.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摩擦成因及对策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8(5):68-71.
  [12] 申兵.中国林产品贸易出口现状及优化途径[J].价格月刊,2016(5):76-79.
  [13]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
  [14] 张艳南.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6):77-78.
  Comparative Study on Factor Endowment Advantages of Woody Forest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ZHAO Longzhu1,2,GENG Yude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2.MBA、MPA Education Centres,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76,China)
  Abstract:It is known that the volume of woody forest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large,this kind of bilateral trad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growing of the woody forest products trade around the world,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rade disputes at the same time.On the other hand,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such as lack of domestic resources, much dependence on import of raw materials,etc.Thu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trade situatio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Firstly,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ata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rest product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through classified data analysis,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dustrial factor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rough H-O-S model.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the export 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woody forest products is different, and the two sides have certain trade complementarity.Based on total output and labor participation,China’s output-labor productivit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According to the capital-labor ratio,China’s production is labor-intensive, while the United States’production is capital-intensive.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abor stratification based on workers’ skills,China's labor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low-end.To sum up,although China is a major producer and trading country of woody forest product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and growth rate,China’s woody forest products export also faces problems of high external dependence,labor intensive and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oody forest products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 woody forest products trade;factor endowment;forest products;H-O-S model
  (責任编辑:王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11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