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师指导下的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美清

  摘要:导师在MBA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MBA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师作用发挥不足。导师指导下的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可以通过提升MBA导师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严格对MBA研究生的管理要求,提高MBA教育培养质量。
  关键词:MBA导师;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147-03
  MBA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符合现代企业要求、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对于MBA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不能仅仅限定在理论和传统的知识教育层面,应该与企业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导师在MBA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多数MBA培养高校都为MBA研究生配备两位导师——校内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学术导师主要是给予MBA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对论文选题和写作内容发挥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除了课程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MBA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外,校内学术导师也承担着指导、培养和管理MBA研究生的重要角色,对其指导的研究生能否达到培养标准和顺利毕业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MBA研究生与校内学术导师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MBA导师主要指的是校内学术导师。MBA培养理念和目标的实现,以及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都需要借助MBA导师的力量。
  一、目前MBA培养模式中导师的角色与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MBA培养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对MBA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只是修满规定学分和完成毕业论文,MBA培养质量的保障也主要依靠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导师指导水平上。导师对MBA研究生的整个学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生对选导师十分重视,对导师的态度也比较尊重。MBA导师角色的确定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研究生与导师的选择和双导师制度来实现的。
  (一)导师和MBA研究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角色
  我国现行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中,研究生与导师的选择以双向选择为主渠道,目前大部分MBA培养高校MBA研究生选导师时都是采用导师和研究生双向选择的办法。MBA研究生根据掌握的有限的导师资料,选择与自己研究或工作领域一致的指导教师,如果一个导师被选择的研究生较多,这位导师再根据研究生的条件进行反选。MBA导师和研究生双向选择结果确定后导师的角色也随之确定,研究生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方向也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
  (二)双导师制度发挥导师作用
  MBA校内学术导师主要负责MBA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与指导,由于有些导师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指导不足。为了弥补和改善这一弊端,2002年南开大学最早实行了“双导师制”,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MBA培养高校中广泛应用。“双导师制”为MBA研究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两位导师,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际工作的指引,兩位导师共同发挥作用,全面培养MBA研究生。
  二、目前MBA培养模式中导师的问题和困难
  (一)师生互选过程中的问题
  大多数MBA研究生在选导师填志愿时对导师并不熟悉,除了个别已经给研究生上过课的导师外,对其他导师了解甚少,只能通过MBA教学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及网上所能查到的信息了解导师。研究生对导师的了解只停留在学习经历、学术成就和研究方向上,而导师自身的指导水平和性格特点不得而知。在对导师了解不足的情况下,MBA研究生选择导师的过程中会出现扎堆的情况,个别导师被选择的研究生过多,而有的导师却无人问津,很难实现导师和研究生的优化分配,对后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也会产生限制。
  (二)双导师模式下企业导师的困难和问题
  双导师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弥补校内学术导师对MBA研究生实践能力指导的不足,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困难和问题。由于企业导师只是对MBA研究生进行实践和工作方面的指导,对于MBA研究生的毕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大多数MBA研究生对企业导师并不重视,企业导师配备后研究生基本不与导师主动联络,企业导师对MBA研究生缺乏控制力,对企业导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导师都是成功人士,他们很少有时间能给予研究生更多的指导,并且他们的人事关系都在企业,不受学校管理规定的制约,学校对企业导师难以做深入的要求。这些问题造成企业导师的作用发挥不足,双导师模式效果不理想。
  (三)校内学术导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MBA校内学术导师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除了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论文指导水平外,还要有一定的企业实战经验。而目前许多校内学术导师的指导还只是停留在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于大多数MBA研究生平时不在学校,因而导师对其熟悉程度和管理力度远不及学术学位研究生。另外有的导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对MBA论文进行指导时涉及具体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时无法进行准确的把关和深入的指导。
  (四)MBA研究生态度不端对导师工作带来困难和导师的态度问题
  MBA研究生都是在职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攻读MBA的目的除了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宽人脉外,大多数人的直接目标还是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MBA研究生求学的目的决定了他们对导师的态度,有的研究生很认真,找导师比较主动,而有的研究生则不太积极。MBA研究生态度不端对导师的指导工作带来困难,论文写作时不虚心向导师请教,有的研究生到论文开题和答辩前需要导师不停地催促,缺乏主动性甚至不配合导师的指导,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问题重重,影响导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有的MBA研究生态度很积极,论文开题前很早就将开题报告写完发给导师,可导师迟迟不给回复,忙于自己的事情对研究生的论文疲于应付,指导不认真,导师自身的态度也会存在问题。   三、导师指导下的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随着国家对研究生学位管理越来越规范,企业对MBA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MBA导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升。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与探索,从导师方面人手,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一)选导师时加强MBA研究生与导师间的相互了解,优化导师分配方案
  在师生互选过程中,MBA研究生拥有选择权,导师拥有接纳权,师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加强相互间的了解。组织导师见面会有利于MBA研究生对导师获得直观的了解,也能够让导师对研究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以往研究生通过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导师资料介绍以及网络了解导师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MBA培养高校通常设置专门的MBA教育中心负责MBA项目的建设和各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为了避免MBA研究生选导师扎堆的情况,除了让导师和研究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做慎重的选择以外,可以增加MBA教育中心的管理调控力度。在对第一志愿落选的研究生进行导师志愿调剂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其意愿并结合其工作领域另行分配一位适合但是选择人数较少的导师,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名额进行整体的优化分配,确保导师的精力和时间能够达到指导培养标准。
  (二)师生资源互享,增加与企业的交流参观与合作,补充高质量的企业导师队伍
  企业导师作用发挥不足有其客观的原因,由于MBA研究生和企业导师平时缺乏必要的联系,因而造成企业导师形同虚设。到企业参观考察并进行深入的座谈交流是让企业导师发挥作用的一个良好契机。企业参观调研和企业的运营模拟是MBA实践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MBA教育中心在组织学生企业参观时可以到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企业参观并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看一下企业的厂房建筑以及生产流程,核心内容的是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竞争状态,因此参观后必须要组织座谈,让MBA研究生和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企业导师可以以企业管理者和导师的双重身份,为研究生们精准深入的介绍企业和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并对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交流。为了使整个座谈过程更加紧凑严密,MBA教育中心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收集问题,发给企业导师进行准备,这样在座谈和交流时能够应答得当,有的放矢。
  MBA研究生有的也是资深的企业管理者,有优质的企业资源和人脉关系,在企业资源方面可以师生资源互享,研究生也可以给MBA教育中心推荐介绍优秀的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优秀的高层企业管理者可以洽谈合作,聘请为MBA企业导师,补充高质量的企业导师队伍。这种师生资源互享的模式,既可以带领MBA研究生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把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同时又能充分施展企业导师的能力,扩充企业导师队伍,使双导师制度发挥实际作用。
  (三)鼓励MBA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培训,出国进修
  很多MBA导师也是MBA任课教师,因而对MBA导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体系,还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MBA导师必须不斷地充实提高自己,掌握最新的国民经济与企业发展动态前沿,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该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学校和MBA教育中心应该鼓励MBA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导师提供参加进修、培训和校际课程研讨交流的机会,资助MBA导师出国留学访问,提高MBA教学的国际化水平。MBA导师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对MBA研究生进行论文指导时,能够将研究生论文中讲述的企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先进的理论和模型工具,提出合理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加强对导师队伍和MBA研究生的管理
  MBA导师和研究生在态度上都会有不认真不端正的情况,因而需要通过教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加强对MBA导师和研究生的约束。
  第一,对MBA导师队伍进行动态更新。MBA导师在选聘时有专门的标准和流程,导师的身份也不是固定的,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淘汰机制,对于导师指导态度不认真、由于自己疏于管理或失职造成MBA研究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选导师时研究生不选或者选择人数极少的导师可以取消其导师资格。通过考核的导师继续聘任,另外再根据导师选聘标准新增符合条件的导师,实现MBA导师的动态更新。
  第二,加强对MBA导师的激励。MBA导师工作是一个自觉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导师对MBA研究生的指导和关心程度主要取决于导师自身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的要求。对认真负责的导师要给以一定的激励,发放导师指导费时给予奖励。在论文评审阶段,对于认真书写评语并列出详细修改意见的导师和评语极少随意应付的导师区别对待,发放不同级别金额的评审费。鼓励参与MBA教学的导师认真钻研课堂教学,编写教学案例,凡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的教师自编案例,MBA教育中心给予奖励。
  第三,提高对MBA研究生的要求,对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把关。有的MBA研究生会有混证的想法,因而思想上和态度上都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做论文搪塞应付,这给MBA导师的指导带来困难。从MBA研究生管理方面应该提高对研究生的要求,上课时加强考勤管理和期末考试的把关,缺勤严重和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研究生该门课程直接重修。毕业论文要从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和正式答辩层层严格把关,MBA研究生每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必须重走流程,直至通过为止。严格的教学管理会让MBA研究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打消蒙混过关的想法,端正态度,配合MBA导师的指导工作,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到MBA的培养要求。
  导师指导下的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是对现有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通过提升导师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MBA导师的作用,提高MBA的培养质量,把MBA研究生最终培养成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
  (责任编辑:李鹏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40208.htm